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先进装备制造“隐形冠军”集聚地——珠海:“海陆空”+智能制造构筑全产业链

韶关发布
+ 订阅

珠海——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横琴自贸片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城市。随着日后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珠海将成为内陆唯一与香港、澳门陆路直接连通的城市。

以上片言只语足以说明珠海在区域定位和交通区位方面的先天优势,然而有想法、有干劲、有能力的珠海人更想让珠海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发挥龙头作用。

有想法就会有做法。借着建设国家“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广东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等战略“东风”,近年来,珠海以高栏港经济区为龙头,以航空产业园和富山工业园为基点,打造出“海陆空”+智能制造的特色全产业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大船”正乘风破浪。

“海陆空”三军齐发  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

被誉为“国之重器”、产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是衡量地区工业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珠海作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仅今年上半年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多个“第一”的成绩足以让人“甘拜下风”。

2017年上半年,珠海市实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31.06亿元,增速25.1%;工作母机类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4.64亿元,增速74.8%。两项指标增速在珠江西岸“八市一区”中均排名第一,成为珠海上半年GDP增长9.2%(全省第一)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全省第一)的重要支撑。

从亮眼的数据背后可见珠海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已异军突起。究其原因,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贺军提到,这与珠海根据自身定位优势,积极拥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迈向高端前沿市场密不可分,其中精心打造的“海陆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海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强势“登陆”

今年5月,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在珠海制造的首个万吨级海洋工程平台从高栏港起运出海,这也是广东省内建造的最大海上采气平台;  时隔40余年,我国再次启动对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科学考察,由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船平台参与了这一举世瞩目的“国家行动”,并承担起水底地形测量及科研数据采集的重任。

以上两个例子仅是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海军”强势登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珠海集聚了中海福陆、三一海洋重工、瓦锡兰船舶动力、巨涛油气装备、珠江钢管、太阳鸟游艇等一大批企业,形成了总装、配套、加工、服务协作完整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拥有国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栏港经济区正在创建深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珠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品牌评定价值194亿元,潜在价值320亿元。

“陆军”: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高歌“猛进”

“我们要成为中国的‘特斯拉’,既具高技术含量,又让市民能负担得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为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陆军”代表之一的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搏尔”)董事阮斌自信满满地说。

“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是新能源汽车的最关键零部件,公司在电机控制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完成了高速高效电机的研发和批产,同时进行的还有电控、电机、传动装置一体化的电驱动系统技术研发,为新能源汽车锻造强劲‘心脏’。”阮斌说。

目前,英搏尔的专利产品高速电动汽车动力驱动总成体积小、重量轻,与特斯拉电动车的百公里加速需时只差1秒,但却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北汽、吉利、江淮、众泰……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期,英搏尔生产的电机控制器为众多国产名牌纯电动乘用车配套,共产销电机空机器近10万台,占国内同期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20.98%,2017年预计完成产销10万台套。英搏尔已成长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龙头企业之一。

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陆军”一路高歌猛进。近年来,依托珠海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以银隆新能源、中兴智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充电设备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以锂电池材料供应、锂电池为核心,延伸到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及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

“空军”:“珠海一号”微纳卫星翱翔蓝天

“‘珠海一号’首发的两颗视频微纳卫星今年6月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国内由民营企业自行制造和运控的微纳卫星首次进入太空并开展商业化运营,珠海欧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欧比特“)由此成为中国首家独立运营卫星星座的民营上市企业。”在接受采访时,欧比特董事会秘书段一龙向记者自豪地说,广东卫星大数据产业的太空“寻梦之旅”从此扬帆起航。

“从美国圣地亚哥到西班牙再到东南亚,‘珠海一号’卫星发回一张张高清大片,连中科院专家看到我们的图像都感觉非常惊讶!”段一龙向记者介绍“珠海一号”的亮眼成绩。由欧比特自主研发及运控的“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由分布在不同轨道的34颗视频卫星、高光谱卫星和雷达卫星组合而成,卫星可成像范围将覆盖全球。目前,欧比特已成为知名的智能图像分析和安防、卫星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的供应商。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空军”正在珠海的蓝天翱翔。珠海精心打造的航空产业园填补了全省航空产业发展空白,集聚了中航通飞、德国摩天宇发动机维修、国家级航空标准件集成供应基地第三方检测中心、亚洲最大的南航翔翼飞行训练中心、中航爱飞客航空俱乐部等各类产业形态,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航通飞研制的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AG600即将实现首飞,珠海纳睿达研发的智能化相控阵雷达填补了国内空白。

智能制造筑起“智造工厂”迈向“工业4.0”

提起珠海,许多人会想起格力,而提起格力又有许多人因为那句知名的广告词而把格力定义为只做空调的企业,经过记者的实地走访发现,格力不仅仅是做空调这么简单,工业机器人也成为它的代表作之一。

整齐划一的机械臂上下翻飞,灵活抓取、旋转、定位;4台机械手组装多块液晶显示屏,8台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组成一条模具生产线……在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格力智能装备”),一排排工业机器人在进行精度调试。

凭借着对创新驱动的追寻和实践,目前,格力智能装备产品覆盖了伺服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装备等10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产品,累计产出自动化装备5500余台套,累计产值约25亿元。格力智能装备已成功实现三大核心部件(减速机、控制器和电机)的自主研发,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掌握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生产技术的企业。格力的“智造工厂”雏形已现,正大步走向“工业4.0”。

“智能制造”为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最强大脑”。近年来,以ABB和格力智能装备为龙头,云洲智能、运泰利自动化、广浩捷等一大批本地培育的智能制造企业茁壮成长,初步形成机器人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生产、系统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产业链条。

展望未来,踌躇满志。当前珠海装备制造业年产值已达1900多亿,而今年初印发的《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珠海装备制造业年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到2025年达到6000亿元左右,建设成为“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和“世界先进装备制造‘隐形冠军’集聚地”。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