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可以坐在城市的写字楼里朝九晚五,如今却时常往返于斗门的乡村之间,与村民拉家长里短。她说她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
他是一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没有在法庭上唇枪舌剑,他选择了村居法律工作的繁琐,他说调解村民纠纷,除了“一张嘴”,更需要“两条腿”。
他们是法律顾问进村居的代表,这样的身影,在斗门每一个村居都能见到。统计显示,49名村居律师,覆盖了斗门126个村居,仅去年累计接待群众来访咨询就达到1.7万人。
解决类似土地承包、家庭邻里矛盾、财产纠纷、民间借贷这些农村地区常见的问题,已成为村居法律顾问的日常功课。而有了他们的参与,基层的社会治理也更为顺畅。“只要‘法、理、情’到位了,农村工作也就基本都能做好了,让问题真正化解在基层。”斗门区司法局基层股股长赵寿康说。
A 回家乡当“顾问”的斗门姑娘
在斗门镇南门村,提起驻村法律顾问,村民都会想起那位身着职业装、一头干练短发形象的“斗门姑娘”。
初见黄素红,一身都市白领装扮的她上午刚从市区赶来,而下午又将返回市区,继续其律师事务所内的工作。穿梭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是她成为村居法律顾问后的日常状态。
2015年,黄素红所在的广东中晟律师事务所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承接了斗门镇的“法律顾问进村居”的服务项目。而她本人则负责斗门镇斗门村、南门村以及八甲村这三条村的法律顾问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律师,同时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斗门镇人,黄素红很高兴能够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服务村民。“律师走进村居,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在法律的轨道上去解决争执,保障权益。”
但是,与坐在律师事务所里处理民商案件完全不同,“下乡”之后的黄素红面对的不仅仅是纯粹的法律问题,更多的是邻里口角、家庭矛盾和感情纠纷,零碎而繁琐的工作超出了她的想象。
曾经有一次,因为空调主机排风口的安装方向问题,两户邻居恶语相向,上演了一出私自打砸空调主机的闹剧。经过耐心劝导后,黄素红从“相邻权”以及私人财产在法律上应有的保障的法律角度,对双方进行耐心劝解,避免了闹剧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我们不仅仅承担专业法律顾问的功能,还扮演了普法员、调解员、社工等角色。”“身兼多职”的黄素红笑着说,这对于自身的沟通能力是极大挑战。所幸的是,“斗门人”的身份拉近了她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操着一口斗门方言在村里“拉家常”,成为了黄素红工作场景中的一个独特镜头。
工作中也会有头疼的事,比如被误认为“拉偏架”,就常令黄素红感到委屈。“这要求工作方式既要讲法律,也得通情理,耐心倾听村民的诉求,设身处地为他们出主意,才能让矛盾双方都信服。”
如今的黄素红在村民的眼中,不再是初来乍到的“小姑娘”,而逐渐成为具有专业法律背景、既权威又公正的“老朋友”。去年,因为工作表现出色,黄素红更被珠海市司法局评为“十佳村居法律顾问”。在黄素红自己看来,农村的平台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B 基层调解全靠“腿”和“嘴”
相比起年轻律师黄素红,已是广东暨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赵维春更早地投身到斗门的农村工作中。对于村居法律工作的琐碎,他深有体会,也早有心得。“驻村居律师的身份代表了专业、权威,同时也要用让村民容易理解的方式去开展工作,让他们真正地信任你。”
今年4月30日正值“五一”节假日期间,同时也是石龙村进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大日子。一大早村居律师赵维春便驾车来到了他挂点的莲洲镇石龙村,准备见证新班子的诞生。
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提供法律支持,是斗门驻村法律顾问近日工作安排中的一件大事。为此,他们早早在各村组织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讲座,在选民登记、推选选委会、提名投票候选人、正式投票选举等每个阶段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操作、严格把关。
“村民对选举热情很高,驻村律师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对依法选举新班子的信心。”赵维春说,如村居律师现场派发联系卡片,若村民对换届选举程序等方面存在疑问,可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及时与村居律师联系或反映情况。
赵维春常说,“走访”“调解”是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靠的是“两条腿”和“一张嘴”。“跑得多了村民就记住你了,把事情说透了很多时候也就没必要上访和起诉了。”在赵维春看来,不管问题有多细小,把工作做“细”了,总能看到解决的希望。
与其他的驻村律师一样,赵维春也把自己的电话向挂点村居的村民公开,平时不在村里的时候,村民可通过电话进行法律咨询。“虽然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量,但来自村民的咨询电话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被需要’。”
“在不少村民的眼里,律师所提供的意见具备专业性和独立性,是值得信赖的。”赵维春说,律师进村居的形式对社会综合治理有着积极意义,能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事例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他希望,律师进村居的工作能够在斗门长期进行下去,让律师与村民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建立信任,使农村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下和谐发展。
C 超95%村民希望保留法律顾问
统计显示,目前斗门已建立126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站,去年,49名挂点律师累计接待群众来访咨询3450批次16916人,参与人民调解68宗。此外,接受电话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协助选举、参与法律援助等内容也贯穿在村居律师的日常工作中。
在斗门区司法局基层股股长赵寿康看来,执业律师参与法律顾问进村居工作,不仅保证了工作的专业性,也体现了第三方社会力量介入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多方利益、较为复杂的纠纷中,律师顾问专业的解释引导普遍较易得到基层群众的信任。
法律顾问进村居,是斗门加强平安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市、区财政保障下,斗门区司法局通过统一组织招投标购买社会服务,实行一年一招标,中标的律师事务所将派驻法律顾问进村居挂点工作,每位法律顾问负责2到3条村,除每月3天左右的驻村办公时间外,还接受村民的电话咨询。
“在基层司法所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挂点村居的律师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调解、普法等工作,并深得村民的信任。”赵寿康表示,从最初的没有人在意,到最近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5%的村民希望保留村居法律顾问,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
“全能型”的工作,对村居律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事实上,斗门也曾一度出现驻村居律师频繁更换的情况,致使工作开展不够顺畅。为了让“下乡”律师更加安心地开展工作,去年10月,珠海全市村居法律顾问经济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村居每年不低于1.5万元,另外还设有约3000元的浮动绩效奖励。
斗门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斗门正建立法律顾问进村居全覆盖网络,不仅要实现法律服务进村居,还要入户,让村居组织及村居民不出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免费的法律服务。
按照计划,接下来斗门区司法机关将加强与公安沟通协调,确保村居法律顾问与村居警官工作联系机制联合真正发挥作用。同时,鼓励律师到村居时,不局限于坐班等待服务,而要多到村居民家中走访交谈,与村民“打成一片”,努力营造良好的基层法治氛围
■相关
1—4月斗门刑事案件
同比下降近五成
大力整治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突出问题,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斗门区综治暨平安创建工作重点之一。笔者从斗门区平安办获悉,通过加强专项打击工作,今年1—4月,斗门区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8.2%,刑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46.6%,降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刑拘各类犯罪嫌疑人人数同比上升12.4%,逮捕数上升9.9%。
与此同时,斗门区还有意识地加强犯罪防控,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其中,在斗门镇开展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市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成效。通过实现网格化、信息化管理,2016年以来,斗门镇村(居)网格员发现问题36个,其中30个通过手机APP处理完毕,6个正在处理,通过微信群收集问题90个并全部成功处理。
针对目前群防群治队伍功能单一,覆盖面广但人手紧缺的现状,斗门计划将功能分散的网格员进行资源整合,拟合并为统一的综合治理网格化队伍。“原来单个网格员的覆盖区域被大大缩小,同时适当增加网格员的数量及其工作内容,将有效提升整个队伍的工作效率。”斗门区平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此基础上,网格员队伍还将与村居治保主任等进行协调联动,注重加强村居警官、村居法律顾问、驻村“两委”干部和治保主任间的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四位一体”的联防联动工作模式和机制。“就是把各行各业中的从业人员和社会组织发动起来,让其成为社会治安基本要素掌控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弥补专业力量和专业手段的不足。”
●撰文:董谦君 吴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