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买的快递你都收到了吗?有料哥看了一眼动也不动的保暖衣物流,心如死灰地关闭了淘宝页面,物流速度跟不上降温速度,本料在广东的“秋风”里瑟瑟发抖。
跟“双11”时4000网友“假装买飞机”,“待收款千万亿而真买的就一个”相比,一家广东壕企日前一口气网拍两架大飞机,80万吃瓜群众强势围观大飞机拍卖,堪称最强网购!
豪掷3.2亿买下两架波音747货机的“剁手王”正是顺丰航空有限公司,为广东“最爱买省份”的荣誉征战再下一城。
论买买买的气魄,有料哥只服广东企业。随着广东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粤企的国际化发展脚步正在加快,软硬件对标全球一流水平日渐成为企业发展标配。
有料哥认为,正是广东企业参与全球PK的“壕气”与“拼劲”,挑起了全球“创新之路”上的“广东担当”。
●●●●●
顺丰这手“剁”得值不值?
为了更快,王卫拼了!
有料哥犹记得前几天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顺丰掌门人王卫出乎意料地称顺丰不快:“可能大家认为顺丰快,是因为其他人慢,我自己不认为顺丰有多快。”
话音刚落,转身就出手了,大佬的操作太霸气!
11月20日上午10时,阿里巴巴旗下拍卖平台首次上线了三架波音747货机,起拍价分别是1.23亿元、1.34亿元以及1.35亿元。这场国内网络司法的飞机首拍后,立即招来了神秘买家。
编号B-2422货机经历26次竞价后,被顺丰航空有限公司以1.607808亿元拍下。而另一架编号B-2423的货机,同样也是经过27次竞价,顺丰豪掷1.620386亿元拿下。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快递速度,各家快递公司都购买了不同型号的飞机,而顺丰对于货机的投入也可见一斑。
今年8月17日,顺丰官微曾宣布,一架波音757飞机安全落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成为顺丰航空第40架自有全货机,现在再拍下两架波音747扩充其货机编队。
据有料哥观察,近年来民营快递公司尤其是顺丰、圆通、申通等公司先后购置货机,以满足业务需求。其中,顺丰发展最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自己的货运航空公司;发展也最快,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是目前国内业务量最大的民营速运企业。
顺丰为了变得更“快”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其位于鄂州的飞机场也已经破土开建了,有望成为亚洲第一个专业的货运机场,并将会在2020年建成并且投入使用。
●●●●●
花这么多钱求快,值不值?
对速运企业来说,3.2亿元只是开始
除了“天上飞的”,顺丰还拥有“地下跑的”,没错,高铁送快递顺丰也有!不少人问:顺丰花了这么多钱求快,究竟有没有必要?
有料哥给你看数据:根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主要电商企业“双11”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快递业务量创历史新高,巨大业务量对电商物流和快递企业带来巨大的考验。
物流压力日益增长,竞争对手越来越强,要想继续霸占国内物流业龙头,甚至立足国际物流当速度领头羊,求快是速运行业不能停下的指定动作,未来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24小时到达,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早在2014年年初,国家邮政局就提出推动快递企业“向下”、“向西”和“向外”拓展的号召,推进中国物流公司出海,顺丰等巨头纷纷启动国际化战略。
当下,中国快递公司的服务水平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就在前两天,顺丰速运推出国际直邮服务认证,跨境物流信息透明化进程再加速。
有料哥认为,顺丰这3.2亿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时效性继续加强后,国内国外一样快的物流指日可待,到时候顺丰会再花多少钱买下多少“配送神器”?大家拭目以待喽!
●●●●●
为了跻身国际舞台
广东企业的购物车都装了啥?
今年“双11”,广东网友的消费金额继续领跑各大平台的“双11”排行榜,这么看来,“买买买”可谓咱广东人的优良传统。
这特质在广东企业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比起顺丰网购飞机,广东企业“海淘”起来也是快、准、狠!
说到这个话题,有料哥立刻想到了这一天:2016年的5月19日。
就在这平凡的一天,一日传回两起广东企业海外并购佳音——
美的集团宣布计划以292亿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同日,珠江钢琴也宣布完成对欧洲最大钢琴制造商舒密尔90%股权的收购,收购价为2398.6万欧元。
跨国并购,可视作实现企业创新弯道超车的重要方式。
以美的收购德国库卡为例,据美的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企业实现营收1869.49亿元,同比增长60.64%;净利润149.98亿元,同比增长17.1%。美的集团称,业绩增长因销售增长以及合并库卡集团所致。1至9月,库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98.37亿元,同比增加27%。
广东近年涌现很多像美的这样的企业。根据《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统计,2011年到2015年五年时间里,广东跨国并购交易的总数达320起。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额为2.39万亿元,其中广东上市公司发生并购重组491家,累计金额约3531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金额的15%,位居全国第二。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广东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式。
有料哥注意到,自2014年以后,广东企业开始在亚洲的日韩,美国以及欧洲等国开展并购活动,其中欧洲投资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一方面是源于欧洲企业与中国当下产业结构的巨大互补性,另一方面则是缘于欧债危机使得欧洲公司的整体估值普遍偏低,对拟并购的珠三角企业具备价格吸引力。
●●●●●
20+家千亿“航母企业”
代表广东融入全球知识与创新一体化大布局
“壕买”还在发生——
11月11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富士康将在威斯康星州拉辛县打造世界级液晶面板(LCD)工厂,投资额高达100亿美元,这是历史上外资公司在美国最大的一笔新建投资。
在全球最北超百万人口城市——俄罗斯圣彼得堡,比亚迪纯电动大巴投入当地运营测试。“比亚迪的电动车已经遍布全球六大洲。”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说。
……
通过一系列跨境并购,广东企业将全球创新人才收入囊中,也得以介入其高端生产的核心环节。
改变正在发生。一大批广东企业把创新摆到发展的核心位置。
据统计,2011年到2015年,广东省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4.56%,其2015年研发投入比重较2011年增长71.99%。这意味着,广东正在向源头创新、引领创新的方向悄然转型,正在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高地。
今年以来,代表创新“牛鼻子”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广东呈现井喷趋势。2016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5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这也折射出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千亿航母”企业已达23家,广东提前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的“到2020年千亿企业达到20家左右”的目标。
一个个广东企业明星,在世界舞台上亮相,广东和世界如此接近。
日前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11家广东籍企业上榜,比去年增加2家,总数在内地各省市中仅次于北京,与美国经济“第一州”加州不相上下。
其中,4家制造型企业(华为、正威国际、广汽集团和美的集团)的入围,表明广东制造正在“涅槃重生”,并通过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而广东创新发展正在融入全球知识与创新一体化的大布局。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话从改革开放初期就一直流传至今。但有料哥感觉:不久的将来,“东西南北中,创新到广东”会不会成为新时代的广东发展口号呢?
【策划】西西君
【撰文】郑佳欣 不迟
【校对】梁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