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百张广东财富面孔NO.82|李嘉诚: 商界“常青树”,时代“弄潮儿”

全球财富百人
+ 订阅

今年7月,因为89岁生日,李嘉诚又一次成了新闻主角。

“只要有一天能做事,就尽量做好事情,做应该做的事情。”李嘉诚在深水湾的家门口回应了即将退休的传闻。

完全没有退休打算的李嘉诚,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几十年来一直处于注目的焦点。创业70年,将一家塑料花厂打造成价值80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不管商场风云如何变幻,他在这个位子上已占据了15年。 

就算那副标志性黑框眼镜似乎能将时光凝滞,李嘉诚从来没有空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反倒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到今天,他仍然坚持每天清晨6点起床,打完高尔夫球,便投身于一天忙碌的工作之中,每周坚持工作5天半。偌大的办公桌上,只有一沓很小的便笺纸,两支笔,一副放大镜,因为多年来习惯“今日事今日毕”。

办公室最惹眼的,是语出左宗棠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24个字,是李嘉诚的人生信条,描绘出这位89岁还在紧握日月旋转的企业家,是如何闯过人生无数难关,成为“超人”的。

争分夺秒“抢”学问

在大众眼里,李嘉诚总是身着蓝色的传统西服,看上去干净利落,为自己佩戴的一块3000港币左右的西铁城手表而自豪。

身为富豪,李嘉诚自豪的“点”有点令人费解。他乐于向别人展示他身上数十年的旧物胜于向别人展示他成功的生意。打从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记者会开始,他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就没变过。身上的衣服袜子自己“缝缝补补又三年”。

“很多人知道李先生是富豪,但忘了他11岁就逃出来,一路上都是一个人在奋斗,节俭、勤奋是他的习惯。”李嘉诚的一位下属透露。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用在李嘉诚身上最适合不过。

11岁,他就随家人逃难到香港,寄人篱下,目睹父亲由受人尊敬的小学校长,沦为一文不值的工人。14 岁,李嘉诚便独自面对父亲的病逝,一人撑起全家。在自己得了肺结核,每天都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时,还不能对远在他乡的母亲和弟妹诉说半句……当一个人在自己15 岁左右,经历丧父、养家、肺病、贫穷等挑战而没有被打垮时,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

“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李嘉诚回忆说,“我告诉自己不能死,身为大儿子,为了母亲和弟妹,为了前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回忆早年的苦学生涯,他说,“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问’,抢时间自学。一本旧《辞海》,一本老师版的教科书,自己学习。”

攀上人生高峰的李嘉诚,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自律。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自学不辍: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如果跟公司的业务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李嘉诚一直坚信,命运剥夺他的,他要靠自己抢回来。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的武器。

“你要问我怎么做生意,我会答多读书看报。”李嘉诚笑称,他从不按直觉投资,而是仔细研读公司财报,研究商业规则,“华尔街财报是英文老师、商业教练,也是私人投资获利来源。”

也因此,李嘉诚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知识的创造与应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要专注企业发展,敢于面对挑战,放眼四海,机会多得是。

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

“我对赚钱的重视程度不及捐钱。” 这是华人首富的另外一面。

2006年,李嘉诚在长和系业绩报道会上宣布,将把1/3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有关资产会放入其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也是在这次发布会上,李嘉诚基金会被称为他的“第三个儿子”。

“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李嘉诚的慈善重心,一为教育,一为医疗,皆与其亲身经历有关。前者是因为他不希望有孩子像他一样小小年纪就辍学,后者则是由于他想让穷苦人也能避免自己父亲那样的悲剧。

1981年,李嘉诚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捐资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最初10年,他每次到汕大都工作至凌晨两三点。为支持学校发展,他还动用自己的关系和资源,聘请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等诺贝尔奖得主到汕大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同时,他至今坚持参加汕大每一年的的毕业典礼,鼓舞毕业生开创美好人生,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

按规划,到2018年,李嘉诚仅为汕头大学的捐款就将高达80亿港元。但在汕大的任何一个角落也找不到“李嘉诚”三个字。

2016年,李嘉诚还捐资超过1亿美元,引入世界顶尖的理工类学院——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广东成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寄望在中国南方打造一座新硅谷,推动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

“有能力从事公益事业,是一种福分,绝不求名利,从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李嘉诚说,“我是一个傻气的人,如果没有傻气,不会办汕头大学一办30年。如果为了名跟利,要我鞠躬屈膝,我不肯的;但如果为了自己的基金,教育、医疗,或者民族大义,我就都可以做。”

目前,李嘉诚基金会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的捐款超过200亿港元,横跨全球19个国家及地区,其中87%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项目。

通过帮助别人,赋予财富新的意义。李嘉诚认为,“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

年近90岁,就不能爱科技吗?

最近10年来,李嘉诚似乎比他过去大半辈子都更拥抱年轻,也更时髦。

他对新技术的了解,并不逊于年轻人。之前,李嘉诚全程观看了柯洁与AlphaGo围棋大战的最后一战。他一边全神贯注地倾听,一边一丝不苟地做笔记,并且好几次被两位科技新贵的讲解触动,激动地站起身来。

据一位员工透露,以前,李嘉诚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出来之后,他就只看电子版了,用的也是iPhone手机。

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这份新闻列表并非摘要,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标题,多来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媒体。他之所以看标题,不看摘要,是不想被别人误导。

在华人社会,很难找出像李嘉诚一样将近90岁高龄还在科技产业最前沿潮头挺立的人,这也让他成功投资了一系列前沿高科技公司。

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最近这两年投资了70家科技公司,涉及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领域。其中不乏明星项目,例如Facebook、Skype、Siri、Waze、Spotify、Summly等等。

“他并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相反,他对潮流的把握远超很多年轻人。”一位下属透露,这源自于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种危机感让他抢占了无数先机。就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工业式微前,他结束了塑胶生意,进入地产行业,一直到现在其麾下拥有遍布世界的港口、移动通信业务、零售以及科技公司。

89岁的年纪,不管怎么算,李嘉诚都是老人了。但显然,他依然跳着一颗不老的心。


或许你为了完善一个产品,还在格子间里日复一日地写代码;

或许你为了得到投资人的青睐,正在众创空间中反复练习路演讲稿;

或许你为了追寻公司持续成长,正带着团队去全球招兵买马。

你是你怀抱的梦想和无数日夜努力奋斗的总和。

今天,我们邀请你说出你日夜为之奋斗的事,内心时刻敦促你前行的财富梦想。

为了迎接2017《财富》全球论坛的召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手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执委办推出“全球财富故事•百张广东面孔”重磅活动,面向全球寻找100张广东面孔,记录广东人的代表性奋斗故事。

广州市市长、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组织委员会主任温国辉(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徐咏虹(右二),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组织委员会副主任、执行委员会主任蔡朝林(左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刘红兵(右一),央视特约评论员、美国前总统卡特法律顾问、ABC电视台前台长、副总裁哈维•佐丁(Harvey Cary Dzodin)(左一)共同启动了寻访“全球财富故事•百张广东面孔”活动。

谁来讲故事

拥有财富故事的各行各业领头人当然是代表,正在奋斗路上但充满财富梦想的普通人也是我们寻找的对象。

1、地域不限、职业不限、性别不限、年龄不限,但你必须正在广东干事业;

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你的梦想要与创造、创富、创新相关,并且正在为之努力;

3、既要仰望星空,但也要脚踏实地。梦想必须实事求是,符合我国主流价值观,不可抄袭。

故事怎么讲

1000字个人故事+3-5张图片。能有视频或音频提供,可以加分哦!

活动时间:2017年8月29日-2017年12月6日

征集邮箱:caifuguangdong@163.com

故事讲给谁听

1、从所征集的故事中筛选出10位,提供参加财富领袖午餐会的门票。顶级财富领袖将邀你共进午餐,当面分享和倾听你的故事和梦想。

2、优秀作品将纳入“全球财富故事•百张广东面孔”系列报道中,成为代表广东的百张面孔之一。

活动主办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执委办

关注该活动最新信息,欢迎下载“南方plus”APP并关注“全球财富百人”南方号。

【策划】黄颖川 郑佳欣 陈思勤

【记者】陈思勤

【摄影】肖雄

【校对】李冠洁

编辑 梁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