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考生如何报志愿? 10位高分考生这样回答

佛山大课堂
+ 订阅

今年佛山市三水区共有普通类考生3215人,3080名考生圆了大学梦,第一批上线464人,本科以上上线1920人,连续四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高职类报考持续升温,考生587人,363人上线。高分考生严宏昌、卢家宏、杨磊、刘艺妤、刘艺姮与学校校长合影。

自高考放榜以来,考生家长几家欢喜几家愁,成绩已是板上钉钉,如何填报志愿,不少人仍不确定。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甚至偶有一些极端事件发生。然而记者对三水区多个考生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多数家庭在填报志愿上充分尊重考生意愿,家长大多只是提供参考性意见。 
●学生:志愿选择以兴趣为主 
参与调查和受访的10名高分考生分别是三水区文科最高分杨磊,理科最高分/理综单科状元严宏昌,双胞胎高分学子刘艺妤、刘艺姮,数学单科第一名卢家宏,语文单科第一名胡洁恩、英语单科第一名陈晓琳、周茜、丁雨然、文综单科第一名胡文蔚。 
受访的10名学生中,男女比例1:4,全部来自三水中学,所有受访学生表示自己选择志愿最主要的因素是有兴趣,其次是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在专业选择方面,10名高分考生兴趣点较为分散,但热门专业如金融、经济、工商仍是热门选择,也有喜欢临床医院、地理科学、编程和语言类的。 
在理想大学中,10名高分考生中有6人选择广东省内大学,其中有4人选择中山大学,另外两人分别选择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也有学生选择武汉大学、上海交大。三水理科状元严宏昌总分623分,从小到大就是优等生,在三水中学三年不仅免学费住宿费,而且年年拿奖学金,中考时以全级第四名考入三水中学。“这次语文发挥不是很好,没有达到平均水平,总体比预期考得要差一些。”虽然是三水理科最高分,但是严宏昌对自己的分数并不太满意。平时喜欢玩英雄联盟的严宏昌的理想大学是上海交大,最想报读的专业是建筑设计。 
“最喜欢的英语,平时考试能上140分,高考英语133分。”文科最高分杨磊总分587分,她觉得自己高考算是正常发挥,平时成绩比较稳定。她的理想大学是武汉大学,平时喜欢看美剧、英文原著、英文字典的她最想报读的专业是语言类。 
此外,记者采访发现,10名高分考生中不少平时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尤其是单科状元,超半数认为自己是超常发挥。如语文单科状元胡洁恩是普通班学生,语文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日常考试没有考过120分;英语单科并列最高分周茜平时英语也是中等水平,考分130以下;文综单科最高分胡文蔚也是超常发挥,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考这么高分了。 
资深教育人士认为,中等水平考生一般心理压力较小,考试中做题心态更轻松,往往会发挥的比较好,同时一些中等水平学生如果有比较好的考试习惯,如书写端正、做题细心,往往能有惊喜。上述语文单科状元胡洁恩就写得一手好字。 
●家长:以孩子意志为主,提供参考建议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两代人在对事物的看法、认知、价值判断等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而这一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往往会凸显出来。近年来,一些极端新闻事件,如孩子与家长在志愿填报上存在巨大差异跳楼自杀,使得亲子关系成为填报志愿时的热门话题。

 

然而调查发现,10名三水高分考生中80%的人高考志愿与家长保持一致。在专业选择上,只有10%的人是受父母影响。访谈发现,这10名高分考生大多与家长“有商有量”,成长过程中也一直保持与家长良好的沟通。而家长对于他们也都比较放心,对于他们的选择比较尊重。 

数学单科状元卢家宏受受父亲影响,从小对数字比较敏感,一直以来他数学成绩都是接近满分。其父亲卢添洪是一名企业职工,也是一名数学爱好者,在卢家宏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家宏幼儿园的时候就能完成100以内的加减。”卢添洪介绍。 
在卢添洪看来,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自己的,父母只能给意见,决定必须孩子自己做。因此卢家宏一直在比较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遇到什么事情也乐于与父母商量、沟通。卢家宏印象最深的是文理分科时,由于自己的数学成绩很好,对于自己选择文科,很多亲戚朋友都不支持,但父母却很尊重自己的选择并给予支持。 
对于填报志愿,卢添洪根据孩子的成绩帮忙物色学校,虽然希望孩子能在广东省内读书,但是也只是给出建议,不帮忙做决定,专业方面则尊重孩子的意愿,“只有他自己感兴趣的才能学得好!” 
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虽然社会阅历丰富,但是知识水平不高,并不想用自己有限的经验为孩子“画地为牢”,而是希望孩子有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好的发展。高分考生家长邓颖池看来,孩子身体健康最重要,虽然自己对孩子没有很严的要求、很高的期望,但小孩自己却从小特别上进,学习上从来不用家长操心。 
令她特别欣慰的是,孩子的父亲在他中考前一周去世,三年高中自己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顾及他,但孩子从小到大都会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得很好,因此即使他平时回家玩电脑、打游戏,她也不会干涉。在填志愿方面,她也将保持一贯的作风,尊重孩子意愿,在旁提供辅助性建议。 
●专家:尊重学生意愿,综合研判共同选择 
7分考试3分填志愿。6月26日起,2017年广东考生正式开始填报志愿,今年志愿填报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时段为6月26日13:00~6月27日17:00,第二时段为6月27日20:00~7月1日20:00。 
6月27日,三水几所高中纷纷召开报考大会、举行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生一起进行填报志愿培训、辅导。从往年填报志愿来看,不少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 
佛山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舒悦博士认为,这是因为从家长的角度,家长在职业、成功等方面有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在孩子填报志愿时,会更多地考虑就业前景、资源等现实方面;而学生由于人生经验不多,更多的是从兴趣、爱好的角度来权衡。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佛山市家庭教育专家旷志伟介绍,从自己接触的案例和情况来看,考生与家长在填报志愿方面存在很多冲突的。这是由于很多学生在高中尤其是高三时主要精力都投入在学习中,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大多数人在高考前都是没有明确的选择。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比以前更多,自主需求和个性化特征也必要以往的学生要强很多。同时,很多时候,家长在把关的时候,只给意见不解释,因此孩子很难接受,会形成一定的分歧。 

在填报志愿时,到底应该听从家长的建议还是坚持自己的兴趣?10名三水高分考生中有80%的人表示会综合各方意见填报高考志愿,20%的学生表示会坚持自己的选择。现在网络信息发达,亲子双方应该充分运行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和资讯,如利用网上一些科学的职业测评做参考,进行客观研判、分析,结合孩子的兴趣、性格、特长做出最优选择。 

旷志伟则认为,在志愿填报上,应该以考生意愿为主,孩子才是去上大学的人,也是未来发展的主体,家长应该放低姿态,听取孩子的意见;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要将自己的阅历、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分享给孩子,让孩子对专业、职业有更具体的理解。 
■相关
调查:学习“瘸腿”的少,兴趣广泛的多 

本报针对10名高分考生设置了一份调查问卷,从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家庭关系、志愿填报等方面了解这些高分考生的一些共性特征。从问卷回收情况来看,这部分学生呈现出各科成绩相对均衡发展、课外综合素质较强的特点。 

本次选择的10名高分考生样本为文科、理科总分前五名,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单科最高分的学生。根据问卷反映,这10名学生均出自三水中学,其中男生2名,女生8名,女生占比例偏高。 

从考生各科成绩来看,整体呈现出各科成绩相对均衡的特点。10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存在某一单科成绩仅高于全省平均分10分左右,主要靠另外三科或两科成绩拔尖拉高整体分数;其他7名学生的成绩表现得相对均衡,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分数相当,不存在“瘸腿”现象。 
从综合素质培养来看,大部分学生除了学习成绩比较好,在课余还有较丰富的兴趣和爱好,部分学生还培养了一些特长。在问卷结果中显示,有9成的学生课余爱好以画画、篮球、游泳、看书、听歌、书法等休闲活动为主,课余生活相对丰富。而在特长方面,8成学生培养起自己的特长,有电脑、运动、画画这三方面为主。 
【撰文】张秀蓝 梁楚欣 

编辑 朱苏娇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