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小学建校百年,还是莞邑首招女生学校,一波80高龄的毕业生说……

厚街发布
+ 订阅


从光绪年间创办至今

经历110春秋

8次改校名

几次迁校址

课本从四书五经到现代科学

曾顶住重压招收第一批女学生

曾首启普通话教学用方块状拼音

……

百年大学你可能读过或游览过,但110年历史的小学,却少之又少,厚街却有一间——河田小学。然而,对这百年校史风云,如今整个厚街乃至河田小学师生,都知之甚少。“留下来的资料太少,后人已不甚清楚期间历史。”河田小学校长方创基表示。

11月28日,河田小学迎来了“110”岁生日。小编借机通过走访老校长、早期毕业生等,记录下了这所百年老校风云变迁的一些光影。

河田小学1950年~1952年时使用的校徽,校徽原件直径1.6CM,合金质制品。

讲述者

“五五届”学生 方庆中

今年78岁的方庆中是河田小学“五五届”学生,后入读东莞中学,曾考上中山大学,以注册会计师为职业。

起源光绪年间

乡绅方子峻是创办人

据方庆中考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颁令废除科举。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竹溪河田乡创办私立河阳高等小学校,并附设河阳国民学校。“这是厚街最早创办的学校。” 方庆中说,创办人是方家庄乡绅方子峻,当时的办学地点在河田方氏宗祠内。

据介绍,当时的私立河阳高等小学校有2个班共45人,教师有3名,附设在河阳高等小学校内的河阳国民学校有4个班,学生人数有105人,教师有5名。除了教四书五经之外,还大胆增设了部分新课程。而办学经费则主要来源沙田齐沙(现)的300余亩田地田租。

1980届学生合影

顶住重重压力

1930年招收首批女学生

“1930年,汀山乡绅方友铭接任校长,实行改制,将河阳高等国民学堂变更为河阳小学,聘请了当年有名的王伯骥、王国华、王树模、王植稳、王啸天等执教,用全部新课程取代了四书五经,并且招收女学生入读,开竹溪男女同校的先河。”方庆中表示,对此,他曾有考据。

据了解,当年第一批女学生有:河田禾洲方有余、南坑方竹意、汀山方月娇、方福志,还有在河田行医的黄医生之女黄葵喜等。此举横遭守旧豪绅的反对,他们拒拨办学经费以抵债。“力争无果后,方友铭将自家田产楼房典卖罄尽,以维持办学。”

“九·一八”事变之后,方友铭曾组织学生演出《孤儿救祖》、《家仇国恨》等戏剧,演遍莞邑的四邻八乡,宣传抗日救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方友铭被汉奸王国贤杀害。”提及此,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这一段峥嵘岁月,方庆中情绪有点激动。

学校在组织学生开会

支持抗日

变身“地下党”活动基地

抗战胜利后,河田南坑方罗光接任校长。河阳小学更名为河田小学。

据方庆中考据,方罗光虽身为国民政府东莞县参议,但较开明。河田小学一度成为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活动基地。当年进步教师在河田小学组织冼星海歌咏队,大唱爱国歌曲,暗示全国解放即将来临。地下党员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汀山的方应森等同学就是在地下党员的教育下毅然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工作的。

“升格”中心小学

下辖7所小学

据介绍,解放后,河田小学曾一度被称为东莞县第六区河田乡中心小学,下辖七所小学,都是竹溪水方姓族人聚居村落的小学。

当年,竹溪水(即现厚街)被命名为东莞县第六区,在厚街、桥头和河田三个乡分别设立中心小学,其余乡村的小学或称完全小学,或称高级小学或初级小学,分别隶属于这三所中心小学管辖。

1986届学生合影

1996届学生毕业合影

讲述者

学生方泰和

香港同胞捐资建新校

现校址曾被称“卫山”

据方泰和介绍,1992年,祖籍河田的香港同胞方润华、方笑莲热心赞助,再加上河田村委会大力投入,河田小学建起了新校。

“新校所在的地方,我们叫‘卫山’的。”方泰和说,1993年11月28日新校正式落成使用,所以该校的校庆日此后沿用的是每年11月28日。

讲述者

◆老校长 方改莲

现年68岁的河田小学老校长方改莲,也曾是河田小学的学生,她在东莞中学高中毕业后,在河田小学任职老师。1900年,升任河田小学校长。

讲述者

◆知青 方艳琼

1975年,作为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份子,方艳琼从广州回到了老家河田村,并在河田小学当起了老师。

首启普通话教学

用的是“方块字笔画”拼音

当时因老师都是本地人,很少有用普通话教学的,方艳琼从广州回来,自己普通话还可以,“我在河田小学读书的时候,学的拼音和现在是不一样的,不是‘a、b、e’这些拼音,而是‘方块字笔画’的拼音。当时正是推广普通话时期,我们是第一批学普通话的学生,大家几乎都是用普通话交流的。1968年,我在河田小学当老师的时候,我们还在方氏宗祠教书,当时‘卫山’一带已建有三排瓦背校舍,后来逐步增加。学生也是逐年逐步地从方氏宗祠转移到‘卫山’。”方改莲说。

方艳琼印证了这一段历史。“我们当时备课都是用国语拼音备课。”方艳琼笑说,那时候她从广州回来,看想着推广普通话教学。她把这想法一提,方改莲就同意了。这在当时也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孩子们都积极配合。“我当时带的班好像有46名学生,到现在我们聚一起的还有43人呢。”提起这段年历史,方艳琼非常开心,这次校庆,他们75届一(二)班师生重聚了。

讲述者

原分教学点老校长 谭灿安

现年62岁的谭灿安,是河田小学白石坑分教点老校长。

还有另一个教学点

“河田小学有一个分教点是在河田白石坑的,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办学。由于白石坑离方氏宗祠比较远,学生上学不方便,于是就成立这个分教点。当时白石坑分教点大约有学生40多人。约1996年,这个分教点撤了,逐步合并到现在的河田小学。”

校名变迁史

创建伊始,命名为河阳高等国民学堂;

1930年,改制成河阳小学;

抗战胜利后,改称河田小学;

1950年至1952年,升格成东莞县第六区河田乡中心小学;

1953年政制调整,河田乡中心小学改为完全小学;

1955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量生源回家务农,河田乡完全小学降格为高级小学;

1958年后,称作河田小学;

小学内附设初中班时,称为河田学校;

附设初中班拼入方肇彝中学后,河田学校又恢复河田小学称谓,至今未变。

采写:紫凝 王娟

摄影:罗志高 方德永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