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老城区再添一处文化地标

南方日报 汕头观察

现如今,越来越多游客每到一地,除了欣赏当地的风光,品尝当地的美食外,还喜欢体验当地的文化,好比去天津听相声、去四川看川剧变脸等,这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旅行“必备清单”。

如果游客来到汕头,是否也能够有类似的文化体验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便是承载着潮汕人共同记忆的精神家园——小公园开埠区。而9月30日重新开放的老妈宫戏台,以及在这里举办的首届汕头公共文化节,更是令小公园开埠区成为热门去处。

这座新近建成开放的戏台,每天上午9点开始对外开放,供市民游客入内参观,有潮汕非遗文化及城雕展示;到了下午和晚上,更有汕头本土的艺术团体轮番献演,潮剧、潮乐曲艺、小品、歌舞、杂技等形式均有涉及,入场“一票难求”。

▲老妈宫戏台是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周哲雄根据残存痕迹实地勘察,结合潮汕元素设计而成。余丹 摄

宫前有戏台 戏台做大戏

要说老妈宫戏台,就要从“老妈宫”说起。“老妈宫”是汕头人对这处位于升平路与外马路交界的天后宫的口头称呼,供奉的便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神明——妈祖。

关于这处天后宫,民间有着“未有汕头,先有妈宫”的说法。从汕头的城市发展史来看的确如此。1860年,汕头开埠,这处原先被称为“沙汕头”的沙脊之地,原是海边渔民晒网的地方。当时,出海谋生的人在出海前都会到妈祖庙中祈求妈祖保佑,希望平安归来,于是在沙脊之上,建起了天后宫供奉妈祖,这便是现在的“老妈宫”所在地,现在也成为了汕头市市级文保单位。

据史料记载,这处天后宫初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毁坏,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的。相较于汕头的开埠时间早了将近百年。因此,天后宫便成为了汕头历史的见证,也成为了很多从汕头港出外谋生的潮汕人对家乡的最后一眼——因为在开埠后不久,潮海关便在老妈宫附近,建起了新关——直至今日,那条卖汕头驰名小吃老妈宫粽球的巷子,便叫新关街。

在中国的乡土观念中,庙宇祠堂与戏台是分不开的,潮汕地区概莫能外。时至今日,在潮汕很多乡村中,仍有“闹热做大戏”的传统——这其中也包括了“妈生”,也就是天后诞。每逢“妈生”,善男信女们便会仿着大户人家生日请戏班祝寿的做法,在天后宫前搭起戏台,请来戏班,“做戏给阿妈看”,也就是以戏娱神。所演的内容一般便是潮剧,以及潮剧衍生出来的潮乐曲艺、木偶戏等。

但很长一段时间,汕头的老妈宫在宫前并没有看到戏台,很多在老市区成长的老人,也不知道老妈宫戏台的存在。直至2016年,时任汕头市代市长刘小涛在调研时发现老妈宫戏台的缺失。经过文广新部门多次研究,发现升平路1号,也就是现在的老妈宫戏台所在地,“隐藏”着戏台的原址。

由于历史资料及影像匮乏,无从得知老戏台最初的模样。如今的老妈宫戏台,是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周哲雄根据残存的痕迹实地勘察,结合潮汕元素设计而成,由金东海集团出资捐建。现在所见到的老妈宫戏台共有三层,戏台便位于一层。

当年娱神的戏台,现在成为了开埠区中目前为数不多的潮汕文化的展示平台,向市民及游客展示着这片百载商埠土地上独具魅力的文化。

“结合国庆中秋假期排队人数来看,在这些演出中,最受欢迎的还是潮剧类。由于场地限制,每场演出我们只能提供百来个座位,需要排队进场,最高峰的时候队伍从戏台门口排到了中山纪念亭,不少市民游客即使无法进场也会在门口等候。对此,我们也将整场演出临时调整为上下半场,照顾更多市民游客。”老妈宫戏台文化交流服务中心理事长陈明孝表示,“市民游客对于老妈宫戏台的热情超出我们的预计,游客在观众人数中占据相当的比例。目前,已有不少旅行社与我们接洽,准备将老妈宫戏台作为老城旅游的一个景点向游客展示。”

装修一新的老妈宫戏台,在国庆期间成了汕头老市区最热门的景点。杨立轩 摄

当记者来到老妈宫戏台时,恰逢潮剧专场演出,在现场随机采访数名外地游客,他们均表示“在这样的戏台内看戏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同时也表示,希望能够在戏台上增加字幕,以便外地游客了解剧情。同时,他们也对戏台二楼展示的潮汕非遗表示了一定的兴趣。

据了解,像这样让外地游客体验潮剧文化的专场演出,汕头在上世纪曾经做过尝试。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未来的老城旅游中,诸如此类的文化体验将是一大亮点。

从“娱神”到“娱人”,老妈宫戏台在承接“宫前做大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展示潮汕文化的一处极佳平台。陈明孝表示,接下来可能会围绕“妈祖文化”这一题材,配合天后宫进一步打造老妈宫戏台的文化底蕴。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每天晚上,老妈宫戏台都会有大量市民游客等待进场。余丹 摄

让文化底蕴成为老城根基

“好久没有在家门口看到这么精彩的潮剧了!”市民姚姨在现场观看潮剧之后,不禁发出感慨。住在老市区的她,虽然偶尔会前往慧如剧场观看“周五有戏”的潮剧演出,但在她看来,还是在家门口看得舒服。

相较而言,在开埠区中,在老妈宫戏台开放之前,由于缺乏演出场地,像首届公共文化艺术节这样的集中演出少之又少。位于外马路的文化馆今年开始举办的“周六赏曲 潮乐小戏台”,让不少住在老市区的潮剧潮乐爱好者“解馋”。他们更希望,老妈宫戏台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多提供像公共艺术节这样的演出,或者多几处像老妈宫戏台一样的演出场所,充实老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对此,陈明孝表示,未来相关单位将会对老妈宫戏台进行提升,暂不对外开放;同时将对国庆中秋假期试运营的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出可持续运营的模式并将对外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妈宫戏台的“戏声”将不会停歇。

这次历时九天的轮番演出,是本次公共艺术节的一部分。作为公共艺术节的承办方,汕头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也对这一效果表示满意。会长陈维表示,公共艺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城雕之外,还包含一切视听艺术,如戏剧、电影、舞蹈等,这次公共艺术节,也尝试通过现代艺术与潮汕传统艺术的联合展示,为市民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展示汕头的文化底蕴。

“对于老城而言,除了将承载历史的建筑进行修缮之外,还要注入文化元素,让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填充在老城的肌理之中,这才是老城最能吸引外来游客的地方,这其中便包括了文化艺术展示。”陈维说。

这也是首届公共艺术节在此进行的原因,原本公共艺术节的地点定在了东海岸新城,但是当听到老妈宫戏台即将重光的消息,陈维当即与相关部门协商,将艺术节“移师”老妈宫戏台。

实际上,现阶段小公园开埠区的一系列规划中,均将其定位为发展文化旅游的功能;在业态规划上,也呈现出向文化旅游发展的趋势。除了正在施工的首期工程外,首批位于老市区的历史建筑也已经挂牌。在未来,部分修缮后的文物单位及历史建筑,还将作为专题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些老城文化展示,与遍布在大街小巷的美食,还有像老妈宫戏台这样的动态文化展示及居民生态,加上所承载的潮人记忆,将共同构成老城文化的主体部分,也将成为城市记忆的根基。

如何在开埠区中展示文化底蕴,这值得社会各界在进行建筑修缮的同时进行思考。希望在未来,类似老妈宫戏台这样的文化展示平台,能够在开埠区中“百花齐放”,让市民游客更好地通过多种文化体验“阅读”这座城市的历史。

■朝花夕拾

这些老戏院曾风光一时

汕头埠最为繁华的时期,可谓百业兴旺,其中便包括了不少戏院。这些戏院放映电影、上演潮剧,是在民国乃至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满足汕头市民尤其是老市区居民娱乐需求的地方。时至今日,一些戏院仍然留存在老市区之中,与老妈宫戏台一样,等待着有朝一日迎来改造。

根据1999年出版的《汕头市志》记载:“至潮汕解放前夕,汕头市有大观园、大同、大光明、胜利、新观、中央等6家影剧院。”粗略统计可知,六七十年前,前汕头埠戏曲、影剧场所的座位约有6700多个,如果按照1949年10月汕头市区人口230548人计算,平均34人就有一个座位。

汕头最先建起的戏院,便是胜利影剧院,也就是老一辈人口中的群众电影院。建成于1931年的胜利影剧院,先后命名为银宫、华坛、胜利等,解放后改名为群众电影院,现在已改造成商业场所。

与胜利影剧院同样命运的是新观及新华两座电影院。新观电影院位于汕头民族路63号,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旧城改造时被拆除,其前身为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陶陶戏院。

据考证,当时孙中山两次来汕头都到陶陶剧院发表演讲。新观电影院则是该处抗战后重修的名字。位于外马路的新华电影院则是新中国的产物,当年又称“新华大戏院”,戏院始建于上世纪的40年代末,曾是汕头市一个重要地标,现在已经被拆除。

相比之下,大光明与大同则稍显幸运。位于至平路的大光明戏院,时至今日仍可在外墙看到“大光明”三字,但仅作为商铺的仓库使用。建成于1932年的它,原名至平戏院,后一度改名“弥敦戏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光明长期兼营电影、戏剧,成为不少老戏迷津津乐道的地方。

位于中山公园内的大同电影院,前身是1926年就开始营业的大同游艺场,与现在的汕头市博物馆一墙之隔,是一家多功能娱乐场所,搭设的是篷棚戏台,话剧、潮剧、杂技、曲艺各种表演都有,甚至还有灯谜和彩票游戏。由于场地宽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同还成为汕头市各种大型群众集会的会场。不过也因为戏棚简陋,大同被1969年的“七·二八”台风摧毁,辉煌不再。

当然,还有“只留其名,不见其踪”的大观园戏院,这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众多潮剧剧团、戏班梦寐以求的“潮剧殿堂”,现如今只在国平路的部分商铺上可见到“大观园”的名号,这座于1934年建成的戏院,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已经没有演出。大观园曾经一度有原址重建的说法,但时至今日,仍没有正式规划出台。

这些在老市区的戏院,曾经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老市区娱乐记忆。如今的老妈宫戏台,填补了老市区近三十年的文化娱乐空缺,也希望在未来的老市区的发展中,这些曾经的戏院,能够通过某种形式,迎来昔日的辉煌。

【全媒体记者】许端阳

编辑 陈圆圆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