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遵义市,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国酒茅台等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白酒文化产业。然而,近年来遵义的产业“大军”中又跃出了一匹“黑马”——辣椒。
红遵义,红辣椒,红天下。作为家中餐桌上“常客”的辣椒,已经发展为遵义各大产业中的重要一极,和红色旅游、白酒文化并驾齐驱。
辣椒规模200万亩
稳坐地级市“龙头”
中国辣椒看西南,西南辣椒看贵州,贵州辣椒看遵义。目前,遵义辣椒种植面积现已达200万亩,占到贵州全省产量的40%、全国产量的12%,居全国7大辣椒主产区首位。
据人民网报道,位于遵义新蒲新区的虾子镇辣椒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辣椒专业市场。2016年,该市场销量达到15万吨,市场交易额超过30亿元,畅销海内外。
遵义市果树蔬菜工作站站长毛东是辣椒产业发展壮大过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2016年,遵义各地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种植地级市。”毛东介绍说,整个辣椒产业有基地、有加工、有市场,全产业链已具规模。
▲遵义辣椒产业区域分布图
当前,遵义逐步形成了中部区域90万亩朝天椒、灯笼椒、小米椒等为主的干制和加工辣椒原料产业带;东部区域50余万亩团籽椒、指形椒、二荆条等为主的泡脚原料产业带、北部区域和西部区域50余万亩朝天椒、线椒为主的鲜椒产业带。
大基地规模种植
新型经营主体涌现
遵义辣椒红,红出一片天。虾子镇村建中心主任、虾子辣椒市场办公室主任娄丹东告诉记者,在辣椒收获的秋季,遵义很多地方将会出现一道别致的风景——道路两旁的田野里、山坡上,一片一片的“红云”,漫山遍野,蔚为壮观。
“这几年辣椒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娄丹东介绍,上市旺季,一摊摊晾晒着的辣椒,就像一条绵延不绝、蜿蜒向前的“红色河流”,是虾子镇这个辣椒重要集散地的“地标”。
▲2015年遵义市50亩以上辣椒基地分布图
时下正值6月份,田野里“翠意盎然”。绥阳县农鑫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承权站在新移栽的数百亩辣椒田里,踌躇满志。
“过去种植粮食,每亩毛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除去种子农药、人工投入等开支后,亩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流转土地种植辣椒和其它蔬菜,每亩纯收入1万元以上。” 这位种植了多年辣椒、“掌控”1000余亩土地的理事长高兴地告诉记者,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不少农民从事辣椒种植。
▲农鑫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承权
钟承权介绍,农鑫蔬菜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成立以来,共流转周边村民10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辣椒、西葫芦、茄子等经济作物。而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则进入合作社工作,不仅拿到了土地租金,也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
如今,在遵义的山间地头,通过种植辣椒,带动周边村民富起来的合作社不断涌现,为遵义辣椒产业的迅速崛起夯实了基础。
遵义市农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100亩以上辣椒种植基地580余个,覆盖面积38.5万亩,涉及种植户14.6万户,规模分布于全市140余个乡镇。
机遇与挑战并存
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大面积的辣椒种植,标志着遵义辣椒产业规模已成,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然而,在辣椒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种植上,遵义仍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山地种植辣椒,水肥条件差产量低
遵义的辣椒多分散在边远山区,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施肥不科学,防病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多数地区种植多以常规种为主,优良品种少,品种退化严重,产品质量不高,科技在辣椒产业化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严重制约了辣椒产业的发展。
7月4日,中国遵义,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农财网通承办,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指导下,“接力新长征沃土万里行-2017中国土壤生态修护暨农技推广大行动”系列活动第六站将“聚椒遵义,论道辣都”。
活动将针对如下议题进行探讨:
1、中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辣椒优势品种引进与选育
3、辣椒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南北辣椒流通新形势分析
5、辣椒优质高产施肥方案
6、鲜椒冷链储存与深加工
7、土壤现状与改良措施
8、辣椒特色品牌打造
爱辣的你,快来报名!
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