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草”成金!在这位潮州巧匠手里,麦秆都能变成惊艳艺术品

南方日报

麦秆用处很多,可以生火做饭,可以沤肥上田,也可以当作动物饲料。然而,在潮州这位能人巧匠的手里,这些稀松平常的原料却可化腐朽为神奇,经过切、剥、漂、染、剪贴、錾贴、浮雕、烙烫等二十几道工序,成为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这位可以点“草”成金的民间艺术家便是方志伟,他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潮州麦秆画研究艺术馆馆长。

▲方志伟和他的得意之作《潮州古城》。

▲方志伟和他的得意之作《潮州古城》。

潮州麦秆画一度辉煌,在潮州曾经“每个街道都设加工点”,尔后市场急剧萎缩。方志伟不忍这门艺术消失,凭着对麦秆画的热爱与执着,精益求精,大胆创新,让麦秆画焕发出新的光彩,让世人得以窥见民间工艺的瑰宝。

精益求精

卖出的画又加工半个月

每一位第一次走进潮州麦秆画研究艺术馆的人都会为眼前画作所惊叹:画面上的山水层次分明,令人神往,花鸟虫兽跃跃欲出,人物栩栩如生。而这些画都是由普通常见的麦秆制作而成。

潮州麦秆画制作工艺独特,其最大特点在于把麦秆草剥薄再进行制作。“一只蝴蝶就要切2500刀。”方志伟介绍。

▲每创作一副作品之前,方志伟需要先画出一副画,然后根据里面的景物还准备各种所需材料。

▲每创作一副作品之前,方志伟需要先画出一副画,然后根据里面的景物还准备各种所需材料。

▲潮州麦杆画的艺术特点是有刺绣的纤细、国画的韵味、油画的浑厚以及水彩画的清丽。

▲潮州麦杆画的艺术特点是有刺绣的纤细、国画的韵味、油画的浑厚以及水彩画的清丽。

▲方志伟在给一副作品插上梅花,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十分小心谨慎。

▲方志伟在给一副作品插上梅花,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十分小心谨慎。

从事麦秆画艺术已逾40载,方志伟以其精湛技艺获奖无数。其代表作《潮州八景图》获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博会特别金奖,《汉学家饶宗颐》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一幅立体、大气的《潮州古城》更是卖出28.8万元,创下了潮州麦秆画收藏价格的最高纪录。

尽管获奖无数,方志伟仍然追求每一幅作品“再精致些”。近日,一位买主看中一幅作品,价格确定后要带走。方志伟却不让,他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完善,对画框进行清理,还在画面上添加了几百棵树。

▲一副作品需要经过剪、刻、编、绘、雕、刨、压、拼等十几道工序才完成。

▲一副作品需要经过剪、刻、编、绘、雕、刨、压、拼等十几道工序才完成。

▲切丝工艺也是潮州麦杆画最鲜明的特点,麦秆片被切成像头发般大小,一条锦鲤需要上万条不同颜色的细丝组成。

▲切丝工艺也是潮州麦杆画最鲜明的特点,麦秆片被切成像头发般大小,一条锦鲤需要上万条不同颜色的细丝组成。

▲潮州麦秆画的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在构图上较好地借鉴中国画的构图特色,以简练而明净见长。

▲潮州麦秆画的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在构图上较好地借鉴中国画的构图特色,以简练而明净见长。

大胆创新

传统艺术品融入现代家居

在潮州市人民广场工艺美术精品馆,一幅麦秆画肖像《乐圣贝多芬》总让观者啧啧称奇,远看是油画效果,近观却无比细腻,毫发毕现。广州亚运会期间,同款作品被卡塔尔王子看中高价买走,一时传为美谈。

这正是方志伟常年致力于麦秆画创新的体现。他说,传统麦秆画要发展,必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为此,他吸收了国画的构图、木雕的立体造型、潮绣的渐变、油画的色彩等多种技艺长处,在载体上则与陶瓷、泥塑等结合,对传统麦秆画进行多维度的尝试创新。

家里装修,孩子执意要欧式,方志伟便拿新房做实验。他在麦秆画的四周加上石质框,将其悬挂在走廊、摆置有皮沙发的大厅中,中西结合的装修风格也很融洽。方志伟还将几十年前的麦秆画贺卡翻出,重新装框后,转眼便成为具有现代审美元素的装饰画,一度热销。

▲潮州麦秆画立体感较强,有原色和彩色两种,原色麦秆画幽雅悦目。

▲潮州麦秆画立体感较强,有原色和彩色两种,原色麦秆画幽雅悦目。

▲方志伟用了十年时间,突破了麦杆画传统的平面做法,以全方位的三维立体景物还展现麦杆画的风采。

▲方志伟用了十年时间,突破了麦杆画传统的平面做法,以全方位的三维立体景物还展现麦杆画的风采。

薪火相传

系统梳理为传承做准备

麦秆画虽美,也有市场,却依旧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没多少年轻人愿意坐下来学。”方志伟坦言,当下潮州麦秆画从业者普遍年龄较大,年轻人才匮乏。

▲潮州麦秆画曾经名噪一时,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跌入低谷。方志伟从未放弃对麦秆画的坚持。

▲潮州麦秆画曾经名噪一时,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跌入低谷。方志伟从未放弃对麦秆画的坚持。

▲方志伟正在教导一名年轻学员如何把中空的麦秆用刀具切段、去节、破开。

▲方志伟正在教导一名年轻学员如何把中空的麦秆用刀具切段、去节、破开。

早在2004年,方志伟便深感潮州麦秆画濒临失传,于是个人出资组建潮州麦秆画研究艺术馆,拉了一帮曾经共事的伙伴一起搭建传承的平台。此后,方志伟也经常去校园办班推广麦秆画工艺,但开办的培训班普遍都偏短期。而麦秆画技艺,没有一定年月的积累,很难学到精髓。深感“教得太浅”的方志伟希望能通过与学校合作等方式,长期授徒,学员能有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学习,并能拿到相关证书。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方志伟依然放不下一生挚爱的麦秆画,他想将艺术馆二楼约200平方米的工作室改成麦秆画展厅,从不同种类、历史沿革等进行展示。这些年,他也一直在有意识地梳理潮州麦秆画历史、发展、技术等,并着手系统编著。而在他的电脑里,存着好几个PPT课件,为以后培训做好准备。

【撰文】苏仕日 廖奕文

【图片】张由琼 (摄于2014年)

【通讯员】刘泽浩

编辑 杨小妍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