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象|夜幕下的立交之城

南方+ 记者

1/24立交桥是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广州的立交桥建设也曾创下多个全国之最,如中国第一座城市道路立交桥、全国第一座四层双环互通式立交桥、全国第一条城市高架桥。广州的立交桥独树一帜,多数矗立在旧城区,挨着居民楼,行车方式复杂,道路狭小多样。夜幕时分,从高空俯瞰,它们独特的造型熠熠生辉,流光溢彩,烙上了广州各个时期发展的印迹。图为中山一路立交,毗邻广州最繁华的珠江新城CBD。

2/24 客村立交,位于广州大道南与新港西、新港中路交会处,建于1989年,是一座4层转盘式的立交桥。作为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系统工程一部分,中间环形车道近年经历多次调整。

3/24 洲头咀隧道,是广州最大的过江隧道,位于珠江隧道和鹤洞大桥之间,于2015年1月18日开通。

4/24 洲头咀隧道,开通后极大地便利了珠江两岸的海珠区与芳村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5/24 区庄立交桥,作为全国第一座四层双环互通式立交桥,区庄立交四层设计实现了各个方向“全互通”的功能,已被写入桥梁工程教科书,建成于1983年12月,位于环市路与先烈路交叉点。

6/24 机场立交,像一只奇怪的眼睛,它与机场路扩建工程同时于1991年底建成,为了缓解老白云机场的车流拥堵问题。该立交采用三层环线结构,主线高架路是双环线结构。

7/24 中山一路立交,像一个巨大的迷宫,毗邻广州最繁华的珠江新城,是连接东风东路、中山一路、广州大道中、黄埔大道西及内环路五条主要道路的5层式立交桥,1985年5月底建成通车。

8/24 天河立交,同样建成于1985年,与中山一立交成为一对“情侣”立交,从建设起就连接在一起,是天河区高速发展的一对翅膀。

9/24 大北立交,其貌不扬却来头不小,它是中国第一座城市道路立交桥,建成于1964年,为方便广交会的贵宾快速抵达而建立。作为广州曾经的门户立交,大北立交经历过多次大改。

10/24 中山八路立交,位于中山八路和黄沙大道交界,串联起内环路以及珠江大桥。

11/24 黄埔立交桥,位于黄埔大道西与黄埔大道中交界,连接起华南快速路,是疏导市中心车流的重要交通枢纽。

12/24 科韵路黄埔大道立交,串联起科韵路和黄埔大道中,绿树环绕,夜晚在路灯的照射下,发出翡翠般的光芒。

13/24 永福路高架桥,位于广园东路与永福路交会处,连接内环路,夜晚像一道道亮丽的黄绸带。

14/24 环市路小北立交,位于小北路与环市东路交界,是连接广州东西大动脉的重要枢纽。

15/24 西场立交桥,内环路西场立交接东风路匝道,是广州交通的“咽喉”,也是拥堵黑点,许多入城车辆需要由广清高速通过増槎路进入广州市中心区,于1989年竣工使用。

16/24 盘福立交,位于东风路与盘福路交叉口,是东风中路和东风西路的分界,上层通车,下层行人,建成至今已有20多年,是广州旧城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17/24 新光快速路南洲立交,为新光快速路与南环高速全互通枢纽立交,是番禺区和海珠区快速进入广州城区的重要通道之一,于2010年10月通车。

18/24 新光快速路南洲立交,就像一颗大心脏,不间断的车流仿佛血管里流动的血液。

19/24 龙潭立交,位于新滘中路与江海大道交界,连接新光快速,夜晚俯瞰好像一只巨大的蝴蝶结。

20/24 三滘立交桥,位于南洲路与广州大道南交界,连接洛溪大桥,是番禺区通往市区的重要通道,夜晚十一点,道路上依旧车辆密集。

21/24 厦滘立交,连接迎宾路和新光快速,是番禺区快速进入中心城区的交通转换枢纽。

22/24 新港东立交,像一把“伞”形,2006年1月份建成,连接华南快速和新港东路,毗邻琶洲会展中心。

23/24 岑村立交,是广州城区北部进出城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起华南快速路与环城高速路。

24/24 广清立交,2006年3月通车,串联广清高速和环城高速,广州、清远、深圳、佛山4个方向车辆可在庞大的立交上不出高速路即可实现互换。附近为广州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夜晚货场依旧通明。

立交之城

与其他城市的高架桥占地面积大、造型宏伟不同,广州的立交桥独树一帜,多数矗立在旧城区,挨着居民楼,行车方式复杂,道路狭小多样。外地人初来广州,坐车时总会惊叹,要么在桥上走要么在桥底走。

立交桥是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广州的立交桥建设也曾创下多个全国之最。1964年,为配合白云机场的兴建,以及方便贵宾直达流花湖边上的广交会馆,广州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城市道路立交桥——大北立交桥。1983年,全国第一座四层双环互通式立交桥——区庄立交桥建成通车,其四层设计实现了各个方向的“全互通”的功能,而且人车分离,三十多年后还能适应市区数倍增长的交通量,国内后来建设的多座四层立交都是以区庄立交作为参考样板;1987年建成的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则是全国第一条城市高架桥,盘活了老城区的交通,从南方大厦南往北穿行到广州火车站只要15分钟,而没有高架桥之前需要40分钟以上。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数量几何数般增长,交通压力陡然剧增,广州于1999年建成一条环绕交通最拥挤、人口最密集、商业活动最繁荣的城市中心区域的高架桥——内环路,周边华南快速、新光快速以及广园快速路的建设,也使得外围越来越多的立交桥拔地而起,作为道路转换枢纽。

本世纪初,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以及充分认识到立交桥高架桥带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广州开始大力发展地下公共交通,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变得多样化,以地铁为首的交通工具逐渐成为现代都市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以小汽车交通为主导的立交桥高架桥不再是不可或缺。

尽管如此,那一座座不同时期建设的立交桥、高架桥仍在为广州这座国际大都市继续默默贡献着。夜幕时分,从高空俯瞰,它们独特的造型熠熠生辉,流光溢彩,烙上了广州各个时期发展的印迹。

【主创】张由琼 万稳龙 罗斌豪

【校对】罗健鹏


编辑 佘余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