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苞,千年古镇,滨水小城
生活在芦苞的我们
你可知道我们芦苞的故事
芦苞在每一个朝代都记载着不同的历史
今天小编就要向各位街坊们说说我们芦苞的故事
而这次我们芦苞故事的内容就是来自此次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更多的是对芦苞历史的延续与传承下去。
芦苞生态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千年来,这里的人民世代相传,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以聪明的才智,勤劳的双手,建设好、维护好祖先的遗产,打造出一批有特色的自然村落:有长岐村、下南村、清塘村、君荣村等古村落;有庙前村、格岗村、叶岗村、李家村、白土村等历史人文特色村;有李洲村、牛栏岗村等古遗址(驿道、渡口)村;有三村村、南西社村古建筑特色村;有曹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有芦苞洲村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特色村和有南岸曹村、沙墩村、把岗村、四洲村、丰湖村等特色农业村落等等。这些村落的丰富自然景观和文人历史,为芦苞镇的特色旅游观光事业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而喺我们芦苞噶特色村有以下的村落,有你们所在的地方吗?
上塘:曹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
刘寨:三村村(特色建筑 )
芦苞洲(原生态自然风貌村落)
四联:南岸曹村(特色农业)
君荣村(古村落)
叶岗村(历史人文)
牛栏岗村(古驿道、集市贸易)
沙墩村(历史文人村)
黄岗村(古建筑)
门口㘵村(历史人文)
石头岗(古建筑)
四合:李家村(历史人文。绿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土村(历史人文、特色花卉)
清塘村(古村落)
虎眠南西社(特色建筑:了哥楼)
把岗村(特色农业园艺)
独树岗:庙前村(历史文化)
格岗村(历史文化)
长岐村(古村落)
西河:李洲村(古渡口)
四洲村(观光园林)
下南村(古村落,北宋时期起村)
村头村(历史人文)
下面小编先带你睇睇其中一个特色村落啦
曹岗村
曹岗村,座落于芦苞镇北面,距离芦苞镇政府东北4.6公里处。村东面是岗尾寮村,南面是上塘村,西面是解放村,北是沙寮村。
曹岗村,形成于宋末元初,曹姓人到竹洲岗处定居建村,以曹名村,繁衍子孙,遂成村落。曹岗,明清期间曾名竹洲山岗,据清嘉庆《三水县志》记载:“因昔贤潘种竹幽栖而得名”。原与潘姓人一起,后因互不相连,遂各自命名,以曹姓为主的称曹岗村,潘姓的称上、下塘村。曹岗村属沙丘平原地形呈块状。
曹岗村村貌(摄于2016年)
曹岗村,宋末元初,隶属南海县胥江都;明清时期,分别隶属三水县胥江都,三水县胥江东坊,三水县北区永清局;民国期间,分别隶属三水县北区永清乡,三水县二区永清局,三水县二区芦清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人民公社化前时期(1950年-1958年10月),分别隶属三水县北区芦清乡,三水县六区上塘乡,三水县芦苞区公所上塘乡;人民公社化至“文化大革命”期间(1958年10月-1976年10月),隶属三水县区芦苞上游人民公社上塘生产大队,三水县芦苞上塘大队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三水县撤县设市时期(1976年10月-1993年3月),分别隶属三水县芦苞公社上塘大队管理委员会,三水县芦苞区公所上塘乡人民政府,三水县芦苞镇上塘管理区;1993年3月三水县撤县设市,隶属三水县芦苞镇上塘村民委员会;2002年12月三水市撤市设区,隶属三水区芦苞镇上塘村民委员会至今。
村主要姓氏为曹姓。据村中父老回忆,曹姓,源于周朝,周文王第13子振锋封曹,称曹氏,后为宋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称曹氏。曹氏发源和繁衍于山东。秦汉时期,为避战乱,曹氏族人向西北,中南地区迁徙。宋初,一支曹姓人南迁到广东南雄珠玑巷安居,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宋末元初,曹氏石泉携家人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三水胥江竹洲岗处安居,建村立业,繁衍子孙,曹石泉为曹岗村开村太公。
传统经济以农业种养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瓜菜及三鸟(鸡、鸭、鹅)饲养和耕渔塘及手工竹编。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不少村人乘改革之风,办起了工厂,从事塑料、五金行业,成为芦苞镇最早的村级企业村。2009实行股份合作制以后,村土地外包,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工商业经营,外出务工人员以工资性收入和每年村集体经济分红。2015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为631万元,纯收入为5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7722元。
村传统食品有春节的油角、煎堆、年糕;元霄节的汤圆;端阳节的裹蒸粽;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烟西饼,中秋节的月饼。
2014年12月,曹岗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于“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20多座,以平顶脊青砖屋为主,为三间两廊传统式平房,近2000平方米,现基本荒废无人居住。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部份村民已新建、拆建、改建多层的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村现有“深定曹公祠”1座,重建于清嘉庆元年,二进二廊一天井布局,人字封火山墙,四合寺观建筑,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墙体,花岗岩石块门框和墙裙,石柱装潢、硬山平顶脊、灰瓦筒瓦面覆盖,有石、木、砖雕、彩绘壁画(有山水、人物、花鸟)等附属艺术品,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保存良好,保留传统宗祠功能,现作为村民议事、后人祭祀和喜庆的聚集地方。
深定曹公祠(摄于2016年)
村现有“深定曹公祠”1座,重建于清嘉庆元年,二进二廊一天井布局,人字封火山墙,四合寺观建筑,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墙体,花岗岩石块门框和墙裙,石柱装潢、硬山平顶脊、灰瓦筒瓦面覆盖,有石、木、砖雕、彩绘壁画(有山水、人物、花鸟)等附属艺术品,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保存良好,保留传统宗祠功能,现作为村民议事、后人祭祀和喜庆的聚集地方。
2009年10月,村修定了《曹岗村村民小组规民约》。村民宗教与民间信仰为佛教,每年村民利用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在家中或到芦苞祖庙焚香祭祀,祈求家人平安健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村宗族活动主要是每年清明节期间,村中族人都回来,进行集体拜祖活动,缅怀先祖,增进亲情。
曹岗村不满一百户,二三百人,世代以农为业。除了种田外,家家都于屋前屋后或空地种上几堆竹,农闲的时候,总搞些编织竹器的副业,如菜篮、泥篸、筲箕、三鸟笼等到市场去出售。这种手工艺,真是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懂得做。其中代表性提篮,更是曹岗百多年来的独特工艺,为其他竹器行业少有。它古朴美观,精致实用。
提篮的制作并不简单,要经过五六个工序。首先编好圆形的篮身,再编圆形企身的篮脚,再次编成篮盖,篮盖上面组成清楚玲珑的“寿”字或“福”字图案。篮身和篮盖分内外两层,外层细篾精工,内层宽篾交织;篮身和篮脚加篾联系,再把篮口和盖以宽竹片加籐丝强合而成。
再后便加制提篮耳。提篮耳和篮身高度相等,是用三条厚竹片由篮身高垮篮上,于横梁上交织而成,手提处还用细籐丝编织成拱形细耳。至此提篮才全部织成。
提篮既可以手挽,又可以肩挑,是安放什物,盖藏东西最好的工具,很受农民喜爱。如到曹岗农民家庭,都会见到他们的厨房或廊下,在悬空的钩子上挂着提篮,少的一只,多的两三只。他们用来盖藏早晚的饭菜,既避免猫鼠窃食,又可以防止苍蝇、沙尘污染。至于农村婚姻、丧葬、贺祝、摆丧祭也离不使用提篮。人们看到农村路上,妇女们用扁担挑着提篮,篮里就是放着贺礼的猪肉和饼,而篮盖则反转复盖,盖上放着以红头绳缚着双脚的大公鸡,旁边放着几枝莲藕,这就一望而知是上门饮喜酒了。
二三十年代,农村生活困难,妇女们过外洋谋生,不少人也使用提篮装载衣服、杂物,既经济,又轻便。旅外洋的妇女回到祖国探家,在返回外洋时,也必定选购一二只加大的提篮,请人装上钥扣,在旅途中用,带回去家用,已经成为习惯。
相传早在明朝末年,曹岗已有这种编织工艺,他们世代相传,工艺之巧,日有创新,惟是制法不肯传授创他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也不肯教,因此有人说他们有“教媳不教女”的制约。因为媳妇是自己家里人,教晓媳妇是为自己家庭谋福利,而教晓女儿嫁给他人,就等于把提篮工艺传给人家去,给别人图利了。这种重男轻女狭隘的家族传统思想,在解放后已经逐渐消失了。可是在十年动乱期间,提篮被视为“四旧”而被全部砸烂,提篮生产已经绝了迹,连青年女也不懂得编制了,厨房、廊下,曾经挂过提篮的悬空钩子,只得改挂上无盖的菜篮了。
“四人帮”垮台后,曹岗织提篮的副业生产又旗鼓重张了。家家户户,大人小孩,于村前电灯之下辛勤编织,父母儿女,分工合作,有如工厂的流水作业。凉风习习,欢声笑语,充满了诗情画意。一至圩期,他们就二三十只一捆,载在自行车尾运往芦苞、大塘、南边、黄塘各市场推销,三元一只,可算物美价廉,虽无星加坡客来采购,但销路胜过往时。
曹岗除了编织提篮外,还有一种眠篮。眠篮是婴儿用来睡眠的,椭圆形,窄腰,长不过一米,宽仅四十厘米,四面疏篾交加织成,上部边缘和下部边缘对齐,放于床上和地下都很牢稳。篮里微露凹形,有八角图案,工艺十分美观,婴儿眠着很舒适。售价五元,这也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婴儿床具,也很受母亲的欢迎。农村外孙满月的时候,做外婆的就送去一保眠篮,这好象是成了惯例。这种眠篮也曾和提篮一样,遭受过十年浩劫,近年才开始编织。
曹岗村竹编出来的作品造型精致优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远销海外。曹岗竹编技艺,2007年列入三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村民曹健荣1944年5月25日生,是曹岗村竹编唯一传承人,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努力,练就一手纯熟精巧的竹编技艺,他能在小小的提篮上用细小的竹编上“福”、“寿”、“喜”等字样图案,其高超的竹编工艺得到各方面赞许。2013年曹健荣被授于佛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水竹编(曹岗竹编)手工艺的传承人并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今日下午,芦苞镇召开了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和村居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以在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圆满完成这次普查工作。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进村入户和查阅相关资料,芦苞镇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已经接近完成,目前以自然村为单位村情文稿已经完成,并配有各村的图片,计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印发书刊,作为芦苞的历史资料。
芦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
芦苞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所有的普查资料将归档和并编印为书籍,作为芦苞一本历史丛书。希望各部门村居负责人高度重视,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校对书籍的初稿,配合普查工作人员尽快完成定稿,让书籍充分体现芦苞自然村落的情况,也突显文旅芦苞的特色。
我们芦苞的特色村果然是历史悠久
很多东西都值得后人回味
今次就先介绍住曹岗村先啦
继续留意我们下期的芦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