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园地】 清远话VS广州话(一)

史志清远
+ 订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腔调各异的方言,在历史淘洗和文明冲击下,仍保留着古语音韵和文化遗存。它们已经不仅仅是地理表征和情感纽带,更凝聚为一种民族记忆。

清远市的语言有粤语方言(白话)、客家方言、瑶语、壮语等语言。清远和广州同属粤语方言片区,清远中南部地区与广州地理位置靠近,与广州交往频繁,语言的交流也呈现出明显的向心型发展。

(一)溯源

清远话是粤语片区一个代表

清远和广州同属粤语方言片区,早在秦汉时期,汉族先民迫于战争威胁,从中原和荆楚移居至岭南地区,汉语自此与周围的百越语发生融合,形成了今天广东、广西粤语的基础。

资料记载,“两汉”时期,广信(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是粤语的发源点,后来粤语片区进一步发展,粤语的中心从广信移至广州,而粤语片区由原来的广信扩散至东莞、增城、从化、清远、广宁、怀集、新兴等,于是,清远话成为粤语片区中的一个代表。

粤语的各个片区虽然都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但是语音、词汇、语法上大同小异。举广州话为例,“粟米”在广州话里是“玉米”的意思,而在清远话中,玉米通常说成是“包粟”,两个词的中心语素“粟”都是相同的,无论说“粟米”或“包粟”,两地人们都能领会其意思,因而除了构词上有些许出入外,在沟通上不存在问题。

据记载,虽然在两汉,广信曾经作为岭南都府占据了三个多世纪,广信地区所讲的粤语也一度被看作是粤语的起源,但是随着三国时期“广州”立州,特别是1921年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广州市政厅以来,广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逐渐取得了古广信的中心地位。现在,北方的朋友或国外旅客来广东,学的都是广州话。

清远虽然也跟香港、澳门和广西的部分地方很近,可是受广州的影响最深。清远曾经受辖于广州,与广州交往最频繁,清远逐渐形成了对广州的依赖,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受到广州的影响和熏陶,语言的交流也呈现出明显的向心型发展。

(二)趋势

清远话正在被广州话同化

此前在清远的网络论坛上,也掀起一股乡音保卫战。网友“风之龙”在论坛上对清远话进行了一番追根溯源,他认为“清远话目前面临的局面就是,原来包含北方语系发音的词语,慢慢被广州话所替代,从而让清远话慢慢走向消失”。

清远话和广州话发音有哪些不同?“风之龙”在查阅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是,清远话尽管是属于粤语语系,但由于清远地处粤北,在历史上是南北交流的主要通道,因此清远话中包含了大量来自北方语系的发音。

清远话原来保留的北方语系发音,和广州话的最大区别就是,ɑo没有改为ou,如清远话中的高(gɑo)、陶(tɑo)、冇(mɑo)、到(dɑo)等ɑo音,在广州话中的是:高(gou)、陶(tou)、冇(mou)、到(dou)等ou音,前者和北方语系的发言没有明显的区别(大家不妨用普通话读带ɑo音的清远话),由此可见,清远在历史上是一个南北语言和文化交流的汇集地。

“风之龙”的观点有人“顶起”,但也有人泼冷水。持相反观点的网友认为,清远话土音浓,发声难听,被广州话同化了的清远话还算好听点。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清远话同属粤语,粤语和客家话一样作为一种独立的方言语种,在电台、电视台播音时不受限,清远话随着人员流动、历史变迁已经很难再追溯到正宗的发音,被同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还不如接受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史志园地】  广清历史名人谱(一)

【史志园地】  广清历史名人谱(二)

【史志园地】  广清历史名人谱(三)

感谢关注史志清远微信公众号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