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为号奏响新时代发展曲——广东韶关仁化县红色文化主题采风活动之城口篇

韶关发布
+ 订阅

说起仁化县城口镇,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仁化县红色文化主题采风活动的第二站,记者一行走进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寻找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足迹,探索当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用“红色精神”引领老区群众的奔康路。

省市媒体记者在城口镇红军长征纪念广场,聆听当地群众介绍革命历史。 张伟 摄

千年古镇  红色城口

站在千年的古秦城下,回看那斑驳的古墙、深幽的小巷,80多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粤北在街头露宿的景象似乎呈现在记者眼前。

“城口镇扼粤湘驿道之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口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秦末汉初。”仁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初向记者介绍,“公元前207年,南越王赵佗在境内筑城,为南越北端隘口,守卫边界。城口也由此而得名。”

红军长征期间,更是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9年至1932年,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率红军转战到此;

1934年11月初,红军长征经过粤北,在城口发生了着名的铜鼓岭阻击战,粉碎了敌军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

2016年,城口镇入选全国20个“我心目中的长征纪念地”之一;

2017年4月,中央批复同意在仁化县城口镇设立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预计2019年4月建成并免费开放。它将成为广东省内唯一一个以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采访中,记者一行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一一走过萝卜坝、锦城温泉、正龙街、广州会馆、地下交通站“胜一”理发店,以及开国中将谭甫仁旧居等遗址遗迹,追寻红军的记忆,聆听革命故事,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红军长征经过粤北虽然历时不长,但却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韶关文史学家、市史志办原副主任梁观福说,奇袭城口是红军经过仁化时发生的较大战斗。当时,蒋介石决心把城口建成“围剿”红军第二道封锁线南端的中心据点。结果却被红军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夺取了城口。在距离城口十多公里的铜鼓岭,红军与敌军展开了两昼一夜的阻击战。国民党粤军伤亡80多人,红军伤亡140多人。红军虽然损失较大,但遏制了敌人,将敌牢牢地控制在铜鼓岭南麓一线,掩护了红军主力安全通过城口一带。

一路采访参观,一路追忆感悟。当年那段悲壮、英勇的故事,唤起大家心中厚重的使命感。

文化“引擎”  谱写新篇

如今的城口,一场新时代的长征正在上演。借助特色小镇建设这股东风,城口人民以红色为号,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吹响了奔康的新时代长征号角。

年,城口镇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建设的工作部署,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提出了‘创建城口红色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契机,以‘九址一馆一礼堂’等重要革命遗址为基础,以丹霞丰源温泉度假村项目为依托,通过‘红色+温泉’双引擎带动整个特色小镇的商业、服务业、生态农业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城口镇党委书记李汉辉接受采访时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革命老区,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因地制宜,擦亮红色这个金字招牌,加快建设红色特色小镇。

据介绍,城口红色特色小镇项目位于城口镇中心片区,其东为东坑农田景观观光带,南为恩村、上寨村古村文化旅游区,西为五里山生态旅游区,北为温泉度假休闲区。项目区位于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仁新高速公路通车后,高速路口距离城口镇2公里多路程,我们有信心把城口打造成为广东地区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李汉辉说。

今年5月,该镇委托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城口红色特色小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设计编制工作。红色特色小镇的规划空间约15平方公里。在项目建设上,除了镇政府计划和正在实施的丹霞丰源温泉度假村一期、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街等11个项目外,提出了对城口中心小学搬迁扩建、省际边贸及农产品交易城、红色旅游服务中心等优先实施的建设项目。

目前,城口镇已完成对谭甫仁将军旧居、红军纪念广场的升级改造及上寨古村美丽乡村建设。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丹霞丰源温泉度假村的规划已完成准备上规。

“党的十九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李汉辉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建设城口红色特色小镇,让城口这个千年古镇、红色革命老区,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坚信,经过两到三年的建设,城口必将发生巨变,迎来更大的发展。”

从李汉辉坚定的眼神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城口镇几代老区群众的奔康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韶关日报记者 薛柏华)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