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考察行之鲁家村: 以家庭农场为核心加速农村三产融合,实现农村振兴、农业提升、农民富裕

阳山发布
+ 订阅

浙江安吉县鲁家村:

以家庭农场为核心加速农村三产融合实现

农村振兴、农业提升、农民富裕

实现人均年收入3.3万元,村集体资产增至1.2亿元

考察团考察学习安吉县鲁家村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考察中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集体经济壮大的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是阳山考察团赴浙江考察的第一站。据了解,2011年起,鲁家村筹集资金、引入旅游公司、打造特色家庭农场、吸引社会资本、打造全域景区化,建设上整村规划、产业上整村发展,并实行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起,鲁家村把家庭农场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建设18个家庭农场,形成家庭农场聚集区,带动休闲观光业发展。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负债增至如今的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1.9万多元增至2016年的3.3万元。2017年,当地提出“区域性”经营概念———“田园鲁家”综合体,以鲁家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项目规划范围总计50多平方公里。8月,这个项目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能人带动,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

走进鲁家村,首先吸引眼球的是一个几百平米大小的湖泊,上面漂浮着游船、莲花灯,湖心小岛上还有一个大型的雕塑,湖边绿草茵茵,柳叶吹拂,还铺设了美观的水泥步道,引来不少游人驻足留影。

鲁家村风景如画让人驻足,而5年前,它是安吉县187个行政村中,卫生检查倒数第一的村庄。2011年,鲁家村支部书记朱仁斌“接手”鲁家村,鲁家村全村16.7平方公里,卫生状况极差,村道是泥巴路,房子是土坯房,连厕所也是随意搭建的,该村更是当时“有名”的穷村,村账户仅有6000元,负债却高达150余万。

山不够高大,树不够茂盛。浙江山清水秀的地方不少,相比之下,鲁家村实在有些平凡。唯一的优势,就是距县城中心仅20分钟车程。S11省道一过长思岭,路两旁便是村庄。

面对鲁家村这般情况,朱仁斌愁上了心头。穷则思变。改变村容、创建美丽乡村成为朱仁斌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头等大事。不久后,朱仁斌在班子会议上抛出了一个耗资上千万元的创建规划后,鲁家村顿时沸腾了。

据了解,在筹建便民大楼时,鲁家村遭遇招标挂牌3天无人问津的尴尬,朱仁斌又以个人名义为建筑费作担保,才有建筑商肯承接项目。村干部一次一次到村民家中宣讲创建美丽乡村政策。村庄一点一滴的改变,村民们历历在目,他们对于创建美丽乡村态度,也从抗拒变为主动参与。在创建中,更有20余位乡贤主动筹资300万元用于建设家乡。这一年,朱仁斌带领村班子成员用行动换来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据了解,2011年,鲁家村花了1700多万元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村委没有欠下一分钱。除了乡贤筹集的300万元外,村里通过创建美丽乡村的用地指标筹集了450万元;政府对美丽乡村创建的奖励资金357万,再加上各种项目资金,使得鲁家村旧貌换新颜。

田园变景区

尽管有了“颜值”,但鲁家村既没有支柱产业,也没有文化底蕴。以何来支撑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带领村民致富?朱仁斌尝试从鲁家村近万亩面积的低丘缓坡入手,但成效并不明显。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自此,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鲁家村抓住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的契机,突破传统农村点状建设、局部发展的思路,确立了建设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同年,鲁家村出资300万请两家设计单位,设计规划鲁家村发展蓝图。规划上卷是基础设施,下卷则以18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农场为主。

2014年,鲁家村以“村党支部+公司+特色农场”的经营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

2015年1月,鲁家村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两家公司前者负责串联游客接待场所、交通系统、风情街、18个家庭农场等主要场所。后者利用多年经验和客源做好营销宣传。2016年,又成立了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公司占股51%。

鲁家村结合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定位,搭建“村党支部+公司+特色农场”的经营模式,完成鲁家湖、游客集散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一湖三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并开通一条全长4.5公里的观光火车路线,环线串联起万竹农场、葡萄农场、野猪农场等18个不同的农场,组合成不收门票、全面开放的4A级景区,打造“中国乡土乐园·安吉形象”观光园。

资源变资本

立足山水林田湖优质自然资源且原生多样的优势,经集聚的家庭农场“点睛”,并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放大,原本熟睡的资源快速转变为炙手可热的资本,流转土地6000亩,为每户村民每年带来8000元左右的收入。在着力转变以往美丽乡村建设负债式投入上,鲁家村将所有投入的上级部门项目资金及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全部转化为资本,与引进的旅游公司按投入分别占股,享受旅游收入分成。

据了解,鲁家村有一块1000平方米建设用地,他们在这块地上建了20间三层村民联建商住两用楼,通过出售出租获得300多万元。用这笔钱在村里办公场所的原址上建了一幢新楼,除了三层作为村委办公用房外,一层二层大部分用于店面出租,获得一笔不菲的租金收入。拍卖闲置多年的村小学用地获得186万元。村集体流转土地获得了60万元。其次,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补助金和各项涉农项目资金。安吉县乡两级政府对创建精品村合格的村庄,每位村民补助1700元,全村2100人,共计补助357万元;整合交通、水利、环保等农村项目建设资金三四百万元。再次,用活村里的人才资源。村委聘请20位外出经商的村民作为鲁家村美丽乡村创建的顾问,获得捐款300万元,使得鲁家村旧貌换新颜。

据悉,鲁家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没有资源和产业,但有近10000亩比较好的低丘缓坡,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有毛竹林面积8000亩,还有一些从事野猪、山羊养殖和茶叶、铁皮石斛种植的小型农场。这些是鲁家村赖以发展的产业基础。村里决定把家庭农场培育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建设18个家庭农场,形成家庭农场聚集区,以家庭农场为龙头带动休闲观光业发展。

有了创意,没有资本,家庭农场就无从发展。村里决定以家庭农场为平台吸引工商资本下乡投资,用资本带动创业。2015年1月份鲁家村启动招商工作,朱仁斌请人制作了一份精美的鲁家村家庭农场展示幻灯片,提着一台电脑,到处向客商介绍县委县政府的优厚政策,村景区的宏大规划。他的美好愿景打动并吸引了很多投资商。到2016年4月份,家庭农场的招商引资任务就完成了。

农民变股民

早几年,鲁家村因为距县城中心仅2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村民几乎都外出打工,农田、山林荒废了,年轻人一个个走出去,在外闯出名堂的人不少,但愿意回来的很少。

自从开始建设美丽乡村,朱仁斌邀请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发挥创业致富“领头羊”作用,目前全村18个农场主有9个为本地村民,其中5个为党员创业户。一部分农户采取资金、土地、农房入股形式,参与农场建设和开发,每年享受年底分红。2011年前,75%的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如今,随着鲁家村田园农场的发展,600余名外出务工村民上演“返村潮”,职业农民、职业经理、职业农场主已成为鲁家发展的新主角。

为了让家庭农场尽快发展壮大,鲁家村也加强了对农场的扶持力度。鲁家村的村支书朱仁斌对于如何发展家庭农场,村委班子经过多次探讨,最后决定引入第三方经营平台,成立旅游公司,村里占股49%。然后通过这个平台,规划各个家庭农场的不同布局,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以野山茶、野猪、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农场。

目前,鲁家村坚持以家庭农场为核心、加速农村三产融合,开拓村庄的经营新模式,建立起全新生态农村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农村、农场、农民融合中实现农村振兴、农业提升、农民富裕。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