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英德农业生产“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问题有望解决

英德发布
+ 订阅

副市长黄永晨(左二)作动员讲话

导读

8月16日下午,英德市召开农业社会化代耕服务现场会,副市长黄永晨,农业局、农机局、各镇街有关领导及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同志,九龙镇和黄花镇的各村(居)委支部书记到现场参加。现场会上九龙镇龙兴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行了深松整地代耕作业现场演示,黄花镇城下村进行了机插秧代耕作业现场演示。

黄花镇城下村机插秧代耕作业现场演示

九龙镇的龙兴大地专业合作社联社即是一个通过联合当地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当前农业产业发展资源而构建的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平台,面向九龙镇、黄花镇、西牛镇、水边镇和大洞镇等五个镇提供服务。主要有农机代耕模式和双赢合作模式两种合作模式:

农机代耕模式主要是以农户、集体和家庭农场等为主体,根据自身农业产业意向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合作联社提供的水稻、黄豆、花生等农作物耕、种、管、收、烘干和初加工等机械化作业服务;

双赢合作模式则是通过农户、集体和家庭等农事主体与联合社达成共识并合作开展农业产业建设,合作联社以种植技术、农耕设备现代化和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作为合作基础,农户或经济合作社以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合作基础,双方资源优势互补。

龙兴大地专业合作社联社社会化代耕服务指南

九龙镇的白屋村则是以土地整合为基础,规划出自耕区、机动区和流转区。自耕区为村中长期在家务农的农户耕地,机动去为能满足外出务工人员回来耕作、务农的耕地,以短期发包给本村农户为主;流转区为对外发包、流转或合作的耕地。白屋村以土地资源为优势,根据九龙镇砂糖桔患黄龙病急需开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将流转区中75亩闲置、暂时未发包出去的土地与龙兴大地专业合作联社合作种植芭乐果。

九龙镇白屋村无人机喷洒农药现场演示

推进农业社会化代耕服务对我市意义重大

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撂荒现象,主要是受农户老龄化和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滑因素的影响,其根源在于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到位。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可以筹集资金购置全能型、全方位的服务机械,培训优秀的代耕农机手,为农户提供农作物“耕、种、管、收、烘干(加工)”等“一条龙式”的服务,解决了对个体农户耕作中带来的费工、费时、费力的问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而且,随着机械化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土地整合、流转,可以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者等来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地该种什么”。

深松整地和起垄等现场演示

据悉,从2016年起,我市开始筹备整合全市农机装备资源,制定了《英德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规划》,按照英东片、英中南片、英中北片、英西南片和英西北片等区域性布局,扶强扶大5家“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计划到2018年底,5家区域性合作社全部达到省级以上合作社标准,全面提升我市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来源:张涓涓

编辑:英德市新闻信息中心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