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铝”转型升级冲刺千亿市场,可借鉴采纳哪些经验建议?

南方日报

6月5日,佛山市三水区召开铝加工行业发展提升座谈会,邀请企业、协会、专家、科研机构一起出谋划策,谋求打造面向高端产品的千亿铝加工产业集群。“铝加工行业是朝阳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水必须抢抓机遇,打出政策服务的‘组合拳’,推动三水铝加工行业提升发展。”三水区区长胡学骏说。

此次座谈会由三水铝加工行业协会牵头举办,如此高规格的行业座谈会在三水并不多见。三水也借此向外界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通过推动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存量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为今后三水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大的产业动力。

据统计,目前三水铝加工行业拥有近300亿元的产值,三水铝加工企业在建筑铝型材领域深耕,在工业铝型材领域打开一片蓝海,并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进军。面对不断扩容的产业规模和市场空间,三水铝加工产业正加快向产业链下游产品延伸,打造铝加工产业集群。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上,三水铝加工产业又有什么经验和建议值得借鉴和采纳?

位于三水区工业园的兴发铝业配备3600吨挤压生产线。(资料图)

市场

未来三水铝产业产值或超千亿元

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铝消费量达到3402万吨,预计到2023年,国内铝消费量将增加至4668万吨到5093万吨之间。截至目前,三水区铝加工行业已经集聚了近100家企业,带动行业近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并且在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但目前三水铝型材生产量仅约为100万吨,与国内铝消费增速相比,三水区铝加工行业的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

三水区铝加工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少红说,就产品品类而言,现在整个铝行业80%的企业还是以建筑材生产为主,工业材普及偏低,高端工业材使用欠缺,航天航空方面更有待打造,具体到三水,能够从事工业型材生产的企业仍局限在少数优质大型铝企;从产业链角度考虑,目前三水铝企仍集中在生产型材环节,以属于铝型材深加工环节,技术门槛较低的铝型材门窗生产为例,仅南海区就有1500多家,而目前就算是整个三水铝加工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只有100家左右的体量。

三水区铝加工行业协会会长刘允棠表示,随着材料工业轻量化发展时代的到来,铝加工行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他预计,国内铝消费将从2016年的3402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4668万吨到5093万吨区间,未来三水铝加工产业在原料贸易、生产型材以及型材贸易等环节将分别有200亿元、300亿元和150亿元的产值空间,型材深加工环节或将有450亿元的产值。

基于三水铝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三水区区长胡学骏在三水区铝加工行业发展提升座谈会上提出,各部门和企业要明确,铝加工行业是朝阳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水必须抢抓机遇,打出政策服务的“组合拳”,推动三水铝加工行业提升发展。

产业

建链补链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

在三水近100家行业企业中,主要环节为型材加工及相关细分配套。在三水铝加工产业链条较短的现实下,将产业链理念融入三水铝产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广东省有色金属学会铝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水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熊映明博士表示,铝产业链包括矿山、电厂电解铝,铝锭、铝棒制备,原料贸易,生产型材,型材贸易,型材深加工,辅料化工,设备配件等环节,由于南方在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上未具竞争力,而产业链后端环节市场空间巨大,因此三水在打造铝加工产业链时应聚焦原料贸易以后的环节,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根据三水区铝加工行业协会统计,目前三水铝加工行业拥有近300亿元的产值,但这只是产业链的一小部分。在原料贸易环节,若三水能够辐射周边市场,可有200亿元的潜在贸易市场;在型材贸易环节,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是南海区依托专业市场,型材贸易年销售量超过100万吨;而在型材深加工环节涵盖模板、汽车、装饰、建筑、电子智能等领域的应用,更是铝加工产业链延伸的关键所在。

“三水能否成功打造铝加工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关键。”刘允棠说,三水工业园区目前有兴发、澳美、银正等多家铝企进驻,铝型材加工产业配套成熟,产业工人、技术管理人员集聚,市场营销网络成熟,因此可依托三水工业园区打造有色金属专业园区,同时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三水危废处理和环保技术服务中心,实现铝加工产业的绿色发展。

“打造铝加工产业集群,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熊映明说,在打造产业载体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做好规划,并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在企业引进和培育方面,政府可考虑通过持股或优化融资渠道等方式,为成长型企业提供厂房、解决融资难等发展瓶颈;在存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政府可出台奖补政策,助企业解决技改资金难题等。

产品

成品、部件成产业链延伸关键

在广成铝业的生产车间内,数十个铝模板即将完成最后组装,准备出厂。广成铝业自2011年开始加工生产铝模板,并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强强联合,成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广亚铝模研发中心”,专注于建筑铝模成套技术研究和应用,现已迅速发展为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租赁、代管、翻新、回收、培训、施工、融资等业务的全产业链铝模综合服务商。

在广成铝业的生产车间内,数十个铝模板即将完成最后组装,准备出厂。

“铝模板占公司产品的份额已从原来的5%提高到目前的10%。”广成铝业有关负责人说,凭借现有产品体系和过往的工程施工、咨询与技术服务经验,广成铝业获得了《铝合金模板》行业标准的编制资格,产品也登上了“全国建筑物资租赁承包行业推荐产品名录”,并首次把全新的拉片系统应用于海外市场,顺利抢占先机。他认为,随着标准高效、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消费观念的盛行,铝合金建筑模板已成为铝材行业中的朝阳产业,前景广阔。

在三水,越来越多的铝型材像广成铝业一样,逐步从低附加值的建筑型材生产,走向建筑工程、交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铝型材领域,同时加快往成品深加工领域迈进。如位于三水工业园区内的兴发铝业,目前其建筑铝材和工业型材的销售比已经达到7:3;目前澳美铝业的建筑铝材和工业型材的销售比更达到了3:7,在英国的市占率达到10%以上,产品包括铝型材衣柜、橱柜,iPad等电子产品外壳,飞机平台等。与此同时,银正铝业、合辉铝业等企业也在试水铝型材系统门窗。

“型材深加工成产业链延伸关键所在。“刘允棠也是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三水分公司总经理,他以铝型材栏杆举例,将一吨铝锭加工成铝型材的加工费为5000元,而将一吨铝锭加工成铝型材栏杆的加工费可以达到11500元,若是生产技术门槛更高的工业型材部件,相应的产品附加值更高。一般而言,铝型材深加工的产品附加值是型材生产的2—5倍。

技术

技术改造破解人力成本瓶颈

在业精机械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研发人员正忙于对第二代全智能铝型材挤压生产线系统进行调试。业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广谦近期也忙于和同在三水工业园的诺尔贝机器人公司负责人磋商,改良用于全智能铝型材挤压生产线的机械臂,以提高机械臂动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据了解,业精全智能铝型材挤压生产线系统可将整条生产线的所有设备,包括铝棒加热炉、热剪、挤压机、牵引机、滑出台、模具炉等,集中在一个中控台控制,中控台配备了一套功能强大的工业平板电脑,不但可以简单、准确地操作控制整条挤压生产线,更可以储存挤压相关工艺的所有数据信息,并直接与企业的ERP管理系统连接,提供实时、真实、全面的工艺数据。

谈起全智能铝型材挤压生产线系统的研发初衷,谭广谦透露竟是因为一起工人离职事件。他说,传统的挤压生产线都是靠技术骨干、熟练工人人为地操控,以至于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出现因老员工的离职导致停产的情况。业精有从事加工生产铝型材,此前就有一位技术骨干被同行以高年薪成功挖角,导致部分生产工艺标准下降。因此,公司痛定思痛开发全智能铝型材挤压生产线系统,减少对熟练工、技术骨干的依赖。

事实上,三水铝加工行业在自动化程度低,劳动相对密集的现状下,随着老一代生产工的离去,产业工人短缺的问题正越发严重。铝加工企业纷纷通过技术改造,走上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如兴发铝业已投用一条铝型材自动包装线。在近几年,澳美铝业用于技术改造的费用超过4000万元。

在企业技改热情高涨的背后,是省、市、区政策的红利释放。同时,三水技术改造已经覆盖到陶瓷、建材、通讯、铝材制造、管材制造等领域,区内能源、非金属矿物制品、塑料制品、造纸及纸制品等转型升级需求比较迫切的行业,技改力度都比较大,涉及资金上亿元。在企业自主意愿与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下,三水铝型材加工企业找到了一条以技术带动产品质量提升,破解人力成本上涨的发展之路。

环保

建危废处理中心实现绿色发展

铝型材生产工序复杂,涉及到熔铸、挤压、表面处理、喷涂等工序环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生产铝制品1000万吨以上(含板带),消耗化学药剂100万吨以上,耗水1亿吨以上,产生废渣100万吨以上,排放废水1亿吨以上。随着三水加快推动铝型材产业发展,环保问题也成为了三水铝型材加工行业日益关注的问题。

熊映明建议,三水在打造铝加工产业链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三水危废处理和环保技术服务中心,实现铝加工产业的绿色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熊映明建议由废水废渣项目承担单位中科院有机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与本土企业合作,共建三水危废处理中心,专业处理碱渣、酸渣、锡渣、镍渣和铝渣,转化成工业化学品,实现废渣资源化利用;以三水危废处理中心为依托,组建环保技术服务中心,服务铝加工企业在线回收废渣,严格实行渣的分类回收;同时培训环保技术人员,打造环保团队,为本行业绿色制造储备人才。

三水区副区长姜岳新表示,包括三水区危废处理中心和环保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还有产业载体进一步体制扩容,要结合在一起研究部署。三水区区长胡学骏要求,各部门和企业要明确铝行业是朝阳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水必须抢抓机遇,打出政策服务的“组合拳”,推动三水铝加工行业提升发展。


■他山之石

龙头引领滨州打造

千亿铝产业集群

山东滨州涉铝产业起步于2001年,当时原铝产能只有3.3万吨,仅仅十多年的时间,形成了以魏桥创业集团为龙头,以创新集团、盟威集团、渤海活塞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为支撑的涉铝产业集群,使滨州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铝业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2015年,滨州市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实缴税金占全市总量的15%左右,吸纳就业10万多人。氧化铝境内产能1400万吨,分别占到山东全省、全国的70%、20%以上;电解铝产能636万吨,分别占到山东全省、全国的78%、16%以上;各类铝型材加工能力700多万吨,分别占山东全省、全国的65%、14%以上。目前,滨州市铝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贡献地方财政收入、吸纳就业均占到全市的10%左右,已成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地位举足轻重。

事实上,在滨州铝产业集群加速发展的过程中,龙头带动成为关键。期间,台湾六丰、河北立中、中信戴卡、北汽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先后落户滨州。当地引进的总投资138亿元的北汽集团零部件轻量化基地项目也是滨州招商史上最大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又引进了投资19亿元的江森启停电池项目。2016年,魏桥创业集团与山东创新集团合作,计划投资50亿元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型铝型材工业园,生产铝围护板、模板,各种交通用铝面板等产品。

“十三五”期间,滨州提出要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铝产业要达到5000亿元,占到了四大集群的一半以上。2017年5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下发了通知文件,通过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落实政策保障措施等,支持滨州等地打造高端铝产业集群。

【统筹】王伯乐 

【撰文】林洛峰

【图片】林洛峰

编辑 朱苏娇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