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杏花十二座,又称伍家大院,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硬山顶,镬耳山,琉璃瓦,墙刻花,壁绘画,古村古屋,古风古韵,古香古色。
整座建筑犹如城堡浑然一体,气势蓬勃一气呵成,经略十载耗资千万方应运而生,随几世纪时代变迁,任三百年风吹雨打,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
推开一扇古宅门,就能翻开一段古老的历史。
在一个暖暖的午后,我走进了杏花清代民居十二座,跨过门楼高高而斑驳的门槛,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大宅院。走进它,就像掀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段落都是一个印记,每一页都不乏精彩。
十二座,典型的清代民居合院式建筑,坐北向南,背靠白马山,屋前有口半月型的池塘,外有一片开阔的稻田。著名建筑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教授陆元鼎先生给予它这样的评价:远观有势,近看有形,线条优雅,起伏有致,中轴贯穿,长幼有序,变化多端,色彩古朴,装饰精巧,寓意深远,宽厚兼容。
跨过十二座高高的大宅门,感觉就好像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它的宏伟壮观和气派,都在我的想象之外。一个古老的门楼内,是一个大合院,中间前为九座,后为三座,合十二座,两边为副屋,屋外是围墙。
十二座大屋中,其建筑结构最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前面的九座,猛地一看,感觉是一大座;仔细看,发现它其实是由九座组成的一大座。九座屋汇成一个庞大的正方形。由一个正门入,有三进屋,三进屋比旁边的房屋要略显高,每进中轴贯穿左右两座,三进三贯穿就是九座,贯穿的六座屋的风格是一样的,都是从每进的两边的侧门入,内有天井,里面是传统式建筑结构,天井两旁各两个矮房,入里就是一个厅堂四个房,厅堂都有屏风。
每个天井除有正门,还有横门,横门一开,则可通外面的走廊和副屋。九座屋连成一体,长幼有序,错落有致,屋屋相通,户户相连,屋里有屋,门内有门,门外有天,就像一个迷宫。整个布局具通风透气,防风防火,防暑防寒,防盗防抢,冬暖夏凉之特点,其设计甚称当地一流。
而另外的三座位于九座屋的后面,三座为并列式,建筑风格和前左右的六座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在左边和右边的房屋边上都有独具特色的镬耳式防火墙。在十二座前边,是一个宽阔的大院,而在两边,挨门楼的右边为一排8个单间,左边一排从外看是一排平房,事实是4个小套间结构。
最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大宅内有许许多多的门,屋与屋之间都可相通相连,通向内的通向外的,横通的,直通的,细细数来,竟然有116个门。
听当地人说,该大宅是清代伍姓人氏所盖的。明末清初时期,伍氏兄弟几个长期在广西一带做生意,发迹后,回家乡所盖。真难以想象,十二座如此庞大的工程,在当时要花上多少的白银?没有5位数以上,想都不要想。
踏着凸凹不平的由青砖铺成的小巷,我围绕十二座大屋从门楼的右巷到左巷转了一圈,感觉脚下的路很漫长,青砖路在脚下延伸,一直的延伸到清代古老的门槛中。
推开笨重的大门,好象一脚就跨进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中。清脆的足音敲在青砖路面上,它敲醒了沉寂的大地,敲开了堵我面前的一扇又一扇笨重而陈旧的门扇,却怎么也敲不开堵在我心头上的疑问。
这大宅门内,每一个角落处,留给我的都是一个谜团。走过空间宽敞的一进二进三进,抚摸着只留痕迹不见屏风的残旧柱梁,看着里面无数个通向侧边的门,我的眼前不觉间就涌现出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也许有着德高望重的老太爷,有说一不二的老奶奶,有娇羞的小媳妇,有野蛮的小姐,有风度翩翩的少爷,有调皮的小小姐和少爷,有持家有道的老管家,有侍奉的丫鬟……
每天,这里新事不绝。每年,这里故事不断。但是否也曾隐藏过像红楼梦里的一些喜怒哀乐的故事?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这里曾经确实是四代同堂,他们的地位在当时是显赫一时,威震四方。
在土改后,政府为了实现民有所居,将大宅的房屋重新分配。后来,大宅内的一切摆设、装饰等物品都不知所踪。留给现在的,只有空空的四壁房屋。按照他们当时显赫而富甲一方的地位,大宅内的摆设该有多气派啊!如果能够保留下来,就是一批见证历史文物。叹息之余,总感觉十分的不可思议。细想之下,也许只有这样大宅才可能只砖片瓦都不少的完整留存至今。
从小巷走向屋里,从屋外走进另一条小巷,只管走,一直的走,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横着走,直着走,可以从这座屋串走到另一座屋里,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能找到下一个出口,它像迷宫,却比迷宫神奇。而我,就像一个走进迷宫的孩童。里面的世界很迷人,像一幅画,我在画中留下自己轻轻的脚印,不带走一丝的风,一抹的阳光,一粒的尘埃,一点的眷恋。
在大合院里,我看见一位老阿婆。我猜不透她的年龄,但我从老阿婆月牙似的笑容里,读到了那一段曾经属于过她的光辉岁月。她迈着一双小脚轻轻的走在青石板上的佝偻身影,让我窥见了几十年前那个坐着大红花轿被抬进大屋来的娇羞小媳妇,圆大的发髻,别着光彩夺目的发簪,引来了多少姑娘的羡慕?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啊,不知曾迷倒过多少的后生?
我想,当年的她一定是迈着十分轻盈的小脚一步步的走过了那条青砖板路,然后才跨进了他的新房,从此开始了她漫长的相夫育儿的生活,一天,一年,从昨天一直走到今天。如今,她该是儿孙满堂了吧!她发际脑后梳着的发髻,已经变得十分瘪小了。那瘪小的发髻啊,到底埋藏着她多少新老的故事?
我想,这间古宅里,一定是有着她太多的眷恋和牵挂。眼前熟悉的一草一物,一定都镶嵌着她太多的往事。那条青砖小巷,曾留下过她和他多少成双成对的脚印啊!每天,她重复着那些脚印在走,日子仿佛就回到昨天。而我跟在她的后面,却怎么也抓不到一丁点属于她和他的东西。
在屋宇的每个屋檐、屋顶处,都有造型栩栩如生的花草虫鸟的灰塑浮雕。我伫立在开阔的大院里,久久的思索着,古宅300年历史沧桑,见证了多少人间的风风雨雨啊!经历了多少的酸甜苦辣和人世间的变迁?
300年,仿佛弹指一挥间。时代在不断变迁,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大宅门搬了出去,在外面盖起了一栋又一栋漂亮的水泥楼。曾经显赫四方的十二座,一部分的房屋,已经空置,目前仍有8户人家居住。据说,大宅门的伍氏后代均为生意人居多,且多为富商人家。
慢慢的走过那条印证着300年岁月的青砖路面,走出大宅门,我的心头久久的不能平静,觉得总有那么一些的东西撞进了我的心坎,让我欲走难留。它仿佛要对我诉说些什么,我侧耳听,却没能听懂。我知道,杏花十二座留给我的仍然是一个迷宫式的故事,它的神奇,还会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的走进它!
离开十二座,汽车慢慢的开动了,透过车窗,我回首,只见一股细小的吹烟在某个屋顶的烟囱上袅袅升起,它好像是在召唤着什么……
原标题:美丽古村∣古香精巧十二座
作者简介:邓婉花,著名作家,原籍封开县杏花镇,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著有《香飘万里杏花鸡》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