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书记探访古人类洞穴 | 原来1.4万年前,阳江古人类是这样生活的

阳江发布
+ 订阅

5日下午,市委书记陈小山到

阳春市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调研

了解该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情况

我们跟着书记调研的步伐

一起来涨涨知识!

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

位于阳春市陂面镇鹿村岗西南的独石山

洞穴是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山洞,高15米,宽2至8米,深40米,洞穴两端较高,中部稍低,面积约200平方米,该洞穴的洞口面向东南,临水近山,通风透气,光暗有之。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发现以来,文博部门先后进行了4次挖掘,共开探方五个,堆积层厚达2.8米,分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在每个文化层里都遗存着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发现包括石器、骨器和动物骨化石等1400多件,并发现旧石器晚期的“智人”牙齿一颗。

智人臼齿

1984年遗址出土的“智人”臼齿参加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在文化层中,遗留着大量人类食后所遗弃的螺蚌壳和动物烧骨化石。出土的大量文物足以证明这里是一个人类居住、生活了相当长时期、繁衍生息的古人类洞穴遗址。

部分出土文化遗物

出土的打制石器打制方法较简单,均用单面打击法,多没有第二步加工,器身保留部分砾石面,其中上文化层出土的少数有较好的修理面。下文化层出土的粗糙、不规整。

动物骨骼化石多为牙、骨,各文化层均有出土,其动物种属有:猕猴、犀牛、貘、水鹿、水牛、中国黑熊等。

部分出土文化遗物

1983年冬,北京大学用碳–14对兽骨化石标本进行年代测定,测定为上文化层距今14262年、中文化层距今15350年、下文化层距今16680年。

据此,独石仔洞穴遗址的年代

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至新石器时代初期

独石仔洞穴遗址

是我省目前发现的地层保存较好

出土遗物较丰富的

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

古人类洞穴遗址

称号

1979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昨天,陈小山走进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内部,仔细察看遗址相关情况,并认真听取工作人员对遗址考古发掘情况的介绍。

陈小山指出,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作为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

陈小山强调:

◆ 要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实际,做好遗址保护的整体规划;

◆ 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谋划建设遗址博物馆或遗址公园,切实提升遗址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 要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抓好遗址周边环境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使之成为我市文化旅游的独特名片。

市领导林锐熙、冯松柏,市直有关单位和阳春市主要负责人等参加调研。

来源 | 阳江日报、阳春市人民政府网

编辑 | 利岚清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