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容桂这个名字是由以前的容奇和桂洲这两个地方合并而得名的,但你又知不知道容奇为什么叫容奇,桂洲又为什么叫桂洲呢?
跟小编一起去稳答案!
◎容奇
容奇古代本为西江支流边的一个小渔村,以境内容山、奇山两个小山岗得名。
明清时期称容奇堡,清末发展成为商业港埠。民国时期与桂洲镇同属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区级镇,1958年与桂洲合并为容桂公社,1959年分出为容奇公社,1961年5月起恢复镇的建制。
◎桂洲
相传起源于开村时扶宁岗上长有桂花树,人称“桂花洲”,后简称“桂洲”。
明清时期属桂洲堡及容奇堡马冈村地,小黄圃、高黎、东升三村属香山县;民国时期与容奇同属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称第十区,1956年起先后称桂洲区、桂洲乡、桂洲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2000年2月2日,撤销容奇镇、桂洲镇,合并成立容桂。
◎容桂
历史上,容奇有相当的工商业基础,缫丝业比较发达,而桂洲是半经济、半粮食作物区。改革开放后,发展至今容桂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富镇及工业重镇。现今容桂已形成智能家电、信息电子、医药保健、精细化工、机械模具五大支柱产业。
如今的容桂,不仅实力超群,颜值更是响当当,古典气质绝佳~
■长塘夜月
长塘位于四基村,亦称“叶地长塘”,约辟于民国9年(1920年)。塘周植柳,轻风摇曳,恰似碧波荡漾,白鹭飞鸣其间。塘头有凉亭点缀,潇洒飘逸。每当皓月悬空,清风徐送,静观花影波光,锦鳞游泳,如入仙境。
■青霄远眺
青霄阁位于狮山之南,巍然耸立,气势雄伟,游客登临其间,方圆百里,一览无余。狮山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冬无寒冻,夏无酷热。山上花木亭台,融为一景,极饶情趣。山下新辟花溪公园,榕阴桂影,葵雨荷风,颇具特色。
■溪桥初步
花洲第一桥筑于北关银河潭上,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是北关前往桂洲的第一座桥,为容桂古桥之一。桥头建有四柱牌坊,嵌“花洲第一桥”红石古匾于其上。石桥虽经多次重修,而南北通衢犹存,桥畔绿树婆娑,鸟语花香。
■文塔朝晖
文塔位于桂洲外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塔呈六角七层,高36米,每层均有石楣刻字,分别为:飞出上青霄、秀甲狮阳、聚奎阁、题名处、涵高下、凤鸣、灵照。字体包括楷、行、草、隶、篆,遒劲雄朴。现辟为文塔公园。
■容山书院
容山书院位于大沙浮岗下,现为容山中学校址。创建于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为广东四大书院之一。“容山书院”的石刻门额,乃清代书法家谢兰生所写,笔力雄浑劲秀。书院历经兴毁,尚存四株木棉古树,寿逾二百多载,枝干苍劲,堪称奇观。
■大凤来仪
大凤山又名凤岭,山体如凤,故以为名。山前牌楼重檐飞翘,雕梁画栋,雄伟壮观,上刻“大凤来仪”四字,两侧联云:“卧虎藏龙,崛起新城连碧海;翱鹏翥凤,腾飞古镇两青山。”为中国楹联学会杨秋所撰。山间茂林修竹,亭台楼榭,恰似蓬莱仙境。山上建有烈士纪念碑,四周松柏环绕,庄严肃穆。
■榕树生桥
树生桥位于容里鹏涌。明万历《顺德县志》已见记载。现今桥基下存留石匾一块,上刻“鹏涌桥乾隆乙未”字样,当为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之物。原桥圮毁已久,仅存两边桥基,桥东老榕树多条浮根凌空伸过对岸匝地而生,形成粗大的天然桥架和扶栏,乡人在上面铺垫木板以利通行,称为“榕树生桥”,蔚为奇观。是容奇古八景之一。
■雨花甘露
即容奇古八景之一的“禅院雨花”。1994年雨花寺重建后景色尤美。园中古井清澈,昔取其水泡茶,香洌可口。
白莲香远
白莲池位于金鱼岗之观音堂前,约建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为容奇古八景之一。1984年加建百步长廊、挹莲亭等,扩为白莲公园。
胜海飞虹
德胜海古称北潮海,江面浩渺,两岸岗峦起伏,雄扼珠江入海要道。改革开放后,容奇、德胜大桥相继在此建成。两桥宛如万丈飞虹,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