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地人来广州,本要坐地铁到萧岗站,却误从晓港站出来,茫然四顾却找不着北。2号线萧岗站在白云区辖内,8号线晓港站位处海珠区,但因为“萧岗”和“晓港”音近,容易混淆。无独有偶,从2号线白云公园站出来,不见白云公园,而是广州市儿童公园和白云区的CBD白云新城……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会好奇地铁究竟是如何命名的?今天,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记者跑腿
以地名命名的站点最多
根据《广州市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和地铁站名命名原则,首先是以地名命名,其次是按路名命名,再按标志性场所、文物名胜古迹命名。
其中,地铁最多的站名是地名,大部分地名由来已久,广州市民一般都耳熟能详。在途径白云区辖内的2号线、3号线北延段和6号线中,已经开通运营的一共有19个站点,其中有14个站点以当地名为命名依据。包括有2号线上的三元里、萧岗、江夏、黄边站,3号线上的人和、龙归、嘉禾望岗、永泰、同和、京溪南方医院、梅花园站,以及6号线上的沙贝、横沙和浔峰岗站。
家住云城街萧岗村的王锦培表示,他在海珠区一家服饰公司上班,每天都要从白云文化广场站乘坐地铁到江南西站附近。“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乘坐地铁这一便利的交通工具,用地名来命名,方便市民查找定位附近地址,避免走冤枉路。”
但是,以地名来命名,如果有音近的地点,容易让人混淆。市民赵悦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不到半年,有一次本要坐地铁到萧岗站,却误从晓港站出来,茫然四顾却找不着北。2号线萧岗站在白云区辖内,8号线晓港站位处海珠区,但因为“萧岗”和“晓港”音近,容易混淆。
除运营站点外,在白云区辖内在建及规划的地铁线路中,地铁站点共计有44个(包含两个已建),近半数站点以镇、村名来命名,如在建8号线北延段上步、小坪站,14号线一期的东平、石湖站,又如规划12号线的聚龙、棠溪站,13号线二期朝阳、庆丰站等。
曾德雄表示,地铁是交通工具,无论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以地名来命名定位更加明确。有关部门应该仔细研究地名与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以及民众对地名的熟悉程度来命名。
不少站点以标志性场所命名
在途经白云区的地铁站点中,“按标志性场所、文物名胜古迹命名”的也不少,有2号线的白云文化广场、白云公园、飞翔公园站,以及3号线北延段的京溪南方医院站等。此外,还有在建8号线北延段的滘心站(原为“白云湖站”)、规划12号线的云溪公园站。
其中白云公园站较为特殊,该站点的命名源于此前规划建设的白云公园。但原白云公园已被广州市儿童公园取代。为此,区政协委员林梅芳建议,将白云公园站更名一事与白云新城的品牌形象建设结合起来,将白云公园站更名为白云新城站,既可解决现有站名名不副实的尴尬,又可强化市民对白云新城的认知。
而“京溪南方医院站”是一个复合式站名,也是广州最长的地铁站名。其中京溪是村名,南方医院是医院名,即附近的标志性场所。
“考虑到标志性场所、旅游胜迹对城市形象的影响程度,应该优先作为命名标准。”在曾德雄看来,这些特定的标志性场所代表了特定的地域,以其名称作为地铁站名,更有特色,更具代表性,有利于对城市形象的正面宣传。这类站名其实还可以增加几个。
另外,在途经白云区且已开通的地铁站点中,以路名命名的仅有3号线北延段白云大道北一个站点。
市民建议
以大区域命名方式褒贬不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没有仔细研究地名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造成了地铁定名与现实不符合的情况。以8号线北延段情况为例,去年12月正式向社会公示通过,将聚龙站改为德康站、平沙站改为石潭站、白云湖站改为滘心站。
事实上,有些地铁站的站名也是存在争议的!
滘心站
8号线北延段滘心站(原白云湖站)坐落在石门街滘心村附近,距离白云湖风景区仍有一定距离。有居民表示,改名为滘心站后更贴切,定位也较准确。
石湖站
而14号线石湖站也遇到相同的情况,家住龙归城的刘先生表示,与石湖停车场不同,石湖站位于广从公路西侧,附近就分布有龙归城等大型住宅区。“按照就近原则,叫龙归城站更贴切,毕竟这里距离石湖站还有一段距离。”当然,也有市民发表不同意见,若叫龙归城站则与3号线北延段龙归站太相似,难以区分。
松溪站、罗冲围站
又如13号线二期,该线路基本沿增槎路铺设,相邻的松溪站和罗冲围站都属于罗冲围区域。“对于非本地人,很可能无法判断地铁站与具体目的地的距离关系。”居住在松洲街松北社区的李小姐说。但也有部分居民认为,虽然同德围、罗冲围指示范围较广,但将其命名为地铁站名,可以提高这一区域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市民对于以大区域地名来命名的方式褒贬不一。8号线北延段经过白云区同德围地区,并设鹅掌坦、同德围、上步、德康4个站。有居民认为,鹅掌坦站、上步站和德康站都属于同德围区域,而且与同德围站属于同一条线路,这样的命名方式较为笼统。
以就近、便民原则命名地铁站点
记者走访了解到,有一类地铁线路,如地铁14号线一期,虽说是城市线,但规划看起来像是城际线,如果以大区域来名字,不利于群众的准确定位。“14号线一期的太和、竹料和钟落潭镇,站点间距离间隔太大,是市区站点距离的3倍左右,如果简单以镇名命名,实在不利于居民准确定位。”家住太和镇田心村的张女士表示,“太和站附近分布有田心村、谢家庄村等,可以考虑以村名命名,就像2号线江夏、萧岗等站。”
还有村民建议,太和站距离广州市八十中不远,是否可以考虑以学校名称来命名地铁站点。“学校应该算是城市的小地标,目前广州地铁站仅以大学名称来命名,如3号线的华师站,8号线的中大站,4号线的大学城南、大学城北站,比例相当小,可以适当增加这一比例。”
再如规划中的8号线北延段(白云湖-广州北站),其中的神山站的命名较笼统。从《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上看来,神山站位于京广铁路的东侧,但是神山片区大部分区域位于京广铁路的西侧,神山站位置其实并不属于神山片区的中心区域。“虽然目前该线路仍是规划阶段,但显然这种命名方式不是很准确,容易让群众产生误会,还是应该根据最终站点位置来附近的村、地标来进行命名。”有市民如此建议。
曾德雄表示,随着轨道交通逐渐覆盖,地铁站逐渐成为区域的标识,而地铁站作为永久性建筑,站名具有长期性。因此,地铁站名关乎着当地的城市文化底蕴和现代形象。他建议,地铁站名命名无论按什么标准命名,都应以便民为基本原则,应该规范,尊重市民的习惯称谓和熟悉程度,为市民出行和游客旅游提供方便。
【文】全碧芳 江兴夏
【图】谭札烽
【编辑】陈会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