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误食福寿螺被迫流产!这种虫杀伤力大,一只里有3000条

广医三院
+ 订阅

日前,有一条新闻刷爆了全国各地的朋友圈,标题是《女子误食福寿螺被迫流产!》

一位女网友爆料,她在蜜月旅行时误食福寿螺,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已经怀孕的她辗转求医大半年,不仅因为药物和激素作用导致身体变形,还不得不进行了药物流产……

一时间,网友吃螺都十分小心,生怕自己吃到了可怕的福寿螺。

几颗小小的福寿螺,让蜜月归来的夫妇丢了孩子,还饱受病痛折磨大半年!这福寿螺,究竟是什么名堂?!

医学指导:广医三院感染科副主任 潘兴飞

01

福寿螺有段“黑历史”

福寿螺并不是本土物种,于1981年被引入中国后,由于壳薄肉多,产肉率高,又好养,被大力推广。

但它食量大,繁殖快,破坏了大量农田;后来, 2006年,北京一家饭店百余名顾客因吃了未完全煮熟的福寿螺,引发“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福寿螺退出了人们的餐桌。

02

爆炒田螺?实际是福寿螺

也不能怪新闻中的女网友没有警惕心,她曾以为自己吃的只是普通的田螺。因为饭店菜单上写的,明明是“爆炒田螺”。

其实,乍一看,福寿螺确实跟我们平时吃的田螺很像。

比起田螺和海螺,福寿螺的价格很低,所以一些不法商贩就用福寿螺冒充田螺出售。帖子火了以后,不少网友也发现,自己经常光顾的夜宵摊卖的“田螺”,还真就是福寿螺。

两种螺对比:福寿螺的椎尾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

福寿螺若能彻底煮熟,可杀死寄生虫,并非不能吃。

但福寿螺肉质偏老,并不好吃,为了保证口感,很多商家并没有严格将其完全煮熟,导致寄生虫没被杀死,人吃了之后就会感染。在美国,对于螺等寄生虫感染风险较高的食物,规定必须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高压锅烹饪20分钟以上,才能食用。

03

这种虫,杀伤力挺大

藏在福寿螺里的“广州管圆线虫”,于1933年,首次在广州被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教授发现,于是用广州来命名。

广医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潘兴飞介绍,广州管圆线虫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会穿破肠壁进入血液,再从血液进入大脑。这种寄生虫会破坏人的神经系统,轻则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失明、偏瘫、痴呆,甚至死亡。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灾区。一只福寿螺里,可能含有600~3000条广州管圆线虫,食用了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就可能被感染。

04

藏在大脑里,难查

上述女网友辗转大半年求医,做了六次腰椎穿刺,挂了近300瓶水,吃了十几盒打虫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才得以治愈,还留下了头痛的后遗症。

为何如此波折?

潘兴飞指出,很多寄生虫感染的疾病,诊断都比较难。广州管圆线虫也是如此。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初期的头痛、发热,会让人误认为是感冒。再加上该虫寄生于大脑,位置较深,一般的检查根本无能为力,只有做腰椎穿刺等才能查出。

潘兴飞强调,如果怀疑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一定要看感染科,避免耽误诊断和治疗。如果能及时就诊,吃驱虫药就能杀虫,住院观察几天,没有进一步感染就可以出院了,不需要开刀取虫。

05

食物洗净、煮熟,避免吃到虫

广州管圆线虫并非福寿螺独有。

它还存在于老鼠、蜗牛、青蛙及一些淡水鱼虾、蟹等体内。没洗干净的蔬菜瓜果,上面也可能有其虫卵污染。

为此,潘兴飞提醒,尽量不要吃福寿螺和各种鱼生、刺身。如果要吃福寿螺,一定要完全煮熟再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这样,除了广州管圆线虫,也可避免其它寄生虫感染。

图、文/转载自“家庭医生”杂志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