生活在江门市区,我曾有过这样的担忧:虽然西江水源水质好、水量大,但是万一它受到了突发性污染,我们的饮水问题怎么解决?亲,您不用担忧啦!现在,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PPP项目已启动运营,可保证中心城区居民10天生活应急供水。小编带您来了解这个好消息↓↓
△那咀水库取水泵验收。张泳渝 摄
11月29日,江门市举行应急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PPP项目竣工暨运营启动仪式。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是江门首个通过验收的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入运营后可保证蓬江、江海两区连续10天的应急用水。
△应急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PPP项目竣工暨运营启动仪式。
据江门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江门中心城区供水水源大部分为西江水源,供水总规模约每天50万立方米。虽然西江水源水质好、水量大,但是一旦受到突发性污染,以西江为水源的水厂将停止供水。同时,蓬江、江海两区仅有那咀水厂具备每天2万立方米的应急供水能力,远不能满足江门市区的应急供水要求。
△那咀水库。张泳渝 摄
据介绍,那咀水库是中型水库,蓄水规模可达到300多万立方米。该项目投入运营后,江门将定期从西江取水,并通过管道运输到那咀水库,保证水库水质。“正常需要2-3个小时,西江水泵处就可以将水抽送至那咀水库。”该项目承建单位技术负责人余工程师介绍说,两地原水管道约18公里。若发生突发性水安全事件,江门将启动那咀水库应急备用水源,每天供水规模达到22万立方米,可保障蓬江区、江海区居民10天生活应急供水。
西江水泵至那咀水库的管道设计为双向使用,西江向那咀水库提供活水,那咀向主城区提供应急备用水。西江取水泵房在原有西江水厂取水泵基础上安装2台水泵,1台使用,1台备用,取水规模8万立方米/天;那咀水库则重新修建取水泵房、栈桥等,共安装4台水泵,3台使用,1台备用,取水规模22万立方米/天。除了该工程投入使用外,那咀水库也将启动相应保护措施,目前周边山林的一些树木会更换为对水质没有影响的树种。
△那咀水库。张泳渝 摄
作为全省第一批、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以及我市第一个PPP试点项目,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于2015年底开始工程建设,2017年9月1日通过全线通水验收。该工程可研总投资约2.75亿元,政府和社会资本出资比例为30%和70%。项目建成后,每年市政府支付项目服务费约4200万元。由于该项目为全公益性项目,缺乏使用者付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投资人的合理收益,特许经营合作年限为11年。
新闻加点料
西江是江门市区的重要饮用水源,那么,保护西江水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起来听听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的要求↓↓
今年7月20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以江门市总河长、西江江门段市级河长的身份,实地检查了西江水体保护工作。林应武强调,西江是江门市区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西江水体就是保护全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流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不断强化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护。
当天,林应武首先来到沙坪河口了解沙坪河水环境保护工作,并乘船考察了西江江门界水环境,随后到江新联围防汛物资储备中心召开座谈会,听取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落实河长制的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堤围加固和截污治污等问题。据了解,西江流经江门市长度为91千米,另外还有海州水道、北街水道、磨刀门水道、荷麻溪、劳劳溪等5条叉道,叉道长共50千米。
对如何进一步做好西江水体保护工作,林应武要求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党中央和省委都高度重视。江门市作为全省首个将河长考核制写入地方法规的地级市,河长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西江干堤防洪能力较弱、部分内河涌水质较差等不足,需要不断提升水体保护工作水平。
二是责任落实要到位。河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实实在在的“责任田”。各级河长要摒除“挂挂名、走形式”的错误思想,切实把管河、治河的责任扛起来、落实好,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三是水污染防治要到位。水污染防治往往是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当务之急就是要全面加强污染源的治理,用铁的手段和硬的措施,坚决铲除排向河涌的每一个污染源。
四是综合治理要到位。要制定西江大堤防洪薄弱环节问题清单,切实保障西江大堤加固及管护投入,消除安全隐患,大力整治西江沿线违规堆放砂场,以高标准不断提高西江大堤防洪能力。
“作为西江江门段市级河长,以后我每个月都会拿着相关河段月度水质清单、三区一市落实河长制月度工作清单和相关主管部门月度问题排查清单等三份清单,到西江江门段沿岸检查一次,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的落实。”林应武表示。
综合江门日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