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弟子规》还可以这样玩

南方+ 记者

一棵枯树站在台上,牵起几千年时光流转;身着白色衣衫的弟子们,伴着筝声在台上徐徐静坐,将人们带入一片沉醉……11月14日晚,深港联合创作排演的大型舞剧《弟子规》在少年宫演出。作为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30部参评剧目中的唯一一部舞剧,该剧为2017深圳(福田)舞蹈展演周完美落幕。

这是一部完全不一样的《弟子规》。没有穿古装诵读《弟子规》全文,没有字字对照地展现《弟子规》中“白天要做什么,晚上要做什么”的训诫;舞剧《弟子规》用“礼仪之光”、“血脉相连”、“人生歧路”、“午夜梦回”、“家国天下”、“走向未来”6个篇章,串起一家四口的故事,用舞蹈语言,传递了超出文字表达的深远涵义。

舞剧《弟子规》由香港编导梁国城创意构思,与深圳编导詹晓南共同编导,由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香港文化舞剧团联合创作,并组织来自香港的男主角刘迎宏、深圳的女主角纪郁璿,和香港文化舞剧团青年演员以及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学生舞蹈团、深圳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深圳市中艺青少年艺术团的近百名青少年舞蹈演员进行排练、演出。

在全社会越来越注重传扬传统文化的当下,舞剧《弟子规》用新的形式,为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开辟了新的路径。梁国城表示,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一定都是一模一样的版本。“《弟子规》在之前是一部书,现在被我们排演成了一部舞剧,之后还可能被后来人演绎成其他形式。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直都在。深圳有文艺创作的环境和人才,有追求传统文化的社会组织,也有训练有素、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都很好的年轻的舞蹈团队;而香港有中西文化结合的创作团队,有丰富的中国舞剧创作、创新经验。双方在交流、合作中,产生了创作、演绎传统文化的新火花,在创作里找到了重新演绎、重新把传统文化变为艺术品的创作方向。”

《弟子规》总编导詹晓南说,自1998年创作舞剧《深圳故事·追求》、2008年创作舞剧《大围屋》后,像样的原创舞剧少之又少。此次深港合作打造舞剧《弟子规》尤为珍贵。一是两地艺术家从创作到制作、排演,实现了真正的实质性交流、合作;第二,深圳自己的艺术家和香港艺术家联合打造了优秀的国学艺术,也拓展了精品艺术进学校、进剧院进社区展演的空间;此外,《弟子规》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感受、一种教育,也是一种回忆。这部老少咸宜的剧目,也会培养深圳的观众在高雅艺术面前保持静默,沉下心来感受国学的文化内涵。

香港太平绅士梁永祥博士认为,《弟子规》原文说的都是教导和规则,很难表达。但这部舞剧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有文化背景,还有完整的故事。《弟子规》把教育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很有新意,值得推广。而且,深圳小演员非常棒,舞蹈技巧都非常扎实,基本功更是没话说,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弟子规》的总策划、深圳主创方,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杨素贤更看重的是如何用文艺精品创作带动深圳文艺团体的发展、提升。她说,深圳正在启动新一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民营团队也可以充分发挥特色,和国有院团互补发展,通过开展跨地域合作,联合制作、编导、排练、演出等,激发深圳文化艺术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深度聚合两地舞台艺术精英人才,打造真正带有深圳基因的原创舞台剧等舞台艺术精品,以更精彩的艺术创作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合作、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编辑 李注;祁觊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