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中国第一个破世界最轻量级抓举纪录运动员叶浩波②

宜居石龙
+ 订阅

人物档案

叶浩波,中国举重运动员。1942年生,广东东莞石龙人。

1958年在东莞县石龙镇业余体校开始练习举重。

1959年被选入广东举重队,随后多次获得全国举重比赛冠军。

在1964年的广东省第三届运动会上,他以108.5公斤的成绩打破56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

1965年的第二届全运会期间,23岁的叶浩波先后以109公斤、113公斤、115公斤3次打破56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

他于1964年、1965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75年,叶浩波退役后任广东举重队教练。

2007年,叶浩波因病去世。

哥哥的奋斗史——不断刷新最轻量级举重世界纪录

叶浩波的弟弟叶浩棠说,哥哥叶浩波至今也是他们全家的骄傲。

△周恩来总理接见国家队运动员,其中有3名石龙籍运动员(前排左二陈镜开,前排左五陈满林,二排左四叶浩波)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石龙人陈镜开(图左)、陈满林(图中)、叶浩波(图右)并称“石龙三杰”。

1965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在当晚的举重比赛中,哥哥作为广东选手参赛,他连续两次刷新了最轻量级抓举112.5公斤的世界纪录,他的两项新成绩是113公斤和115公斤。

当他成功举起这两个重量时,坐满观众的什刹海体育馆内一片欢腾,人们热烈祝贺第二届全运会第一天就取得这项出色成绩。

当晚的抓举比赛中,哥哥叶浩波一上赛场就要求试举113公斤重的杠铃,第一次试举时就轻松地把它举了起来。经过称重,叶浩波体重为55.9公斤,合乎最轻量级选手体重在56公斤以下的规定。过了不久,场上纪录牌上亮出“一一五公斤”的字样。叶浩波斗志旺盛,准备再试,再创新成绩。他又一次把杠铃稳稳地举在头上,杠铃还未落地,体育场内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再称体重,是55.8公斤。

最轻量级抓举的原来世界纪录是日本运动员一关四郎保持的。一关四郎在1965年7月间以112.5公斤的成绩打破了哥哥叶浩波在1965年5月间创造的109公斤的世界纪录。但是,就在两个月后的9月11日,哥哥不仅夺得了这个世界纪录,而且还把这项世界纪录一下子提高了2.5公斤。

△当叶浩波走下赛场,观众为之欢呼

1965年9月的全运会举重项目最轻量级比赛结束后,新华社记者对哥哥进行了专访,我记得他当时谈到了自己在比赛前后的一些细节。

在两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当天晚上,哥哥彻夜未能合上眼。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后的喜悦和兴奋,荣誉感和一种新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几个月来走过的曲折的道路突然呈现在他的脑海里。终于,他清醒地对自己说:“一定还要牢牢记住两个月前的经验教训,不能再自满保守了。”因为在1965年7月,日本运动员一关四郎不仅打破了叶浩波保持的109公斤抓举世界纪录,而且还一下子提高了3.5公斤。中国人的名字又在抓举世界纪录名单中消失了,这使叶浩波感到极大地震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抓举的世界纪录,我一定要再夺回来!”哥哥叶浩波又暗暗地下了这个决心。在那以后,叶浩波和他的教练员带着问题不断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汲取思想力量。他终于逐渐认识到:世界纪录被别人夺去是件坏事,要赢回来也没那么简单。

在哥哥分别以抓举113公斤、115公斤刷新世界纪录的第二天,他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再次翻开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哥哥想到:运动员的“运动年龄”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一定要抓紧有限的时光,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最轻量级比赛结束后的几天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哥哥坐在什刹海体育馆的观众席上观看举重比赛,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此后的比赛中,哥哥一直朝着金牌、朝着打破世界纪录的目标冲击。

在1973年南宁举行的全国检测赛上,哥哥夺得举重项目次轻量级冠军。       在1973年连云港举行的全国比赛中,哥哥夺得举重项目次轻量级冠军。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若要转载本文,应提前告知本号,获得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宜居石龙”,否则一律举报抄袭并追究法律责任。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