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照相技术后,照片成为了我们留住记忆的工具。在蜿蜒前进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亦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史料。如今,回看十年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的江门,它又是怎样的光景。
自去年江门市老照片有奖征集评选活动开始,市档案局共收到7101张老照片,记录着近百年间侨乡的城市变迁及发展建设历程,清晰、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的江门。藉“6·9国际档案日”之际,江门市档案局举办“侨乡风云 百年记忆-江门老照片征集评选活动成果展”,从热心市民的捐赠中精心挑选出极具时代意义的312张老照片制作成展览,并免费对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分为三大部分:“解放前”,重点反映五邑先辈为解放江门而浴血奋战;“新中国时期”记录五邑各地庆祝解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描述了城市面貌的高速变迁。记者从中精选部分,先让大家过过瘾。
◆地标篇
台山汽车站
新宁(今台山)铁路建于光绪年间,1909年通车,作为新宁铁路地标及总站,宁城火车站参照美国西雅图火车站而建,同时兼顾西班牙建筑风格以及中国传统的瓦顶,独特的风情一直为侨乡人所津津乐道。铁路被毁后,宁城火车站改作台山汽车站,继续使用。可惜的是,在1995年,这座历经日寇炮火及数次政治运动的“活化石”被拆毁。我们也只能通过照片想象它往日的动人风貌。
蓬江大桥
每一个江门人都曾经走过的蓬江大桥,全长601米,一共有11个拱,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而排列,大拱跨越南北两岸。 “蓬江大桥”是第一座连接江门河南河北两岸的大桥。它的建成,结束了江门河南北两岸靠渡船来往的历史。
1997年扩建竣工后,两岸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在记者的童年记忆中,每天在大桥上费力蹬着自行车载我回家的爸爸的背影,就像脚下的大桥一样宽厚坚实。
潭江大桥
潭江大桥连接新昌和长沙两岸,最初只是一座浮桥,土木结构,简陋却大大方便了开平人。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潭江大桥亦经历了数次的改建扩建,从土木结构变成钢筋混凝土,桥面也越来越宽广。
图为通桥之时,开平人兴致勃勃地排着队走过这改建的潭江桥。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位于开平市中部潭江之滨,今昔对比,除了河堤边的树木被尽数砍掉,整体而言数十年来竟无太大变化,清一色的骑楼在夕阳照耀下更显独特风情。
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珠江三角洲西岸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在最初创办之时曾遇到很多困难。当时的江门刚升格地级市,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在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合力支持下,资金得到了初步解决,这也拉开了改革开放后五邑港澳乡亲、华人华侨第一次支援家乡建设的热潮。
◆生活篇
粒粒皆辛苦
外公外婆经常说起,当年他们还在生产大队的时候,每当粮食收获以后,都要以生产队为单位上缴公粮,这个时候,谷检员会细致地检验进仓粮谷。每一颗粮食都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自然希望能顺利通过谷检员的验收。
50年代的文艺青年
一直很好奇,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年代,我们那时还年轻的爷爷奶奶们是怎样度过漫漫长夜的。噢!原来他们平时也有组织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你来弹琴我来唱歌,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嘛!
70年代的学霸
学霸这种生物,存在于每个年代。一个人不够,还要拉着一群人“组团”一起当学霸。竹影、灯光,透着照片都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书香气息。好想要一个能陪读的朋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虽然面对面却是拿着手机各自玩。
紫茶路的记忆
紫茶路原为紫坭村耕地,土名“紫围”“茶田基”。1927年筑公路,各取一字,定为“紫茶路”。紫茶路与常安路相连,无论周边新建多少商场,这里至今仍是江门旧城区中最热闹的步行街。一到夜晚,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各式小吃、烧烤的香味让你整个人都笼罩在浓浓的烟火气中。而早在1964年,这一带便已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台山街头舞狮
每逢节假日,或者一些重大庆典活动,台山人总要请上舞狮队来助兴,民众也乐得热闹一番,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狮子”也能灵活地摇头摆尾、上蹿下跳,怪不得连骑楼上的住户也纷纷探出头围观。
看了以上照片,你是否意犹未尽?即日起,市民可在工作日上班时间前往江门市档案局二楼观展,周六、日需提前致电办公室预约。江门市档案局李科长表示,举办老照片征集评选活动的意义在于对市民手中的老照片进行抢救性征集和技术性修复,尽可能收集、保留近现代江门珍贵历史记忆。另一方面亦是为了丰富馆藏,填补近现代江门图像志的空白。
【记者】郑琦
【图片】江门市档案局供图
(特别鸣谢张丽云、吕坚立、陈立民、邓永昌、张敬亭等热心人士无偿提供照片)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