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广船百年历史:荔湾一别,南沙相会

侨乡广记
+ 订阅

广船荔湾厂区是广州市中心区最后一个“退二进三”三旧改造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地块。广船、广钢和广纸三大巨无霸工业地块的改造,被视为广州产业转移和城市更新进程的标记。

始于1914年广南船坞,走过百年历史的广船荔湾厂区,今年5月启动了向南沙厂区的产能搬迁。7月,2号、3号船台先后退役。8月24日,1号船台最后一艘新船下水。11月1日,最后一艘新船出坞。如今厂区最北边已基本拆空,预计2018年中全部搬迁完成。

记者在数月里用中画幅胶片

记录下了广船荔湾厂区搬迁前的情景。

11月1日清晨,负责船舶出坞的起重师傅们早早来到了作业现场,他们一会低头在坞门处仔细察看,一会朝着浮吊打手势。很快,坞门就被浮吊从水里扯了出来,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一天,广船国际为瑞典STENA航运公司建造的500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A型13号船在荔湾厂区出坞,这是广船国际荔湾厂区出坞的最后一艘船,标志着这个百年船坞退出历史舞台。

知道最后一艘船出坞,许多在广船国际工作了一辈子的退休员工都专程回来看看,拿出相机拍照,在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兴奋,也有不舍。

广船荔湾厂区的100多年间,

数百艘船从这里出坞,驶向远方。

船坞承载了许多人成长的故事,

也承载了许多广船发展的艰苦历程。

8月23日,广船荔湾厂区,阳光照在1号船台上即将下水的船身上。第二天,1号船台伴随着最后一艘新船下水而退役,左侧是已经退役的2号、3号船台,远处是地标建筑广州圆。

8月24日,广船荔湾厂区1号船台最后一艘新船下水仪式上,船厂的年轻员工表演合唱节目。

1号船台最后一艘新船下水的前一天傍晚,工人们在船台尾部的滑道上涂抹滑油。1号船台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华南地区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在这里下水。

广船荔湾厂区大门,中午下班时分,工人们骑着自行车出厂。

广船醒狮队的成员由在岗职工和退休员工组成,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操练。船厂的庆典以船为主题,开工、交付、命名、下水的几大节点,醒狮队都会敲锣打鼓庆祝一番。

亲历者说

“广船真大,在厂里面走一圈,都得耗半天。”那时候,我就是这么给电话那头的姐姐介绍广船的。

记得我刚到厂里实习的时候,从大门口进来就看见一排整齐的芒果树,厂里面不少师傅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树荫下。在码头上,我第一次看到了正在建造的巨大无比的轮船,工业气息扑面而来。我兴奋不已。这其中既有为自己的所见而震撼,也有为自己即将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感到高兴。

当时这个船坞还只是一个修船坞,每天上班经过时,总能看见里面停靠着一些外板油漆班驳的旧船在进行维修。

1992年的广州造船厂。

2003年,船市开始好起来,造船订单多到都造不过来,公司决定将这个修船坞扩建成6万吨级的造船坞,并在船坞上添置了一台当时华南地区最大吨位的龙门吊,足有400吨重。

当初安装吊车主梁的情景我还记得。偌大的吊车主梁用两台大型平板车运过来,塞满了一整条马路。一旁看热闹的我还嘀咕着这样大的主梁是如何安装的。没过几天,再路过船坞时,便已看见吊车主梁被捆绑在吊车腿上慢慢往上移动了,不由得被造船师傅们的智慧与力量而折服。

我常能听到老广船人说起船坞的故事。他们说,刚建厂的时候,购买设备还有一定的困难,所有的设备、设施都得自力更生,就连这个船坞,都是大家一锄一锄挖出来的。

早期的船坞。资料图片

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来之不易。

今年国庆长假结束,等我再回到荔湾厂区时,人力资源大楼和电算大楼已被拆除。听说了那么久的搬迁,终于来了。

尽管心里划过丝丝不舍,但很期待崭新的开始。

2014年,厂里部分员工已陆陆续续到南沙厂区工作了。南沙厂区在龙穴岛上,我们把搬迁叫做“上岛”。每每再回荔湾厂区,相熟的同事见到总问:“还没上岛吗?”

上岛了!上岛了!只是今天回来再看看。

——撰文:彭永桂(广船《船厂工人》报主编)

走出去·精彩回顾

欢乐春节·南方日报海外版携手海外书协全球送“福”

助力广东“联接内外,沟通世界”,南方日报海外版与美国国际日报合作开版

南方日报海外版深度调查报道结集《发现侨乡四》首发

南方日报海外版亮相"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际论坛

南方日报与光华日报"联姻",让更多华侨华人感受广东魅力

《南方日报》牵手印尼《讯报》,共谱华文传媒新篇章

重走澳洲淘金路·160年后,我们为何从这里再出发?

精彩推荐

想了解回国创新创业的信息?来这个中国层次最高的交流会看看吧

国际范十足,诺奖得主缘何频频到访广州?

新会陈皮、开平碉楼、鹤山咏春…… 海内外记者被江门"侨"风情震撼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黄叙浩

校对|潘俊杰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