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诞辰175周年,他的孙子是如何评价他的?

南方+ 记者

2017年是中国现代化运动思想代表和先驱、著名实业家郑观应诞辰175周年。7月24日,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纪念郑观应诞辰1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山举行,郑观应后人代表、60多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天津、澳门以及澳大利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郑观应研究的当代价值,探索对近代香山乡贤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践。

深挖郑观应研究“富矿”

1842年,郑观应出生在如今的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提出的一系列富国强民方略,不仅在当时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当前仍有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郑观应的故乡,中山一直高度重视对名人文化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在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和170周年时,中山先后与珠海、澳门三地联合举办了纪念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近年,由中山市人民政府独立编纂的《郑观应志》正式出版,对郑观应各方面进行了全面评述;同时推动郑观应廉洁家风家训研究,相关成果于今年7月登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并在广东省纪委官网同步推送。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郑观应研究的当代价值”,出席研讨会的6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交了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涵盖郑观应的商战思想、郑观应的教育观、郑观应的廉洁家训、郑观应的文物保护等领域,推动了郑观应研究不断深入。

“郑观应是近代中国思想研究的一座‘富矿’,可谓是近代时期一名‘通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原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熊月之表示,郑观应综核古今,顺时应变,融合中西,斟酌损益,洞悉利弊,统筹全局,为人之学与危机之学兼修,治世与治心并重,体现出他本人的精神气象。“郑观应明了大趋势、洞悉大道理、研究大学问、把握大关节,对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虞和平表示,郑观应不仅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早期改良思想家,还是一名以实干著称的实业家。“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具有‘知行合一’的特点,他所提出的富强救国主题,也在他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反映。”虞和平表示,近年来学术界挖掘出许多郑观应在上海洋行的新资料,为深入挖掘郑观应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探索名人文化资源开发

本次研讨会上,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维廷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郑观应的故乡,中山致力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既要重视郑观应研究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要善于挖掘和推广郑观应研究的时代价值。“未来中山将强化联合研究,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郑观应历史文化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郑观应研究。”方维廷说。

“近代以来,香山地区先后涌现出诸如孙中山、郑观应、马应彪等杰出人才,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显现出香山地区蕴含的深厚人文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程。”原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与历史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王杰表示,海内外学者应共同探索香山地区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在新时期传承好他们先声、先行、先导的优秀精神品格。

现年75岁的郑吉祥也出席了研讨会,作为郑观应三子郑润燊的儿子,他说:“郑观应一生竭尽全力,不计报酬,为富强救国的事业努力奋斗,对后辈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我将同族人一道努力传承好郑家优良的家风传统,为郑观应研究提供更多珍贵资料。

目前,中山正在开展一项关于中山乡贤名人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课题研究,探索乡贤名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实践,进一步活化郑观应研究。本次研讨会期间,与会嘉宾对当地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提出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中山将利用南部组团发展和三乡温泉小镇建设的契机,加快推进郑观应故居保护开发项目,包括恢复和修整“秀峰家塾”,建设郑观应纪念馆、郑观应故居群落等。

【记者】李欣 

【通讯员】钟轩


编辑 朱晓宇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