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2日),2017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以下简称“佛山秋色”)正式启动。
本次佛山秋色将从2日持续至5日,期间设有全省非遗项目活态展示、佛山非遗展、祖庙秋祭、乡饮酒礼、秋色巡游、秋色赛会、秋色大舞台7个活动板块,集中体现广东民间艺术和地域风情特点。
作为本次佛山秋色的重点板块之一,全省非遗项目活态展示于今日亮相岭南天地。广州的西关打铜工艺、深圳的剪影、佛山的龙舟说唱……省内38个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齐聚一堂,以定点展示和流动展示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广大市民驻足围观。
上午10时30分,岭南天地片区人流如织。原来,已有部分非遗传承人在摊点展示技艺。
来自深圳的刘期培是一位剪影艺人。“减得快、抓得准、韵味神、善表演”是剪影这门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
咔擦、咔擦……只见刘期培手中的剪刀,灵活地在纸张中“穿梭”。不到十秒,一张人物侧面剪像便呈现在眼前,惟妙惟肖。“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佛山,希望通过这次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剪影这门艺术。”他说。
不远处,潮州“金银鏨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秋泉正向市民介绍其金属浮雕肖像作品。“经过反复构思,我们会在紫铜板上描上人像轮廓。这块紫铜板经历数十万次的捶打,最终幻化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据悉,潮州金银鏨刻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所用材料与其他雕刻品不同,以贵重的黄金和白银为主,制作技艺包括铸坯、碾坯、拉丝等十多道工序,作品外观大多金碧辉煌。
现场,市民不仅能欣赏到各地非遗传承人的精彩表演,还可参与非遗“地图寻宝”活动,集齐印章兑换非遗小礼品。
11月2日至5日,除了省内非遗项目的活态展演,佛山本土精湛的非遗作品也将于岭南天地简氏别墅集中展出。明清以来,佛山已是著名的手工业城镇,木雕、彩扎、年画、剪纸等手工艺尤为出名。目前,佛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84项,省级以上项目43项,国家级项目14项。
相关
秋色是佛山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有600年的历史,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佛山坚持恢复秋色民俗,广受市民群众喜爱。从2010年起,佛山秋色定为一年一次,在每年金秋季节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7届。活动的开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也得到粤港澳及海外华人华侨极大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今年的秋色民俗文化活动于11月2日—5日举办,由广东省文化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佛山市文广新局、禅城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本届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继续作为“2017广东非遗周”的主体项目,是整个非遗周的重头戏,是展示岭南文化、佛山城市升级和城市治理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大好时机,对于推进全省非遗保护以及佛山民俗文化活动再上新台阶有着重大的意义。
【记者】王芃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