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上过《舌尖1》,它是老广味蕾中最深的记忆

侨乡广记
+ 订阅

竹升面是广佛地区的传统面食,是老广深爱的广式小吃之一。因为出镜《舌尖上的中国》成了美食中的“网红”,但竹升面为什么叫竹升面,你又知不知道呢?

原来,竹升面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大毛竹杠反复压面,而在粤语里,“杠”和“降”同音。你知道的啦,广东人逢“凶”化“吉”,逢“降”就化为“升”。于是,竹杠面,就成了竹升面。

早在民国时期,竹升面就流行于广、珠三角一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上一碗竹升面,曾是广东人大快朵颐的一种口福。

后来,在面条工艺机械化后,竹升面几乎销声匿迹……

师傅正骑在“竹升”上压面

时至今日,人力成本大涨,面馆大多已使用机器压面。然而,在佛山还有一家面馆,仍不惜工本,使用“竹升”压面,它就是始创于1936年的中华老字号“应记面家”。

做一碗竹升面看起来简单,但每个环节都很讲究。第一步,放面粉、打蛋,让面粉与鸡蛋充分融合。

揉面,手拌匀面团。

选用的“竹升”太粗则压得不均匀,太细会使面条没弹性,适中的“竹升”才能压打出来软硬适中的面食。通常手搓面处理后,用“竹升”压打约2小时。

切条过机,将压好的面团切成条状,通过机器压成薄薄的面皮。

把面皮叠起来之前撒上干面粉,以避免面皮之间粘结。

上辊。

再次过"竹升",来个竹升跳。

多面压皮。

下干粉。

再次过“竹升”。

翻皮。

切皮。

薄而有韧性的云吞皮出来了。

通过梳面机,细细的又有韧性的竹升面就出来了。

单单只有竹升面,略显单调。出了名懂吃的广东人在竹升面中加入云吞,成了“竹升云吞面”。制作云吞相当讲究,云吞馅选用猪腿肉,肥瘦搭配恰当,先用糖、盐、味粉擦过,使其味鲜身爽,加入芝麻末、鸡蛋黄等,且在每只云吞里包有一只大青虾,即包即煮,使云吞甘香可口,色鲜味美。

过冷河。煮制时,面条现打即用,炉火恰当,面水够清,逐碗落锅,过水后不带水,即煮即上桌。

配上由猪骨、地鱼、虾子等熬成的上汤,再配上数条韭黄,一碗美味的应记鲜虾云吞面出炉了。

而品云吞面也讲究一定的步骤,“先喝汤,再吃面,最后才吃云吞。”这样的品尝过程,能吃出面的筋道,而云吞经过汤水的浸泡后也会更加入味。”

面条韧性均匀、粗细适中,入口爽滑,蛋香浓郁,一碗竹升面,慰藉了老广的胃,也慰藉了老广的心,成为了众人记忆中的美味!

精彩连连看☟☟

这是我们从"新金山"带回的礼物!160年前广东人就到那儿了

南方日报与光华日报"联姻",让更多华侨华人感受广东魅力

海外华文媒体看广东,连连点赞!

快来看潮汕侨批书法展:全国最长和最短的侨批都在这!

客从何处来!13位美籍华人回广东集体寻根,手捧族谱热泪盈眶

几代人接力寻亲97年,马来西亚华人家族终回潮汕故土

来源|佛山文化

编辑|龚春辉

校对|张昕莹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