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会区双水镇小冈村,大大小小的香厂从沿街大路向各个村庄延伸,空气中时常飘荡着香的味道。
这一传承了600多年的非遗文化,是双水镇“中国香业产业基地”的标志,也是“小冈香人”的骄傲:方圆30平方公里的区域,集聚了800多家制香企业,年产量约占全国的40%。
△小冈香 资料图
小冈香,曾经有过辉煌和荣耀,也有过没落和迷惘,但沉淀在这里的文化基因却从来不曾退却。审视这样一个拥有着深厚底蕴的产业,必定绕不开代代相传的从业者们,戴瑜就是其中一位重要推手。
戴瑜的头衔很多:中国香会副会长、广东省沉香协会常务副会长、新会双水镇小冈香业联合会副会长、宝骏国际小冈香业城董事兼总经理、蓬江香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看来,“小冈香人”这个标签将伴随他的一生。
出生于制香世家的戴瑜一直与香为伴:他从小便掌握传统手搓香制作技艺,临危受命接手濒临倒闭的蓬江香厂,瞄准养生市场积极转型,与他人联手打造高端香业平台,大力推动香道文化深耕文创产业……如今,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戴瑜依然为小冈香的发展冲锋在前。
△小冈香 资料图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冈香。”不是一句简单的宣言,而是戴瑜这一批“小冈香人”与香不可割舍的那份情感,是对香坚定不移的那种信心。
“在大健康时代,我们只要做好品牌、养生、文化这‘三味真火’,应该能为小冈香开创一条新的复兴之路。”戴瑜自信地说。
5岁掌握传统手搓香制作技艺
一脉“香”传
戴瑜与小冈香的缘分,用他的话说是“自打娘胎里就结下的”。
“自明朝开始,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制香的,至今已经600多年,我是闻着香出生,伴着香长大,依靠香成长的。”他笑道。
出生于制香家庭,戴瑜从小与香接触,耳濡目染,加上家人的悉心指导,他5岁就掌握了传统手搓香的制作技艺:制骨(竹签)、打粉、配粉、搋粉、搓香、刮香、晾晒、着色等手搓香的制作手法,他每一种都掌握得很熟练。
戴瑜回忆说,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香厂里制香的阿姨每天靠制香能赚5到6元,他的速度比阿姨们都快,可以赚7到10元,他从那时候起就知道香是宝贝,靠制香能为自己赚足够的零花钱。
△小冈香 资料图
虽然和香有很深厚的感情,但戴瑜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却与制香无关。
1998年从冈州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戴瑜和朋友一起在肇庆合伙做生意,后来又到江门的一家公司学习跑业务。
戴瑜说,毕业时,父亲并未马上要求他接手家族的香厂,而是允许他去外面闯荡一番。“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父亲当时估计也是这样的想法,如果一开始就将我局限在制香这个行业里,靠着家族的庇护,也许我能活得更潇洒自在,但人的思维、视野一定很受局限,而且抗压能力也会比现在弱很多,经不起风浪”,他说。
在外打拼的那段时间,戴瑜吃了不少苦。“在江门跑业务的时候,我每天骑着一辆摩托车,辗转于蓬江、新会、鹤山、开平和恩平等地。”戴瑜说,他现在能吃苦耐劳都是跑业务的时候锻炼出来的。
除吃苦耐劳的品性,在外闯荡的经历也让戴瑜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经商之道,他说:“打工时,因为‘旁观者清’,更能看清楚一家企业需要什么,另外,在跑业务过程中,我懂得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沟通和相处,这些都成为我以后做生意宝贵的经验。”
△小冈香 资料图
瞄准大健康产业开发养生香
转型升级
2003年初,在外闯荡约4年时间的戴瑜,在父亲的要求下,回蓬江香厂工作,担任业务经理。
“2002年底,父亲希望我回香厂工作,并明确表示如果我不接班,他和大伯将考虑关停蓬江香厂。”戴瑜说,蓬江香厂是他父亲和大伯合伙开办的,但因为制香这个行业工作比较辛苦,当时家族里的年轻人都不太愿意接手,老一辈觉得香厂后继无人,有了关停的想法。“我从小在香的陪伴下长大,听到养育自己长大的蓬江香厂将被关停,心里很舍不得,于是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他说。
△小冈香 资料图
蓬江香厂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生产卫生香,戴瑜刚进厂时,香厂的业绩不是很好,年产值约100万元。“2004年起,我基本接手整个香厂的运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香厂的市场占有率。”戴瑜说,当时小冈香发展还比较零散,大家的品牌意识也不强,“我想改变这种现状,通过树立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
2004年起,戴瑜先后注册了“蓬江”、“好运”、“天慈”、“顺发隆”、“财利好”、“金品”、“八星”等多个商标,同时进一步增加蓬江香厂产品的种类,并积极开发海外市场。目前,蓬江香厂年产值已经接近400万元,比戴瑜刚接手时翻了4倍,其产品包括檀香、神奇显字香、无烟香、微烟香等多个品种,销售范围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还进一步延伸至新加坡、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和部分欧美地区。
带领蓬江香厂积极转型的过程中,戴瑜偶然发现了新商机。“2003年,刚进香厂工作的时候,压力很大,经常失眠,试过很多方法都不奏效,后来有朋友介绍我睡前点沉香,果然睡得很踏实。”戴瑜说,自此,生产养生香的念头就在他的头脑中形成,2010年他成功注册“百益堂”,专门运营养生香。
在戴瑜看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养生的产品,所以,养生香无疑是未来小冈香发展的趋势。
△小冈香 资料图
从2003年形成初步想法,到2010年开始运营,为何准备这么长时间?戴瑜说他一直在学习。“养生香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不同的香材有不同的作用,沉香安神,但檀香提神,而且每一种香料都有很多种不同的功效,光学会辨别就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戴瑜说,比如沉香,不仅分生香和熟香,而且产地不同、油脂含量不同,品种也不一样,“刚接触养生香时,曾花冤枉钱买了假沉香,后来我专门拜了师,交学费跟台湾几位懂养生香的师傅学习,自己学懂了才敢开门做生意。”
目前,百益堂已经在宝骏国际小冈香业城开设了门店,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养生香,搭配着古色古香的香座,颇有味道。店内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养生香很受客人欢迎。
此外,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戴瑜也不忘借助外力开发新产品。他们正与法国一家香水公司合作,希望能够将香水与小冈香融合,研发新的产品。
△小冈香 资料图
打好品牌、养生、文化三张王牌
复兴之路
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小冈香的制作技艺也于2013年入选第五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小冈香已经成为新会乃至江门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小冈香业内开始抱团合作谋求产业发展,戴瑜等人抱团搭建宝骏国际小冈香业城这一大型的宗教文化用品交易平台,目的就是进一步打响小冈香的品牌。
走进宝骏国际小冈香业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冈香”这句标语,让人不禁感受到小冈香深厚的底蕴和广阔的市场。这是戴瑜与另外三位合伙人投资建设而成的,是一个高端香业市场,将打造成中国传统香业文化体验、香道养生文化相结合的生态旅游景区,未来将发展成为集运输、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物流产品交易平台。
2016年,宝骏国际小冈香业城正式建成开业,并于当年10月顺利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新会)香文化博览会,围绕“养生用香、家居用香、文化用香”,朝着“品质+标准+产业链+互联网+文化”的现代健康养生方向发展,打造小冈香广阔的产业前景。
与此同时,新会区围绕小冈香的转型升级,推出了《新会小冈香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开启香产业的2.0时代。
“新时代下,作为传统产业的小冈香该怎么发展、往什么方向走,是我们这些‘香二代’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戴瑜认为,在机械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小冈香经营模式面临冲击,企业多但分布零散所带来的问题开始凸显。
即便如此,戴瑜对于小冈香未来的前景仍充满信心。
△小冈香 资料图
“我觉得香业现在刚刚进入一个爆发期,重点是找准对的方向,守着原先的路子肯定不行,我个人觉得要抱团合作,打好品牌、养生、文化三张王牌”。他说。
在品牌上,打造高端香业市场平台是当务之急。戴瑜指出,双水香业虽是全国同行业的最大基地,但在宝骏国际小冈香业城成立以前,双水镇并没有高端的香业市场平台,小冈香的市场正被边缘化。基于此,戴瑜与其他三位“香主”抱团合作建立宝骏国际小冈香业城,并以此为载体举办各类香文化博览会,进一步打响、树立小冈香的品牌。戴瑜认为,小冈香要进一步强化品牌,就需抱团合作,以产业的集聚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继而实现产品品牌的升级,这是小冈香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思路。
在养生上,发展养生香是小冈香未来的趋势。“除树立品牌外,另一个重点就是要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卫生香的市场仍保持增长,但养生香增长速度更快,每年的增幅约30%。”戴瑜告诉记者,除了自己成立了“百益堂”外,他还于2013年联合其他几家制香企业成立了冈州香业公司,专门从事养生香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已经研发了手工檀香皂、檀香精油等很多天然养生产品,还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香精油提炼生产线,年产量可达10吨,“以精油为基础,可以衍生出很多养生香产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未来这一块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在文化上,小冈香的文化也必须加以深挖。戴瑜认为,焚香、品茶、插花和挂画,是我国古代“四大雅事”,中国用香已有6000多年历史,未来,他希望以宝骏国际小冈香业城为载体,将香道表演及传统制香的过程加以展示,让每个游客都能深入了解小冈香的传统、历史及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形成旅游特色。他说,小岗香业城正在积极申请国家AAA旅游景区,同时香业协会与当地政府正邀请研究机构,撰写关于小冈香业发展的专著。
今年8月,第二届小冈香文化节将继续在宝骏国际小冈香业城举行,致力打造小冈香广阔的产业前景和挖掘巨大的全球市场潜力,新会这艘“香业航母”又将重新起航。
来源:江门日报新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