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8日10:22:05,农历八月十九,太阳到达黄经195°,我们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迎来寒露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17个,也是第一个以“寒”为名的。俗话云:“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都意味着天气由秋凉向秋寒转变。
不过,这个寒露,广东依然不太寒。8日,广东全省晴到多云,南部沿海局部有(雷)阵雨。粤北和珠三角的部分市县有35℃左右高温。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把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节气最大的特点是燥,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人们常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寒露节气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秋冬养阴”,以确保人体与自然的和谐。
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果蔬类可多吃梨、柿、荸荠、香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❶ 心脑血管病
晚秋时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心脑血管血液循环的障碍。
贴心提示:秋季气候凉爽干燥,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对健康人来说,这也许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因此,预防秋季感冒受寒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❷ 老年皮肤瘙痒
老年皮肤瘙痒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通常皮肤瘙痒以躯干为主,大腿内侧和小腿屈侧、关节周围也常见。痒为阵发性,轻重和持续时间不一,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温度升高时易诱发或加重。
贴心提示:沐浴不宜过勤,不用碱性大的肥皂,可用香皂或硫磺皂。保持大便通畅,可排除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避免诱发瘙痒。
广东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说的是天气变凉了,要注意足部保暖,不宜赤脚蹚水过河或者下田。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气候的变化,防寒应从足部保暖做起。
◎菠菜
寒露是深秋节气,此时菠菜大量上市,是这一节气里的时令蔬菜。
菠菜富含粗纤维以及铁、镁、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元素,秋天适量食用,对维持健康,改善便秘有一定帮助。
◎螃蟹
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寒露时节,正是秋风送爽、菊黄蟹肥秋意浓之时。“九月团脐,十月尖”,此时雌蟹卵黄、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栗子
栗子营养丰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能给人体供给较多的热能,非常适合凉凉的秋天食用。 “黄花栗里秋光满。”新鲜的板栗生脆鲜甜,风干几天后吃起来则更为细腻甘甜。
◎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 寒露柿子红了皮。”柿子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柿子虽好,可不要贪吃哦。中医提醒,柿子多吃易得胃柿石症,一般一天最好不要食用超过一个。
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源于“避祸”。
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赏花,流行吃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重阳时节插茱萸饮菊花酒,可使身体免受初寒所致的风邪。
【文字】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署名图片】南方杂志记者 影子
【通讯员】宋莉萍
【校对】居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