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之城
与其他城市的高架桥占地面积大、造型宏伟不同,广州的立交桥独树一帜,多数矗立在旧城区,挨着居民楼,行车方式复杂,道路狭小多样。外地人初来广州,坐车时总会惊叹,要么在桥上走要么在桥底走。
立交桥是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广州的立交桥建设也曾创下多个全国之最。1964年,为配合白云机场的兴建,以及方便贵宾直达流花湖边上的广交会馆,广州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城市道路立交桥——大北立交桥。1983年,全国第一座四层双环互通式立交桥——区庄立交桥建成通车,其四层设计实现了各个方向的“全互通”的功能,而且人车分离,三十多年后还能适应市区数倍增长的交通量,国内后来建设的多座四层立交都是以区庄立交作为参考样板;1987年建成的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则是全国第一条城市高架桥,盘活了老城区的交通,从南方大厦南往北穿行到广州火车站只要15分钟,而没有高架桥之前需要40分钟以上。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数量几何数般增长,交通压力陡然剧增,广州于1999年建成一条环绕交通最拥挤、人口最密集、商业活动最繁荣的城市中心区域的高架桥——内环路,周边华南快速、新光快速以及广园快速路的建设,也使得外围越来越多的立交桥拔地而起,作为道路转换枢纽。
本世纪初,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以及充分认识到立交桥高架桥带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广州开始大力发展地下公共交通,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变得多样化,以地铁为首的交通工具逐渐成为现代都市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以小汽车交通为主导的立交桥高架桥不再是不可或缺。
尽管如此,那一座座不同时期建设的立交桥、高架桥仍在为广州这座国际大都市继续默默贡献着。夜幕时分,从高空俯瞰,它们独特的造型熠熠生辉,流光溢彩,烙上了广州各个时期发展的印迹。
【主创】张由琼 万稳龙 罗斌豪
【校对】罗健鹏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