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高、古迹多!佛山南庄这条绿韵古村风情万种

醉美南庄
+ 订阅

南庄河滘村是典型的水乡,村内河涌遍布,绿韵蔓延,一棵棵古榕植根于河涌边,形成榕林水相拥、榕林交织的一步一景曼妙景致。村内民风淳朴,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古迹。

河滘村建村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00多年。据村民陆伯伯介绍,河滘的“滘”是指河道的弯位,而村内遍布河涌水滘,河滘村便因此得名。

细桥头桥经风雨

若出村,河滘人必经细桥头桥,因为它是村民出杏市墟的必经之路。

细桥头桥是一座已有120多年历史的柚木桥,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它仍完好地架在河涌之上,连接着村内两边。

孩童在细桥头桥上玩耍

柚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有“万木之王”的美誉,具有耐腐防水不易变形的特点。细桥头桥建于1887年,因受多种因素制约,建造石桥难度很大,所以村民就选取名贵的柚木板来建造桥梁。细桥头桥曾因岁月磨损而更换桥板,也由最初的三块木板增添到现在的五块。

小小一座桥曾是村民乘凉的好去处。据陆伯伯回忆道,以前没有风扇没有空调的时候,大家就很喜欢在日落之后,取水浇在桥面上消暑,然后自带凉席在桥上霸位睡觉。

木棉树王道春秋

村内古榕众多,纷纷在涌边盘绕起老树根,年轮一圈一圈,道说着春来秋去的年月。

在2005年,南庄举办了“树王”评选比赛,河滘村内一棵树龄约为483年的木棉,被评为“木棉树王”。该树原有30多米高,但是10多年前一个惊雷将树劈成半截,令人称奇的是,大树依然茁壮成长,且分别向五个方向生长,好像一只擎天佛手。

木棉树王“佛手擎天”

可惜的是,后来木棉树又再被惊雷劈中,且树干早已被虫蚁驻空,现在原址只剩下木棉树的树头。回忆像个说书的人,看那村中孩童在树下打盹,一旁暖心守候的奶奶为其摇扇。也许曾有相似的一幕同样印在你的脑海中。

主帅庙内求平安

在木棉树王附近,有一座外墙铺满瓷砖的“红”庙。庙内挂满灯笼,庄严而肃穆。

河滘人信奉天后娘娘保一方平安,所以特意建造主帅庙供拜。据介绍,主帅庙的牌匾于清嘉靖年间用花岗岩打造而成,距今已有470多年历史。庙内香火不断,逢传统节日,庙内便挤满前来诚心供拜的善男信女,祈求平安美好生活。

主帅庙

耕种为业自给自足

自古以来,河滘村民以耕种为业。至今,部分村民仍然习惯荷锄种地,耕三四亩农作物,面朝黄土背朝天,自给自足,诗意般栖居。

在村内游访时,随处可见柴堆,那是村民日常使用的燃料。“刚刚捡回来的时候,那些柴都会带点湿,我们都会事先将柴放在阳光底下晒一阵,令柴变干,这样烧起来火势才够猛。”有村民说。

村内柴堆

品茶会友醉人心

游走到村中深处,惊喜发现一所环境清幽雅致的小茶舍。“莫道醉人唯美酒,茶芳入心亦醉人”。这所小屋由青砖砌成,古朴而有韵味,屋顶还爬满爬山虎,绿意盎然。

茶舍外观

茶舍的主人不为名利,自带茶叶,只为给街坊邻里提供一处歇凉聊天的方所。

大师公在讲古仔

这位被尊称为“大师公”的老伯伯生于斯,长于斯,早已退休多年。他喜爱花草和茶艺,亦爱交朋结友。他在自己老屋栽上沉香、茶花、红豆杉等多种花草,设一四方桌,几张长条木凳,每天招呼过往街坊入屋乘凉聊天。

前来喝茶聊天的街坊

观音茶温度适中,茶香入心,浮躁的心性在此沉淀。大师公的茶舍风雨不改地开着,仿佛是与故友暗地里约好一般。“旧年最冻果日,即系落雪啊次,我呢度都有开,佢地班老街坊都有入嚟饮茶。”

茶舍外的单车

桥街相连,依河筑屋,独榕成林,河滘处处皆美景。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返璞归真的水乡风情。

佛山新闻网记者 冯翠萍

鸣谢 | 陆绮铧

编辑 王虹丹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