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那么在一所理工科大学中,法学专业又将与理工科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传统的法学本科教育模式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这样的做法难以培养出事务性人才,与地方需求脱节,不能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我们正在探索工法结合、商法结合的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尝试法律+理工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教育方式。”法律系主任郑玉敏说。
不破不立。基于地方理工科大学的文科专业,法学专业从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到培养适应东莞需要的复合型、文理交叉的应用型人才的不断探索和改革。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作为地方理工科高校中的法学专业,应着力于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专业建设方向应与学校发展智能制造学科战略相得益彰。
“工——法”和“商——法”的变术
如何让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与东莞法律事务对法律人才需要的适应度和契合度?“以复合性、应用性和地方性为人才培养导向。”郑玉敏说,“我们确定了一个学生就业岗位群定位,即以东莞为中心并辐射珠三角地区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务人才,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务工作。”
郑玉敏说,法学专业分别制定了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培养“商——法”复合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卓越法律人才班培养方案,培养“工——法”交叉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法结合、商法结合的方向和原则,从三个班级开始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如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增加开设经管类课程,在法学(知识产权方向)辅修学位班开设一半的知识产权实务课程,在法学普通班增加民商经济法课程比重,开设法学专业综合实训,民法案例实践教学项目型课程。
同时,法学专业也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训、综合实训、岗位认知、毕业实习、第二课堂等密切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法学专业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第二课堂体系,包括法律辩论赛、法学专业知识竞赛、法学经典读书会、新法解析会等的系列定期活动,有力助推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伦理的养成。近年法学专业重点落实了集中实习环节,实行统一管理的集中实习,切实把每个实践环节做实。
“高校——地方”和“高校——行业”的联合
法学专业建立了“高校——地方”和“高校——行业”联合培养法律人才机制。法学专业通过与行业院所和地方府签订合作培养和全面共建协议,充分利用地方和行业资源服务于法律专业人才培养,包括真实法庭进课堂,聘请律师、法官为学生开办讲座和讲授专业课程;根据地方法治建设需求改革专业课程,配合地方需要安排专业实习时间;法学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地方立法、地方法治发展研究,师生共同在镇街依法行政指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等等。实现了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与地方法治建设的深度融合。
据统计,法学专业通过与地方实务部门联合培养,聘请23位实务届人士为兼职教师,建立17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其中,与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广东省众达律师事务所、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东莞分会签订合作培养人才协议,与广东省众达律师事务所、道滘镇人民政府、横沥镇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同时,还通过校所合作、校地合作开发课程。针对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开设课程。比如和法院合作开发的模拟法庭课程实现真实法庭进课堂,从2013-2014下学年开始,由司法实务部门与法学专业共同合作开设,不仅实现法官、律师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实现了巡回法庭进课堂。东莞市中院、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都在东莞理工学院的模拟法庭开过庭,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院长陈斯、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长程春华都亲自挂帅开过庭;另一门课很经典案例判解是由众达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集体给学生们开设的课程,深受学生们欢迎。目前,法学专业还准备与东莞市人大法工委合作开出地方立法实务课程。
“经过多年的专业综合改革实践,法学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习基地、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郑玉敏说。在东莞理工学院2014-2015学年专业评估中法学专业被评为优秀。法学专业教师完成的“地方院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东莞理工学院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率99.32%,专业对口率71.92%。最近三年在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项8人次,司法考试通过率超全国平均通过率3倍。
学生说
尹江洋
东莞理工学院法学知识产权辅修双学位班班长
第一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第二专业:法学知识产权
就业专业: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我的主专业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当时选择法学知识产权作为辅修感觉很新鲜。由于法学知识产权的课程开设是针对实践性的,所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自己项目的与专利相关的事情,比如申请专利,权利交底书的撰写和与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的专利代理人沟通技术方案等工作我都比较熟练而且可以胜任;然后随着不断实践和深入,以点带面,院系其他做项目的同学或者一些老师想要了解一些专利的事情和申请专利,我也能利用自己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到他们,这一点使我自己也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且随着同学们对专利的兴趣的不断提高,作为桥梁,我也经常联系老师和外面的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和资深专利代理人,一起给理工科的同学来开讲座,不断提高同学的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而这些机会或者契机,都是通过学习法学双学位之后,慢慢积累然后创造出来的。
【采写】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