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条名村,只有在这才能见到享誉全国的制砚技艺!

肇庆市旅游局
+ 订阅

白石村,因盛产端砚故又名砚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面向北岭山,背负西江,唐武德年间建村。1300多年来,砚村村民以制砚手艺辈辈相承,从未间断。

◆◇◆

村内古建筑颇多,保存较好的有始建于明朝的李氏宗祠、梁氏宗祠、五丁祖师堂,清代大德长庚书塾和刻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的“张之洞为开采砚石以贡品事碑”等。

◆◇◆

“张之洞为开采砚石以备贡品事碑”为清代大德长庚书塾刻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记述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张之洞为平息争讼,解除封禁,核准石匠开采砚石以备贡品事及修改工匠采石章程,明令各级官吏不得敲诈勒索,私受一砚一钱。

▲ 白石村民从唐开始,世代以砚为耕,采石制皿,广传天下,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在白石村90%以上家庭从事制砚,规模较大的制砚作坊超过50家。

◆◇◆

走进村子,叮咚打磨的声音从巷间传来,或远或近,不绝于耳。碧绿的苔痕从脚边蔓延开去,整个村子笼罩着静谧祥和的气息。

◆◇◆

古往今来,名人雅仕用砚台盛墨与丹青颜料,书写出笔底数个春秋,一方好砚不仅吸引着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也都争相追随,一时成为贡品,从此名扬天下。

◆◇◆

这些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也许不知道,如此珍贵的端砚得来的不易,需通过采石、维料、设计、雕刻、打磨、配合等多道工序才算最终完成。

在没有机器辅助的古代,一方砚从采石到成品,通常要花费数月,需要工人们倾注大量的时间、体力和心力,方能造就。

◆ 采石

“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   ——苏东坡

◆ 维料

◆ 设计

◆ 雕刻

◆ 打磨

        ◆ 配盒

◆◇◆

唐代诗人李贺曾作一首《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咏端砚: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

时至今日,到底是端砚点亮了白石村,还是白石村打造了端砚,我们已无从考究,但制砚作为传承千年的手艺,已将端砚与白石村共命运,它们一同见证了过去千年的沧海桑田,也将在承载着今天,走向下一个千年。

纹石雕心 一方端砚承丹青

但愿这项手艺真如我们希望的那样,一直传承下去。

(肇庆市旅游局编辑发布,作者天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