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未来几年,广东中小学教师培训有哪些具体目标和主要安排?老师们,快来看看广东省教育厅近期制定的《关于加强“十三五”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您关心的问题都有答案啦!
四大工作目标
★高质量完成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任务。
省、市、县、校四级培训统筹规划、互为补充,确保每位教师5年内完成360学时、每年72学时的培训任务。加强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省、市县(区)分别按教师总数1%和10%的比例开展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研修。
★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分科分段教师精准培训体系。
建立省市县校分级负责、分工明确的教师培训体系,根据教师类别、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学科特点开展分层分类、分科分段教师和校(园)长培训,构建分级负责、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具有学科特色的精准培训体系。
★加强省、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
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科研和电教等机构资源,鼓励地方构建“四位一体”符合地方实际的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或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为教师、校(园)长分层分类精准培训研修、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改革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实践”导向,推动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统一。
省级培训工作七大主要任务
★实施教师、校长高端研修,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广东省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开展卓越教师(校长)高级研修,实施“京苏粤”跨区域中小学卓越校长高级研修、“京苏粤浙”跨区域中小学卓越教师高端研修等项目;按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1%的比例开展骨干教师、校(园)长省级培养研修。
★开展乡村骨干教师、校(园)长省级专题培训研修。
落实国家和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开展乡村骨干教师、校(园)长省级培训,组织开展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转岗培训、幼儿园骨干园长培训、乡村骨干教师置换培训、多学科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等项目。开展薄弱高中校长专项培训。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工作开展紧缺学科教师和重点领域专项培训。
重点开展新课程改革和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开展督导、教研、科研、电教、实验教学、图书管理、高考考务、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专项培训。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骨干教师示范培训,为各地培养种子教师。
省级重点对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者进行培训,大力提升骨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培养“双师型”职业师资。
组织开展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校长高级研修等省级示范培训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教师、“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等专项培训。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职业院校和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拓宽教师、校长国际视野。
以名教师、名校(园)长、研训专家和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大出国(境)培训力度。加大引智培训力度,通过国(境)外教育专家送教的方式,集中提升中小学教师、校长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治校办学能力。
★加强培训者和管理人员培训,提升教师、校长培训专业化水平。
开展各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研修。开展教研员、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和继续教育管理者等培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负责人培训。
市县分级负责九大举措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的培训管理体系,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加强顶层设计,理顺培训关系,建立省、市、县、校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四级培训管理体系。
★加强市、县骨干教师培养,推动地方教育教学改革。
市、县要按中小学教师总数10%的比例开展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学名师培养。
★积极推进分层分类、分科分段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各地要区分教师类别、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学科类别等开展培训,构建分级负责、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具有学科特色的精准培训体系。
★城乡联动,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
建立城乡联动、对口帮扶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机制,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和校(园)长培训计划项目时,培训计划和名额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发达地区每年将不低于5%的培养培训名额用于帮扶市乡村教师。积极组织开展送教下乡、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等培训项目。
★积极开展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各地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分层分类分科分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机制,深入开展基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精准培训。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评比活动,做好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衔接。
★加强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长培训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各地要加强新任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新任校长(园长)完成300学时的培训任务;各地要加强校(园)长后备干部培训和校(园)长提高培训工作。
★围绕教改工作,积极开展各类专项培训。
分级开展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专项培训和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积极开展教育督导、教研、科研、电教、班主任工作、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和实验员专项培训等。
★加大教师、校(园)长出国(境)培训力度,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加强培训模式改革五大方式
★大力推动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个性化学习。
★倡导团队培训,促进教师互助式学习。
“十三五”期间,省重点建设400个名师工作室、100个名校(园)长工作室,各地市、县(区)也要结合实际建设本地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
★推行混合式培训研修,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广菜单式选学培训,进一步落实按需施训。
★加强远程培训,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
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四大途径
★加强培训体系建设。
建立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十三五”期间建设500所左右省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推动市、县建设2000所左右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建立专业化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建立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学科建设。
加强培训管理两大手段
★完善机制,规范培训管理。
推行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建立并完善学时学分登记制度,激发教师参训动力。
★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师培训管理的深度融合。
开发研制“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构建省、市、县、校四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互联互通的培训管理平台。
落实培训任务四大举措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完善政策,激发活力。
★加大投入、强化保障。
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足额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市、县级政府财政预算要按照不低于本地教师工资总额1.5%列支继续教育经费,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按照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加强监控、确保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