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物候期,白露,秋分,早晚温差增大,气温渐凉。早秋梢转绿老熟期,晚秋梢萌动期,果实迅速膨大期,该时期决定着果树来年是否健康、能否增产稳产,所以本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秋梢解决了,接下来的就是促秋梢绿、厚、健康着手,肥水,防病,防虫。九月,主要是增施磷、钾肥提高品质,促进花芽分化,树体管理、播种绿肥及土壤水分管理。还要注意的有:裂果、虫害、病害,黄蒂落果等。此外,易发生日烧病的品种,别忘了通过套袋、涂白等措施防止高温日烧果。
1、苗圃管理
继续完成腹接嫁接苗工作;苗圃注意排水;整地准备移栽砧木苗。
2、幼树管理
①土壤管理:
垒好树盘,播种冬季绿肥。
②施肥:
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3年幼树,每株施尿素分别是52、76、102克,过磷酸钙分别是40、40、55克,硫酸钾分别是17、25、33克。施肥方式:采用环状施肥。
3、结果树管理
①壮梢壮果
(1)施壮梢壮果肥,以磷钾肥为主,配合氮肥,在秋梢自剪后转绿期施;
(2)防旱保湿,灌溉松土,覆盖;
(3)做好撑果准备工作。
②施肥方式:
常规栽培的柑橘树: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初结果树,每株施入腐熟人粪尿7-8公斤,尿素0.1-0.2公斤;成年结果树,每株施入猪粪10公斤、尿素0.1公斤。
柑橘无病毒容器苗:在9月下旬,定植1年生树,每株施入尿素57克;定植2~4年生树,每株施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是78、380、75克;54、0、225克;230、530、221克。成年树,每株施尿素587克、过磷酸钙750克、硫酸钾365克。施肥方式:采用条状或放射状施肥。在9月上旬和下旬,幼树、结果树和柑橘无病毒容器苗定植树,均用0.3%尿素 0.2%磷酸二氢钾作叶面喷施。
③继续按叶果比疏果定果:
甜橙40~50:1,脐橙50~60:1,温州蜜柑25~40:1,红桔、椪柑50~60:1。
④防裂果:
进入九月,开始进入膨大高锋期,脱酸,心肉分离,皮张变溥放光,因果皮长期受外环境的影响,受韧,形成皮、肉不能同步生长放宽膨大,或营养元素不均衡,暴涝暴旱等,造成易裂。着色光泽度等也应在该月着手工作。
⑤防落果:
因为秋梢抽发和上半年雨水,地面缺氧等造成根系不够旺,秋梢争吃大量营养导致一些低枝,弱枝,內枝等营养本来不够旺的小果和树势不旺的果出现落果,甚至弱树,弱枝的会出现黄蒂落果,还有臭屁虫,吸果夜蛾和针蜂等导致落果。
4、病虫害管理
虫害:
该月环境气温和生长期适宜木虱、红锈螨、蚜虫、潜叶蛾、尺蠖等生长,天牛幼虫也要适当人工捕捉。要经常检查,及时防治。
①柑橘潜叶蛾的防治:
秋梢抽生0.5-2.5厘米,每5天喷药1次,共喷3-4次。用菊脂类药剂4000-6000倍液,10%灭扫利6000-8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防治柑橘潜叶蛾。
②柑橘红蜘蛛的防治:
9~10波美喷0.5~0.8度石硫合剂、95%机油乳剂100~200倍液、20%螨克1500~2000倍、50%溴满酯1000~2000倍等防治2次,间隔7~10天,15%速螨酮3000-4000倍液,局部受害可挑治中心虫株。
③锈壁虱的防治:
俗称黑炭圆、牛皮柑。锈壁虱以7~9月,特别是8月上旬(立秋前后)繁殖最快,9~10月后逐步转向枝梢危害。药剂防治:用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80%代森锌800倍液或20%螨克3000倍液防治,每隔5~7天再防一次。
④吸果夜蛾的防治:
吸果夜蛾除了为害柑橘外,还为害桃、梨、苹、葡萄等多种果实和蔬菜,以9~10月为害最烈。用500倍敌百虫液加糖水装入钵内,夜晚置于果园四周设置的三脚架上,进行诱杀。有电源的果园,也可安置黑光灯诱杀。
病害:
九月的气温,干湿度易形成炭疽,溃疡等病害泛染,因正值嫩梢伸张转绿、生长脆弱期,极易被病害入侵。
①溃疡病:
溃疡病可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易防难治。病斑近圆形,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病部中央常破裂呈火山口状。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和春梢。果树一旦染病将会终身带病,条件成熟即爆发,8-10月为秋梢发病高峰期。
溃疡病的防治重点:
(1)部分感病品种如脐橙、沃柑等要他以前预防;
(2)药剂以铜制剂为主,喹啉铜、噻菌铜、松脂酸铜、乙酸铜等无机铜制剂配合中生菌素等轮换使用。
(3)防治最佳时期为新梢萌发后15-20天,同时注意发病高峰期。
②炭疽病
急性炭疽病症状
炭疽病分为慢性和急性炭疽病两种,危害橘树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树势整株枯死。急性炭疽呈开水烫状,边缘界限模糊;慢性炭疽的典型症状为同心轮纹排列的黑色小点边缘褐色,病健交界处清晰。在嫩稍期、幼果期和高温高湿天气易发生。
炭疽病的防治重点: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检出带病枝条,保持果园通透性;
(2)抓住防治关键期:春、夏、秋梢期及落花后一个月内;
(3)常用药剂有:咪鲜胺、咪鲜胺锰盐、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吡唑醚菌酯等,应交替使用以减缓抗性的发生。
文 | 农财君
本期编辑|叶思敏
投稿、报料请联系:
固话 020-83003789
微信 18613130814
邮箱 859613372@qq.com
商务洽谈请联系:
高先生18675823392(手机、微信同号)
吴先生15820203560(手机、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