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习俗,江门中秋习俗你还记得哪些?

江门粤精彩
+ 订阅

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习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人月两团圆的好日子,

各位准备好今晚去哪里赏月了没?

对于节日,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

那么,江门人过中秋,

又有哪些中秋习俗呢?

中秋习俗

1

扎灯笼

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圆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除了木瓜灯,还有香蕉灯,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 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2

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3

团圆拜月光

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必须摆上各式果品进行“拜月光”的仪式。清代有首《羊城竹枝词》云:“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

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八仙桌,焚香礼拜,贡品除了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芋头讲究“母子相连”(在盘的中央放芋母,周围摆芋仔,寓意合家团聚)。拜月光后合家围坐,分享各种贡品,外加炒田螺等,畅叙天伦,直到深夜。

4

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

传统美食

俗语有云:“冬唔饱,年唔饱,八月十五得餐饱。”可知中秋节对饮食的重要。除了月饼之外,许多江门人家中还会必备以下几样东西。而在中秋吃的每样东西,各自有段古。

柚子

江门方言:“煲碌”。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同时,“柚”与“佑”谐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再加上中秋节前后又适逢盛产期,柚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秋节的应节食物。除了食用,柚子皮还能用于制作灯笼,比起外面买的电子灯笼可有韵味多啦。

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除此之外,由于石榴多子,于是被象征人丁兴旺,民族繁荣。

菱角

儿时那月饼的甜、荷藕的嫩、菱角的香,还有那过去的岁月总让人十分回味。还记得老人曾说过,中秋节吃菱角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所以母亲总在中秋节用菱角煲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也可以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

莲藕

中秋食藕,寄团圆之意。做法多以糯米填充莲藕,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香浓入口,寓意让团圆家宴从这次的甜蜜开始。

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的时候,田螺腹内没有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在五邑地区,不少家庭在中秋节都有炒田螺的习惯。熟悉习俗的老人家说,中秋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就是“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栗子

板栗,特别是糖炒栗子,又香又甜又面,中秋节那是不可不吃。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最适合秋天食用。老龄体弱者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品尝。

看到这么多中秋习俗,

你认识了几个?

小编听说江门还有一些特别的呢……

江门新会

中秋“猪笼饼”、新会鱼灯

中秋节各地有许多特殊的饮食习惯,但吃月饼却是一种共同的风俗。月饼一般做成圆形,似浮月,但新会过去除此做法外,还有专供小孩的“猪乸饼”,做成母猪连带几个小猪的造型,用黑豆做成眼珠,穿上红头绳挂在颈上把玩。

鱼灯是新会最为传统的鲤鱼灯,其造型独特而别致。中秋提着一盏红通通、金闪闪的鱼灯,小孩子都玩到停不下来。

台山

吃芋头糍、烧塔

每逢农历八月十四这一天,台山人纷纷回到家里,晚上制作芋头包、芋头糍,次日上午,将制好的芋头包、芋头糍和先前已准备好的月饼、菱角、柚子、椰子等一起拿来拜神。

鲜为人知的是,在台山农村一些地方,还有一个习俗叫“烧塔”。砌塔是以前小孩子最喜欢的中秋活动。他们一般会在中秋节前几天就开始穿梭于乡间小路和残破的院落,收集零碎的瓦片。到了中秋节那一天,用大块的瓦片做塔基,并根据收集到的瓦片的多少而估算塔基的大小。紧接着就要一层一层地往上垒瓦片了,形成一个圆锥形状。晚上烧塔时,一般都要用稻草,火焰从瓦片的空隙窜了出来,整个塔变得通亮起来。只要轻轻的抖动燃烧着的稻草,火花闪烁,远观甚为壮观。

开平

中秋之夜舞“火龙”

每年的中秋节当晚,开平的大梧村、樟村、虾村都有舞火龙的习俗,几乎每年都会例牌举办火龙表演。而其中以大梧村最盛,除了中秋节当晚舞龙之外,八月十六的晚上也要舞龙。

鹤山

中秋吃芋头

鹤山民间的中秋节习俗丰富多彩,地方特色浓厚,其中比较盛行的有:中秋赏月吃芋头!这在鹤山民间很普遍。民间于中秋节前就把芋头购回来放在太阳下暴晒两三天,用水煮熟,这样吃来非常可口,用酱油蘸或用上汤泡来吃味道更佳。

恩平

吃濑粉

恩平城乡在中秋佳节都有“吃濑粉、过中秋”的习俗。濑粉是恩平地区的一种独特的食品,当地老百姓还特别把濑粉作为中秋节的传统小吃。

过去,大多数的恩平家庭会在中秋前的一两天,将米打成米粉,搓成粉团,然后再用一个有很多小孔的工具压成粉条,经过煮熟、过冷河等工序,濑粉就制作成功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现,自制濑粉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濑粉是“吃来易,做来难”的主食。所以,现在恩平人多在中秋前夕直接到市场上购买现成的濑粉干。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