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雨雨雨!这个周末去哪里?小编找好地方啦!此前开平碉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你知道吗?中山碉楼数量仅次于开平!今天小编带你寻找中山特色碉楼!中山的碉楼民居建筑源于清代,盛于民国。
据说民国时总数达到3000余座,据不完全统计,中山目前有碉楼510座,主要分布在火炬开发区、南朗、沙溪、南区、东区、大涌、三乡等侨乡。
中山碉楼较多的沙边村
碉楼较多的村落多是,盗匪频频出没的侨乡。
和邻近五邑地区华丽多姿的碉楼相比,中山碉楼多数实用为主,体量不大、面貌粗朴、外型单一,也许因此价值未有得到重视,多处于凋零破败之中。
利民楼:顶配版神秘金库
在岐江桥旁几十米处,孙文西路后面,居然隐藏着一座堡垒级的碉楼——利民楼。
日报君按文史资料前去南基横街探寻,绕着门牌地址转了几圈,直到登上旁边旧楼防火梯,才发现这个建于民国时期的旧当铺址居然相当宏伟。
高六层的砖混结构碉楼,建筑第一层由混凝土浇筑,二层以上为青砖墙,据说部分砖头之间还夹有钢片。
当铺前门已被封住。现从后门出入,建筑内的楼梯为木制。
库充碉楼:五方保太平
库充村所处的位置,如今已是繁华都市。
由于村内小巷迂回,汽车难进,如果你步行或骑车进去,会发现这里保留了密度非常高的碉楼。
库充碉楼布局极具中山特色:开平碉楼一般会依照风水布局,通常是村里的最高建筑;而中山碉楼十分实用,是民国时期村民集资兴建,主要用于防卫。
碉楼像库充这样分东西南北中的村子,在中山很多。
有的上嵌门匾,阴刻“太平”二字,石匾上设拱形门楣,内饰瑞兽灰塑;有的带有花瓣形门楣,内有瑞兽山水等。
在库充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特色碉楼,就是和祖屋连在一起的连体碉楼,前低后高。
曹边碉楼:破败之美
南区是中山民国几大商业家族发源地,有不少精美的老房子自然不在话下。
最独特的是,在曹边村口的稻田中央,居然有一座破而不败的圆形碉楼,造型奇特,对比鲜明。
这座碉楼为什么不在村中而在稻田中央?究竟是毁于战火还是人祸?
这些联想让这座所剩无几的碉楼成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标。
沙田碉楼:无棱角有风骨
中山的碉楼以三层方形、长方形、梯形为多,其中又无趣地以方头方脑的灰土楼占绝大多数。
所以,当小编第一次看见沙田连安下街配有花岗岩门框大铁门的碉楼时,不禁为其圆润挺拔的身姿赞叹:这才是碉楼应有的范!
位于树涌社区沙田连安下街的这座碉楼,建于中华民国时期,2007年重修。
四楼瞭望台有垛口,外墙还雅致地配上了木棉花形状的灰塑。
珊洲村碉楼:与山水相伴
火炬区珊洲村碉楼,位于山坳中,山水相伴,十分清幽。
小鳌溪碉楼:八角圆顶最可爱
这个位于紫马岭公园旁边村里的小碉楼,是民国时期的四层建筑,八角圆顶似楼又似塔。
线条造型面目可爱,远看有点像《星球大战》里的机械人阿图(R2)戴上了瓜皮帽和穿上中式大褂。
这座碉楼内饰瑞兽花鸟灰塑,三层外墙窗户多为花岗岩窗框(土豪啊),四层八面均有拱形通风口,这种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及八边形的特点为中山境内绝无仅有,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