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这个科】股骨头坏死,意味着告别正常步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能让您重获“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 订阅

专科建设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名院、建名科、育名医(“三名”) 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专科建设至今已有将近30年的建设历程。目前第一附属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脾胃病科、中医骨伤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脾胃病科、中医骨伤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心血管科、针灸科、急诊科、脑病专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是拥有国家重点专科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

骨 伤 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医教研基地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新药临床试验骨科专业研究基地(GCP骨科基地),全国中医骨伤科医师专科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博士点,中医博士后流动站。

骨伤科在何竹林、蔡荣、岑泽波、袁浩教授等岭南骨科名家带领指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极具我国岭南特色的科学合理中医骨伤科学流派,现有医生54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博士25人,硕士23人,拥有何伟、樊粤光、黄枫、梁德等国内省内知名教授,其中何伟教授、樊粤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黄枫教授为专科负责人。下设四个专科(专业):国家级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三骨科,以髋膝部疾病为主;省级重点专科一骨科,以骨与关节创伤疾病为主;省级重点专科二骨科,以脊柱伤病为主;省级重点专科四骨科,以运动损伤与骨科康复为主。

专科特色:把“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专科总体发展目标,革故鼎新、深稽博考,现形成五个稳定而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分别是:股骨头坏死、骨与关节损伤、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骨伤科康复。其中股骨头坏死研究与诊治在国内外有较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已成为医院品牌,诊治技术成熟,形成“围塌陷期”等新方法和新理念,收治量稳居全国第一,并完成了专科新药“通络生骨胶囊”的开发,在国内外有较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已成为医院品牌。“袁氏生脉成骨片”、“关节康”、“补气通络胶囊”、“理伤消肿口服液”等20余种自主研发专科用药提升了骨科专科中医疗效。专科规模壮大、综合实力强,是集岭南特色、一流技术服务于一身的中医骨伤科综合诊疗中心。

专科获奖及荣誉: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髋关节病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骨蚀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

●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骨科专业研究基地(GCP骨科基地)

●全国中医骨伤科医师专科规范化培训基地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基长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何伟传承工作室

●华南地区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培训中心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创伤专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脊柱专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省中医名科(关节专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省中医名科(运动损伤康复专科)

●广东省高校重点学科

●广东省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

●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广东省中医创伤骨科AO技术培训中心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脊柱微创技术培训中心

附:科室部分专家简介

何伟,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学术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循环与骨坏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修复与重建专业委员会骨坏死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保髋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骨科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在国内外首先提出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概念,自主创新系列“保髋”治疗与康复方法,大大提高了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水平,使多数中青年“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以避免或大大延缓人工关节置换时间,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中西医结合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教材、专著6部。

擅长: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各种髋关节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小儿Perthes病、青少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发育性脱位、髋关节感染等)、人工髋关节置换与翻修、人工膝关节置换等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 (门诊楼六楼 7号骨科诊室)

周四上午 (门诊南楼名医诊区(4)5号诊室)

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 (门诊南楼名医诊区(4)5号诊室)

樊粤光,主任中医师、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荣誉主任委员等。

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膝关节疾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将补肾法与活血化瘀法相结合,他的经验方“关节康”经多年临床验证具有显著疗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准确预测判断各类坏死发展的预后,据预后特点因人因病而治。

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13项,主编卫生部规划视听教材1部,出版专著6部。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新南方教学奖”优秀教师,全国中医院优秀院长、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膝关节病,尤其擅长中老年人骨性关节炎,上世纪90年代自公派美国留学归来在广东率先开展膝关节镜及膝关节置换手。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门诊南楼名医诊区(4)11号诊室)

黄枫,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主任兼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从事中医骨伤科医教研工作34年,专业发展以创伤骨科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急救、多发伤、开放性损伤、老年骨折、儿童骨折、四肢神经血管损伤、骨折迟缓愈合、骨感染及骨折中后期康复等骨伤科疑难问题,具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中医药防治骨关节伤病、骨质疏松、骨感染等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能继承岭南骨伤及名老中医的经验,针对发病根本采取系列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高。重视并参与骨伤中药开发与剂型改革及基础研究,使专科用药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疗效。注重学生理论实践,已培养博士、硕士毕业生40余名,主编《骨伤科手术学》等多本教材专著。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复杂创伤,创面治疗,老年骨折,儿童骨折,近关节及关节内骨折治疗等。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下午,周五上午(门诊楼六楼8号骨科诊室)。

梁德,二骨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骨科主任,广东省重点专科脊柱病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拄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脊柱医学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常务委员腰椎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管理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曾获广东省优秀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称号、广东省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事骨科疾病医、教、研30余年,多次至欧美等国际一流脊柱外科中心交流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理念,使专科的诊疗水平始终与国际接轨。对脊柱创伤、退变、畸形、结核、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承岭南中医骨科学派学术精髓,发扬中医特色,善于利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脊柱病患,对骨质疏松症、颈肩腰腿痛、老年脊柱病进行辩证施治,结合手法、小针刀及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主持及参与国自然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4项;发表SCI论文17篇。编纂教材3部,主译1部。

擅长:脊柱创伤、退变、畸形、结核、肿瘤等疾病诊治及疑难脊柱疾病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门诊南楼名医诊区(8)19号诊室)

周三上午 (门诊楼六楼骨科8号门诊)

张庆文,三骨科主任中医师,骨科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关节专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髋关节病重点专科负责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股骨头坏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药管理协会医药成果转化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师从我国著名股骨头坏死专家何伟教授,专注股骨头坏死等髋膝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从事医教研工作20余年,临床上注重中医药治疗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对早中期关节病变,通过中医药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消除或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对晚期关节病变,手术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熟练掌握各类保髋手术、人工关节置手术、微创关节镜手术,手术技术全面,精益求精。

擅长:股骨头坏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髋、膝关节疾病以及肩、髋、膝、踝等关节运动损伤。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门诊楼六楼骨科2号诊室)

郑晓辉,一骨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陈基长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创伤骨科)主任,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创伤专委会常务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主要从事骨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颈腰痛症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抓住骨性关节炎“肾亏、气虚、血瘀”主要病机,强调辨证施治,因人制宜,发挥中医药防治优势,早期缓解症状、制止进展,中期注重保留功能,晚期关节功能重建,取得良好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损伤,强调活动功能恢复和解剖结构重建相结合,灵活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微创观念下复位内固定、中医药辅助早期康复等多项措施治疗骨伤科疑难疾病,是国内较早采用微创治疗多部位骨折的专家之一。对颈腰痛症脊柱病的治疗,着重保留稳定结构和重建灵活功能的原则,重视中医药传统防治与现代医学先进手段的结合治疗,在国内骨科界较早提出了“腰骶椎后缘骺环骨腰腿痛的主要发病机理”观点。

擅长:运用中医药、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骨与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不愈合等。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门诊楼六楼骨科8号诊室)

曾意荣,三骨科教授、主任中医师,骨科博士,博士生导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副主任,兼四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膝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关节周围感染共识专家,广东省医师协会骨关节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年学组组长,广东省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骨与关节感染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学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SCI论文评审专家。《临床骨科杂志》编委,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

擅长:保膝和保髋关节治疗,股骨头坏死,小儿股骨头坏死,髋、膝和肩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善于髋膝置换手术和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等

出诊时间:

周三上午(门诊楼六楼骨科2号诊室);

周五下午(门诊楼六楼骨科7号诊室)

晋大祥,医学博士,二骨科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基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脊柱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脊柱畸形学组及脊柱微创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临床上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肿瘤、脊柱侧凸等疑难疾病的诊治。先后成功开展了经皮椎体成形术、齿状突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寰枢椎脱位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融合、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骶2骶骨翼螺钉及髂骨钉固定等高难度手术。运用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以及椎间孔镜系统,成功开展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术。微创经皮螺钉固定、减压融合固定术。特别对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复杂退行性脊柱病变的脊柱重建等高难度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部教材、专著编写,副主编、主译教材3部。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肿瘤,脊柱侧凸等疑难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门诊楼六楼骨科3号门诊)

庄洪,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广东省中医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学科组理事等。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在中医骨伤科学中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突出中医特色,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伤科疾病,尤其在骨质疏松症和脊柱相关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在脊柱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多年来,主持和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擅长:脊柱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门诊楼六楼骨科8号诊室)

张德兴,主任中医师。

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关节专科)副主任、骨科教研室副主任。擅长治疗髋部疾患,对股骨头坏死、髋部创伤、髋部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部感染及髋部肿瘤等疾病,有深入研究及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根据具体病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有显著疗效。深入研究及改进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不断开展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临床需要:八十年代以改善血运为主;九十年代以增进血运和植入骨瓣防止塌陷;二十世纪开展腓骨支撑的微创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 经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擅长:骨关节疾病,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髋、膝骨性关节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周六下午(门诊楼六楼骨科7号诊室)

向孝兵   医学博士,四骨科主任中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上肢学组副组长,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员。

曾先后跟随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我国著名肩、膝关节及关节镜专家崔国庆教授,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我国著名膝关节及关节镜专家余家阔教授,学习关节镜技术及运动创伤的治疗。2008年公派前往美国密西西比州运动医学中心进修,跟随美国著名膝关节及关节镜专家、AANA(北美关节镜协会)常务委员、2005--2006年度AANA执行主席Walter R. Shelton教授及美国著名肩关节镜专家Larry D. Field教授,学习肩、膝关节疾病及运动创伤的治疗。近年来多次前往韩国Madi肩关节医院、首尔Saeum医院、首尔国立大学附属Bandang医院日本名古屋、法国安纳西等参观学习。在教授们的悉心指导下,掌握了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关节镜技术及肩、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水平。

擅长:肩关节疾病及膝关节运动创伤的关节镜微创治疗。如:肩袖撕裂、冻结肩(肩周炎)、肩关节脱位、肩盂骨折、钙化性肌腱炎等;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滑膜炎等。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1号诊室)

杨志东,二骨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鉴定专家,广东省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

198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留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教研室,从事医疗、教学工作30年,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较全面掌握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脊柱伤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脊柱骨折、脊柱畸形等。特别对颈椎病、胸椎腰椎骨折脱位、腰腿痛、侧弯畸形、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的治疗有较多、较好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共自主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协作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曾荣获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奖”。

擅长:较全面掌握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等。特别对脊柱创伤、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侧弯畸形、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门诊楼六楼骨科3号诊室);

周五下午(门诊楼六楼骨科8号诊室)

王海彬,博士后,三骨科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重点学科骨科实验室主任,中国骨科菁英会创始会员,中国医师学会骨科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微创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学会骨松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关节学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关节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骨质疏松学会青年主委,广东省医师学会骨科青委主任委员,广东省应急装备学会常务委,Asia中国的Fellow,HSS中国区成员。

师从上海中医大学骨伤科名师石印玉教授取得博士学位,1999年师从全国著名袁浩教授学习股骨头坏死的诊治,以股骨头坏死,髋膝关节置换,强制性脊柱炎为研究方向,是广东省首位中医骨科博士后,2002年至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总医院骨科学习,并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学习,2008年取得骨科教授资格,2009年于新加坡总医院骨科学习关节技术, 2014年获得全球骨科排名第一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关节HSS-CHINA exchange资格,跟从Bostrom, Ranawat, Windsor等全球著名髋膝关节大师学习。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8项,其它省部等级别课题40多项,参与发表论文70多篇。

擅长:诊治股骨头坏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种关节疾病,关节置换,关节的运动创伤。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2号诊室)

周二、周日下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7号诊室)

刘少军,三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师从全国著名骨科专家袁浩教授,从事骨关节疾病特别是股骨头坏死医教研工作20余年,是医院首批优秀临床技术骨干培养对象。

针对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复杂的特点,在院创新采取“计算机三维手术拟真技术指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重建”技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精度。在长期中西医结合诊治骨关节疾病临床中重视骨关节疾病生物力学机制以及人工假体或植入物与人体骨关节生物力学相容性等问题,改善手术精确度,大大提高了复杂的骨关节修复与功能重建、以及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注重骨关节疾病的中医诊治特色,纯中医药控制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骨关节风湿性疾病具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在美国西南大学医学中心;德国夏洛特医学院等地交流学习,完成大量复杂的髋关节手术病例的长期临床跟踪,熟悉各类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复杂的保髋手术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微创,人工关节翻修等技术。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载3篇,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参与“中西医结合防治股骨头坏死研究”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外科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2号诊室)

张顺聪,二骨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首届杰出中青年医学人才。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管理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脊柱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临床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尤其擅长微创手术,注重术后康复指导。较早开展了椎间孔镜、椎板间内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减压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XLIF/OLIF 技术脊柱侧路管道下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症、融合术后邻椎病及翻修术,填补了医院多项技术术空白,荣获医院“脊柱微创手术能手”称号。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曾先后赴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地培训学习,并多次代表科室赴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国内知名脊柱外科中心交流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脊柱畸形等。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门诊楼六楼骨科3诊室)

方斌,三骨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医研究促进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常务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分会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院管理委员会骨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关节病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常务副组长等。

师从于著名骨坏死专家袁浩教授、何伟教授,著名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家郭卫教授。擅长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及早、中期髋关节发育不良;擅长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延迟或避免人工膝关节置换;擅长髋、膝关节置换治疗各类髋、膝关节晚期疾病。擅长各种类型的人工髋、膝关节转换翻修术,是本院阅历复杂人工关节翻修最多的专家之一;擅长应用新辅助化疗辅助中药减毒增效治疗各类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擅长采用人工肿瘤型髋、膝、肩、肘关节置换,人工半骨盆置换、人工全股骨、人工全肱骨及各种异体关节置换术治疗各种类型骨肿瘤。主持或参加各级课题13项,参编国家统编教材2本,教参3本。

擅长: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骨与软组织肿瘤。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2号诊室)

林梓凌,医学博士,一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第一批名中医师承继承人,德国访问学者。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伤临床与康复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AO内固定学会会员等。

从事医教研工作20余年,师承广东省名中医,坚持中医骨伤科学及岭南正骨学传承。专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复杂创伤骨折、生物力学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一篇,核心期刊及科研论文50余篇,国家专利2项。主编及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多部。荣获国家级及省校级教学奖励及荣誉多项。

擅长:感觉诊治可以当然各种急冷漠慢性严重创伤疾病,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关节软组织损伤及颈腰背痛等疾病。善于运用微创和显微手段及中西医结合本地治疗不耐烦方法治疗咨询新鲜和陈旧骨折骨关节严重个月损伤和运动损伤。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门诊楼六楼骨科6号诊室)

曾展鹏,一骨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中联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手法医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中医骨伤科)专业(学科)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从事中医骨伤科医教研工作20年,长期在临床第一线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上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尤其对复杂创伤、创面的治疗,老年骨折、儿童骨折、近关节及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对骨伤重症、四肢神经血管损伤、骨折迟缓愈来合及骨折中后期修复等骨伤科疑难问题,予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解决,同时继承和发扬了中医骨伤科传统的骨折及脱位整复手法,在治疗常见的骨折脱位:如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等有着独到的心得,具有中医特色,临床疗效显著。

在学术上,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课题的研究,参编论著三部,作为第一作者在各类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得省级、校级、院级奖励多项,包括:厅局级1项、校级3项、院级8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与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不愈合等。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6号诊室)

周四上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8号诊室)

庞智晖,三骨科主任中医师,研究生导师。

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关节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伤临床与康复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骨伤科关节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现代关节外科技术华南培训基地秘书,广州中医院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数字骨科和生物力学实验室负责人。

骨科著名专家何伟教授学术继承人,自1999年毕业留院后一直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多次出国进修学习关节外科,是香港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跨领域学部做访问学者。熟练掌握常见关节创伤和骨病的的诊疗,尤其擅长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并在临床开展了“-基于三维重建和有限元分析的股骨头坏死个体化手术规划和临床应用” 探索性新技术项目,该技术填补了我院的空白,获得优秀新技术奖,提高了医院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保髋的核心竞争力。

擅长: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激素性、酒精性和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小儿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膝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性关节炎髋膝关节发育性疾病(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骨质疏松症。

出诊时间:周五下午、周六上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2号诊室)

陈镇秋,三骨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继承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广东省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正骨》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的审稿专家。

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病专家何伟教授,在传承前辈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优势,不断研究保髋新技术新方法,主要包括股骨头坏死的精准诊断及治疗,外科脱位技术应用于保髋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Ganz截骨术及colonna关节囊成形术。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省内唯一能较熟练独立开展Ganz截骨术的医院。曾先后赴北京、加拿大、台湾、香港、美国等地学习交流。主持国家级科研1项、省部级3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项,获得专业实用新型专利2项,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翻译及编写多部教材。

擅长:髋膝骨关节疾病诊疗、运动医学技术,尤其对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及股骨颈骨折的保髋技术;髋膝关节置换等。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 (门诊楼六楼 骨科7号诊室);

周日下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2号诊室)

谢裕华,四骨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食品安全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委员。

从事中医诊疗杂病工作年30年,临床擅长用中医药诊治肩、颈、腰腿痛,关节病、四肢躯体劳损疼痛等疾病(周二至周五全天,周日上午)。尤其对于病后体虚、康复期,善于用中医理论指导中医养生,运用药膳、膏方治病等(名医区周一上午)。在各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三十多篇。主编《中医骨伤伤科治法锦囊》、《中西医结合急症诊治》、《中风调治》等医书。主持省、局部级科研多个项目。在《名医》杂志、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发表多篇养生科普文章,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擅长:中医药诊治肩、颈、腰腿痛,关节病、四肢躯体劳损疼痛等疾病,善于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中医养生。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门诊南楼 名医诊区(8)19号诊室);

周二—周五全天、周日上午(门诊楼六楼 骨科诊室)。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