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这块地方集中了中国一半的野生土沉香树,拟打造沉香特色小镇

侨乡广记
+ 订阅

中国野生土沉香存量约8万株。其中,中山一地的存量有4万株,集中分布在五桂山桂南一带范围(石井坑为主)。

为传承沉香文化,带动当地沉香产业发展,“中国沉香之乡”五桂山拟打造沉香特色小镇,并于近期加快土沉香生产及制作技艺非遗申报工作进度。

1

人工栽植土沉香超400万株

中山古称香山。宋代乐史所撰的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太平寰宇记》记载:“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沉香树。

五桂山是古代香山的主要山脉,自然植被丰富,其中以沉香树最为著名。据考证,古代莞香的主产地就在香山的五桂山区。宋代以前,方圆近300平方公里的五桂山属于半岛,土壤为酸性土,雨量丰沛,气候适宜,当时岛上生长着茂盛的土沉香,专门有人进行沉香生产。

自清代以来,野生土沉香资源逐渐枯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沉香需求的迅猛上升等原因,导致野生土沉香资源几乎被破坏殆尽。因此,1998年土沉香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CTTES),1999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植物红色名录》。

土沉香木。

中山五桂山的土沉香资源虽然历经磨难,但因为有当地香农的悉心保护,至今仍遗留有不少野生土沉香。此前中山市林业局通过对全市野生土沉香资源清查发现,中山市野生土沉香集中分布在五桂山桂南一带范围(石井坑为主),野生土沉香数量近4万株。而资源普查显示,中国野生土沉香存量8万株,中山存量4万株,占比近50%。

在种植土沉香方面,中山区域土沉香保有量达50万株。2011年底中山市被中国林业部产业协会评为“中国沉香之乡”。至2015年,中山境内人工栽植的土沉香达400多万株。

2

申请非遗保护传承沉香文化

在五桂山,有一批专门从事沉香生产和制作的村民,他们被称为香农。

今年67岁的周庆基便是其一。他从18岁开始跟随母亲幸章裕学习沉香知识,毕业后帮助母亲对沉香种子进行采摘、育苗、种植,并钻研沉香的结香过程。

周庆基在长期的摸索中发现,土沉香对治疗各种奇难杂症有效,特别是治疗癌症中前期效果良好。在与沉香打交道的近50年里,他抢救了160多名垂危病人,为很多人解除了疾苦。

土沉香所形成的沉香为《中国药典》所收载,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是紧缺的中药材。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区的桂南村,三乡镇乌合村、乌石村分布也较为丰富,另外,南朗镇翠亨村、南区梅坪大街后山等,也有土沉香生产和制作技艺的存在。

“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是百姓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及植物生长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传统技艺,对生产和制作土沉香这独一无二的产物具有创造性的意义。”五桂山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土沉香,促进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早在去年8月,五桂山就作出了将沉香申报为非遗的决定。

加工沉香木。

为此,五桂山加大了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积极争取中山市文广新局、中山市非遗保护中心支持帮助,还专程到东莞尚正堂国家级非遗“莞香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学习取经。五桂山还计划打造“沉香小镇”,在政府规划的层面对土沉香的生产与传统技艺进行整体保护,并与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达成初步意向,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加快推进高校与企业在沉香方面的产学研合作。

按照计划,五桂山将对辖区内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开展收集整理。今年,五桂山将打造中国沉香贸易集散地、沉香生态旅游目的地、沉香国际研发检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养生服务基地。同时,五桂山还计划筹建沉香博物馆,充分展示土沉香的历史文化价值,促使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精彩连连看☟☟

他租下家乡30余栋侨房,想用十年时间打造侨房博物馆!

南方日报与光华日报"联姻",让更多华侨华人感受广东魅力

善本藏富|植物中的钻石——沉香!价值可数倍于黄金

这位“文化传承人”继承了孔子的绝活儿

这是我们从"新金山"带回的礼物!160年前广东人就到那儿了

客从何处来!13位美籍华人回广东集体寻根,手捧族谱热泪盈眶

文字|高薇 李盛欢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龚春辉

校对|梁永忠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