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以中央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为样本,详细披露了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的的工作流程和相关细节。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室的工作中,从接收线索到移送审理,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范;执纪审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落实落细。
下面,请跟“纪律君”一起走进中央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看看他们是如何开展相关工作的。
◎中央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肖磊涛 摄)
那么多“室”,怎么分工?
只要点开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打开“信息公开”栏目下的“组织机构”。就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室:从第一到第十二纪检监察室。这些“室”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它们是怎么分工的?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透露,12个纪检监察室,第一到第五室负责联系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央金融单位以及央企等,第六到第十二室负责联系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具体到二室,则负责联系45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9家相关单位,监督对象多达1000余名中管干部。
◎二室审查工作结束后形成的案卷
“打虎”程序很严格
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接收线索到移送审理,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范。具体而言,则有接收问题线索、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等程序。
执纪审查工作的起点是接收问题线索。二室指定专人负责接收、管理问题线索,逐件编号登记、建立管理台账。之后,经室主任、分管副主任审批后分送各联系处分析研判。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问题线索有四类处置方式:谈话函询、初步核实、暂存待查、予以了结。
如果反映问题属于一般性问题,可查性不强,通常进行谈话函询。谈话函询,包含谈话和函询两种方式,其中谈话是面对面的,函询则是书面的。两者可分别使用,也可叠加使用。
根据不同情形,将会作出三个不同层面的处理:了结澄清,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再次谈话函询或者进行初步核实等。
初步核实,是对反映的主要问题开展核查工作。初核是处置问题线索的关键一步。初核工作结束后,核查组撰写初核情况报告,向室领导进行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按照拟立案审查、予以了结、谈话提醒、暂存待查,或者移送有关党组织处理等方式提出处置建议。
对存在严重违纪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报经批准,则会立案审查。立案审查是“打虎拍蝇”的重要一环,它不是随意的,有严格的条件和标准。条件是存在严重违纪需要追究党纪责任,且已经掌握部分违纪事实和证据。
审查过程中,一边是严肃认真的审查谈话和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边则是严密周全的外查取证工作,共同形成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之后,审查组撰写违纪事实材料,与被审查人见面并听取意见。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审查报告。
至此,审查工作结束。审查报告以及忏悔反思材料、违纪事实材料、涉案款物报告,报经批准,连同全部证据和程序材料,依照规定移送审理。
怎么做到“滴水不漏”?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透露,在执纪审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落实落细,盯住人看住事,真正做到严实深细。
在谈话函询方面,每次谈话函询,二室都会制定详尽的方案和预案。就谈话来说,在哪谈、谁去通知和接送谈话对象、谁去报车号、怎么用餐、医疗应急措施怎么准备等等都会作出细致安排。谈话过程中至少两个人在场,形成谈话记录。谈话结束后,专门安排人员将谈话对象送回单位或家里,及时沟通情况,确保谈话对象安全。
◎办公室的保密小提醒(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肖磊涛 摄)
在保密工作方面,二室结合工作实际,将严守保密纪律贯穿工作全过程。日常工作中,经常性开展安全保密工作不定期检查,提升遵守保密纪律的自觉性。其中一个具体的保密要求是:坚决不在任何无保密措施的手机通话中谈论执纪工作,不将任何一张有工作内容的纸张带出办公区。
另外还有其他的制度:离京先报备、假后上班先填表。每次节假日,实行全员检查,室领导检查处长、处长检查处内干部,发现未报备离京的情况,当事人要在支部大会上作检查。
◎二室干部及联系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离京前、假后上班需要填写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