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是广东省境内4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全国的畲族人口有70多万,但真正较完整保留畲族传统民族语言(畲语)的,只有广东省博罗、惠东、增城、海丰等4个县市。其中,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能讲畲语的人口最为集中、人数最多。博罗县将全力开发畲族特色文化,注重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博罗县横河镇嶂背村是博罗畲族群众聚居地。畲语没有文字,只是依靠村民一代代的口耳相传。而由于传统畲族民歌的歌调与当代音乐风格迥异,且不合大众口味,渐去渐远的音符,逐渐被人们淡忘。不仅畲族歌谣逐渐失传,就连在日常生活中,畲族人也少用畲语交流,甚至有些村民已经不会讲畲语了,目前畲语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博罗县横河镇嶂背村畲族文化丰富多彩。图片来源:博罗发布
开展双语教学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据嶂背耀伟畲族小学校长雷金球介绍,在博罗嶂背畲族村不少村民会讲畲语但却不常说。这是畲族人民融入当地生活、文化的正常现象,但不能忽略了畲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当今的畲族青年已经逐渐不会唱畲歌、讲畲语,下一代正面临着畲语消失的危机。
嶂背耀伟畲族小学校长雷金球研究畲语课本。图片来源:博罗发布
基于此,雷金球在嶂背耀伟畲族小学开展双语教学,掀起传承与弘扬畲族文化的高潮。收集语言材料、录制多媒体材料、编写畲族语言和文化教材、制定《畲语拼音方案》、开展畲语母语教学……让古老的畲族文化重焕光彩。2015年10月19日,《畲语课本》第一册在博罗首发。这本《畲语课本》乡土气息浓,对于帮助畲族儿童学习畲语和传承畲语文化意义重大。让更多人了解畲语,让古老的畲族文化重焕光彩。
畲语课本第一册。图片来源:博罗文明网
嶂背耀伟畲族小学开展双语教学。图片来源:博罗发布
畲族歌谣,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专业人士创作了多首颇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歌曲,如《铁牛隆隆进畲寨》、《畲家姑娘》、《敬酒歌》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畲歌唱进了孩子们的课堂,也在畲族村民中传唱。
嶂背耀伟畲族小学作为博罗县唯一的畲族小学,除了致力于保护畲族语言和歌谣,还将畲族的习俗融入到舞蹈里,包括“竹竿舞”、“山窝窝飘来畲娃的歌”等。每到喜庆节日,畲族学生穿上畲家传统服饰,唱起欢乐的畲族民谣,跳着轻快的畲族舞蹈,仿佛又回到了昔日载歌载舞欢庆佳节的生活。畲族以前都是住在大深山里,以狩猎为生,服装都是按畲族的元素设计。女上衣以花边为主,服装图腾是凤凰,头饰像凤冠;男的服装图案较简单。
畲族学生穿上畲家传统服饰,唱起欢乐的畲族民谣,跳着轻快的畲族舞蹈。图片来源:博罗发布
女上衣以花边为主,服装图腾是凤凰,头饰像凤冠。图片来源:博罗发布
将民族文化渗入到课堂当中,也让民族文化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畲族语言文化的兴趣。在这所学校里随处可以看到畲族品茶、编织、三月三节日、拜盘古等传统习俗的精美壁画和介绍,让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畲族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雷金球看来,如果在畲族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说的是畲语,学校里教授着畲族的语言文化,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尊重与热爱本族的礼仪和传统,与此同时注重传承与创新,让畲族文化推陈出新。
学校里传统习俗的精美壁画。图片来源:博罗发布
十九大代表雷玉英:全力开发畲族特色文化
据十九大代表雷玉英介绍,嶂背畲族村是博罗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全村目前有98户536人,全部都是畲族人。由于村子只有300多亩耕地,村里并不富裕,2016年村集体收入仅6.5万元。雷玉英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接下来就是要把村子建设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雷玉英说,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能帮助村子真正富起来。由于历史原因,嶂背畲族村有5800多亩山地一直没有开发,接下来村里打算把这片山地利用起来,结合畲族文化,开发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此外,在农村建设方面,村里今年将建设一个污水处理设施,通过管道收集处理全村生活污水,美化农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