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从不担心主角会中途挂了?

南周知道
+ 订阅

以前玛丽苏剧中的女主角,顶多就被男一男二所爱,像《那年花开》这样五个男人同样爱一个女人的情形,堪称主角光环之最了。

主角光环虽无可厚非,不过那些在影剧史上留名的经典剧集,却往往是打破主角光环定律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我们从不担心主角会中途挂了?

《那年花开月正圆》(影视剧照/图)

《那年花开月正圆》落下帷幕,该剧的豆瓣评分也随着吴聘下线后不断下降。不少观众遗憾地发现,所谓的大女主戏又变成了玛丽苏戏。周莹除了有吴聘和沈星移守护之外,就连赵白石、王世均和图尔丹都喜欢她。以前玛丽苏剧中的女主角,顶多就被男一男二所爱,像《那年花开》这样五个男人同样爱一个女人的情形,倒也是少见了。

不仅如此,周莹的整个人生经历也开挂了一般。只要她做的生意,最后必定成功;只要她遭遇的磨难,无论多么危险,最后必定化险为夷。周莹这能量简直是“见神杀神、见佛杀佛”,怎么会这样?

神奇的“主角光环”

其实,这是一种神奇的主角光环定律引起的。何为主角光环?简言之,就是在剧集创造中,因为主人公是主角,所以他就被编导附丽上了种种而夸张的魅力。比如男主人公,往往是高富帅,对女主角深情不二;女主角的性格一定是单纯善良可爱;男女主角可能会经历种种风险,但放心,他们一定会完美渡过,你永远不用担心男一号或女一号会中途挂掉——因为永远不会;男女主角相爱时往往会被女二号从中作梗,但误会终将大白,女二号不可能赢过女一号……所以当家里追剧的老妈看《那年花开》,因周莹被吴漪陷害入狱而耿耿于怀时,我安慰她,周莹死不了的,因为她是女主角啊;吴漪的诡计肯定被发现,因为她是小配角。

再往前追溯,就是靳东、马伊琍、袁泉等主演的《我的前半生》。靳东饰演的贺涵简直就是升级版的谭宗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以至于后面观众都有点反感了,所谓“大忠似奸,大真似伪”。但最夸张的还属罗子君,婚姻生活中一个作天作地作自己的家庭主妇——事实上也称不上,家务都是保姆做;离婚之后立马进阶成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独立、干练、理智、聪颖,闺蜜唐晶奋斗了前半生的圈子,她罗子君轻轻松松两三年时间就站稳了脚跟。按毛尖老师的说法,“这种上升的匪夷所思,可以直接吓死特朗普”。可没办法啊,谁叫她是主角呢,牛叉闪闪的光环不顶在她头上,难道顶在凌玲头上不成。

主角光环定律几乎存在于任何剧集中,即便是优秀的剧集也难逃这一定律。像刚刚大结局的网剧《白夜追凶》在网上圈粉无数,这部罪案剧被不少网友誉为“国产罪案剧”的巅峰。无论是否过誉,相较于以往的罪案剧,《白夜追凶》的确进步太多了,有悬念、有逻辑、有专业、有演技。

不过,《白夜追凶》里的主角光环同样闪瞎眼,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哥哥关宏峰和弟弟关宏宇,弟弟关宏宇是灭门凶杀案嫌疑人,哥哥是警局顾问,因为哥哥有黑暗恐惧症,所以一到晚上就让嫌疑人的弟弟假扮他到警局上班,可警局里那么多人硬是瞧不出什么端倪来。而且,无论是关宏峰还是关宏宇,遇到了再大的被捕或被杀风险,他们终究能够逃着出来。所以优酷每周更新五集,总是在危机时刻戛然而止,弹幕上一片哀嚎,我倒是挺淡定的,他俩肯定没事的,没有了主角的戏还怎么演下去呢。果真还有第二季,最后关头兄弟俩还是“骗”过每个人。

《白夜追凶》(影视剧照/图)

“主角光环”与受众心理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主角们总自带光环?

诚如前文所言,主角光环定律存在于大部分影视作品当中。这首先是一种剧集创造技巧,因为大部分剧集都是围绕着主人公行进下去的。试想一下,如果一部爱情剧,男一号最终跟女二号在一起了,或者男一号对女一号始乱终弃,那它就不是爱情剧了。同样地,如果一部大女主戏,女主角中途就被小人害死了,或者女主角长得丑性格差智商又低,没有哪个男性角色喜欢她,这又是哪门子大女主呢?总之,只要是主角必然自带光环,因为角色投注了编导们最多的精力,在剧情中呈现的时间也最多,他不可避免地比其他角色更“亮眼”。

其次,主角光环其实是普罗大众喜爱的套路。网络上不少人批评周莹集五个男子宠爱于一身的剧情设计,但电视机前的大爷大妈们倒看得津津有味,视频网站上的点击率同样轻轻松松破百亿,也就是说,大部分观众还是很买这一套的。观众热爱主角光环的套路,这是因为套路满足了他们潜在的一种观影预期,这种满足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种审美上的快感。这种观影预期背后,其实是一种朴素而单纯的善恶观,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总是能够得到很多帮助,很多幸运,遇到陷害和困难最终都能够脱身;相对地,小人会遭到惩罚,他们的阴谋诡计不会得逞。

因此,看到主角被陷害了,观众会紧张郁闷;看到主角化险为夷了,他们会松了一口气;看到坏人最终没有好下场了,他们会拍手称快。民众内心中隐藏的惩恶扬善机制,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审美选择。这也是为什么迎合民众需求的大众文学作品,往往善恶分明,二元对立,虽然流于简单浮泛,但却通俗好看。

主角光环虽无可厚非,不过那些在影剧史上留名的经典剧集,却往往是打破主角光环定律的。剧版《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最终没有在一起,林黛玉吐血而死;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中,虞姬虽是真虞姬,但霸王却是假霸王;好莱坞超级英雄片那么多,但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评分最高,因为好人与恶人,小丑与英雄不过是一个人的两张脸;罪案剧那么多,但韩国的《杀人回忆》却最叫人忘怀,因为电影最后一幕是宋康昊大叔那种迷惑又绝望的大脸,死了那么多人,但凶手仍逍遥法外……

如果说主角光环的影视剧是告诉我们生活的虚幻模样,那么这些打破主角光环定律的影视剧,则是戳穿了生活的真相。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人给我们主角光环,我们总有爱不到的人、得不到的东西、跨不过去的挫折、忘却不了的遗憾、无法抹平的伤痛。

当我们知道了生活的真相,并非是教人颓靡沮丧,而是努力去改变所有不完美,并且始终热爱它。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