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顺德制造的辉煌印记,但“着着领先”今已成绝响

悦顺德
+ 订阅

近段时间,许多往返大良与容桂的顺德市民发现,矗立在容奇大桥西北侧的原华宝空调大厦门窗已进入拆除阶段。透过支离破碎的门窗,可以看到整个厂区已彻底停工。这座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105国道边赫赫有名的顺德工业地标,如今人走灯灭,即将被夷为平地。

华宝空调的旧厂区已经人去楼空。

8月初,海信科龙将顺德华宝厂区的土地及厂房以8.93亿元转让给盈美投资。这标志着,承载华宝空调荣光的最后实体将不复存在。

许多顺德人对“华宝空调,着着领先”的广告语仍记忆犹新。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经历数度易主后,作为顺德工业发展史上首个空调龙头企业的华宝空调已彻底湮没在历史大潮中。

它已不在江湖,但江湖却仍流传着它的传说。华宝曾掀开中国空调制造史的新一页;华宝的“靓女先嫁”浓缩着顺德产权改革的惊心动魄;从华宝走出的骨干,至今仍是许多大型空调企业的栋梁……回望华宝,就是追溯“顺德制造,中国骄傲”的根与魂。

第一台国产分体式空调诞生引领全国使用新式空调潮流

华宝厂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集体所有制的顺德县经济发展总公司属下的二级企业,由于此前生产的电话机零件、节能灯等产品销路不畅,1987年华宝正濒临倒闭。

20世纪80年代末,空调机开始成为消费市场的宠儿,拥有一台空调是新生活方式的亮眼标志。华宝先人一步,就在这种历史机遇中拾级而上。1988年,华宝生产出全国第一台分体式空调,产品取名“雪莲”,一个颇为女性化的名字却能以柔克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了当时市面上普遍的窗式机,引领中国进入分体式空调时代。

1989年,华宝的年产值还只有1000万元,到1992年,“华宝”的产值就已经突破10亿元,并排在了全国家电行业单一牌号产品年销量第一的位置。

秉持着“着着领先”的精神,从1989年到1994年,华宝不断开发新型产品,加上价格合理,售后服务优良,很快成为国内生产分体式空调器规模最大的企业。

位于德胜河北岸、容奇大桥西北侧的华宝厂始建于1991年,首期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拥有年单班产量20万台分体式空调器的能力。随后每一次扩建产能也随之翻番,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最高10多层高的现代化厂房。

“华宝空调是顺德制造崛起的标记,华宝大厦也是当年顺德的工业地标。”老科龙人、顺德本土经济研究者李少魁如此评价。

广东彤日园林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景辉正是在1991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宝空调工作的。“当时华宝是顺德最好的国有企业,我第一个月领到工资500元,比其他单位工作的同班同学高出一倍。”何景辉说,1994年他从华宝商务部离职时,月薪已达到3000多元,在同行业属于顶尖水平。

“靓女先嫁”起纷争贻误商机由盛转衰

何景辉现在的办公室位于嘉信城市广场,离华宝厂直线距离约1公里。他仍然记着华宝厂门庭若市的盛况:工人们常常要节假日加班赶工,各地来工厂提货的汽车摩肩接踵排列在厂区的大院里,一台台华宝牌分体式空调器,随着升降机和自动输送带井然有序地装上汽车……

如果不是1993年11月的那一场“靓女先嫁”联姻,这样的盛况能否维持到今日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那场联姻,使得像何景辉这样的一大批企业骨干流失,也成为华宝由盛转衰的起点。

1993年,由于整个国家宏观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华宝集团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以家电为主的顺德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在那样的情况下,一场联姻在1993年11月22日发生了。华宝集团和香港蚬壳股份集团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华宝集团和华宝空调器厂变成了香港蚬壳股份集团的控股企业。

产权之争纷纷扰扰,文化冲突接踵而来。何景辉说,不仅当时的厂长黎钢和部分骨干离开,技术人员和工人也大量流失,而他本人也选择了离去。

更沉重的打击是,1994年和1995年全国空调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供过于求,正是空调行业残酷开战生死攸关的重要时期。

就在此时,科龙凭借雄厚实力发起价格战。华宝却因为转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贻误了战机,元气大伤。珠海格力空调则获得迅速跃起的机会。华宝转制的一年,正是竞争对手发展壮大最快的一年。

在历经一年左右的内部矛盾和摩擦之后,华宝集团和华宝空调在港商退股之后重回华宝人手中,但在顺德一家独大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容奇大桥脚下再无华宝厂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容桂的科龙和大良的华宝多年来在德胜河南北隔河相望,针尖麦芒相互抗衡。李少魁说,1992年,科龙确立“三年赶上华宝”的目标,引进意大利设备,次年生产出第一台科龙空调,并不断提高空调产量和销量,逐渐成为华宝的强劲对手。

然而,似乎又是应验了那句俗话,冤家宜解不宜结,1998年,科龙兼并华宝空调,华宝再一次改换门庭。华宝的管理人员在兼并后全部搬到科龙空调办公,原有的华宝厂将只作为生产基地,作生产、抽检、仓库使用。

有资料记载了华宝再度易主的情形:“1998年8月1日,华宝近千名员工坐在顺德容奇镇体育馆黯然神伤,因为散会后,他们就要归到一桥之隔的科龙麾下。当他们走出大厅时,久候在会场外的记者们蜂拥而上,许多人刻意地回避着记者的镜头,躲闪不及地快速把佩在胸前的华宝员工标志塞到口袋里。”

然而科龙在兼并华宝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为“消化不良”付出代价,而在科龙当时的“多品牌”战略中,“华宝”品牌的空调“沦落”为中低端的二线品牌。

时至今日,华宝空调已经在市场上杳无踪影。打开各大电商网站,仍有不少卖家在销售华宝空调的遥控器,似乎在提醒后来人:这家顺德空调企业“领头雁”曾经显赫一时。

根据规划,德胜河北岸将被打造成山水景观显著、配套设施完善、传统产业文化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区。如无意外,数年后华宝厂区原址或变身房地产、公园绿地等,承载着华宝品牌最后荣光的实体也终将烟消云散。

但作为顺德乃至广东空调业的“黄埔军校”,华宝空调的“旧部”依然活跃在整个空调行业,从华宝走出的大批空调技术、管理和营销人才,至今还是广东乃至中国空调界的栋梁。包括科龙、美的等在内的多家顺德空调企业,就连与顺德一河之隔的中山南头的长虹、TCL等生产基地,也与华宝人有着深厚的渊源。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