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菜”,据说它比人参还要补!一般东坑人都知道哦~近日,坑姐了解到,我镇正积极为东坑阴菜申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使东坑阴菜这一传统技艺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我镇还制定了阴菜种植和制作传统技艺五年保护计划!
阴菜由来
东坑阴菜作为东坑传统药膳和饮食文化的重要載体,据传从明代起东坑人就有阴菜种植和制作的传统习惯并延续至今,可见其在不同的历史农耕习俗变迁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早已根植人们的心里。
阴菜是用一种被东坑人称为“耙齿菜”的萝卜,采用阴干的方法制成的一种驰名特产,是极补之物。人曰:“阴菜此物,珍贵无比,参茸不易也”,故素有“东坑人参”的美誉。
(“东坑阴菜”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卢国华)
在“阴菜”主要传承人卢国华家中,阴菜成品用瓦缸装盛,上面放了几块陈皮密封,当前,正是阴菜晾晒的季节,华叔就把每一缸阴菜都翻晒一天,接着再密封贮藏。华叔表示,保存得当的阴菜可达数十年之久,而且药用和营养价值也十分高,所以,贮存阴菜这一环节很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从事阴菜生产和制作的村民已寥寥无几。华叔希望这份技艺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一代比一代好。
今年,东坑镇积极为东坑阴菜申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阴菜”的营养价值
由于阴菜的风干方法较为特别,与一般菜干晒干不同,阴菜是先晒干,后将其转移至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阴干,所以能较好地保存了它的营养成分。阴菜外表呈褐色,长度与人参类似,拇指粗细。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阴干,本来含水量大十分饱满的萝卜变成树根一般的阴菜。而且随着阴干时间增长,其颜色还会越来越深,它的药用价值就越高。
和牛肉同煮有去肝火、益肺养颜、健胃消食、止痰化咳、利尿的功效。还有一些中医常用阴菜来医治小孩的百日咳病。
耙齿菜的种植
种植耙齿菜,每年在农历七月中旬播下种子,农历九月是收割的季节。将其从地里拔出,割去绿叶,注意不要破坏耙齿菜的表皮。然后将其放在太阳下晒干,晒干后转入没有太阳照射的屋檐下,让干燥阴凉的风将其进一步风干。
东坑人在晾晒的时候,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从土里拔出来的耙齿菜,在晾晒前不可用水洗。种植者说假如洗干净了,会把耙齿菜弄伤了,这样就不好了。只有这样,耙齿菜的营养才不会随水分蒸发,最终很好地留在阴菜里。要知道,近50公斤耙齿菜仅能晒出2公斤阴菜。
有趣的是,耙齿菜这种萝卜还有些“认床”,只能在东坑这个地方种植,假如放到其它地方种植,耙齿菜就会生长得很瘦弱。村里老人说,这个与东坑的“龙气地”有关。
东坑特色“阴菜美食”
东坑阴菜因其风味独特,东坑人在阴菜的食用上,创造了丰富的、经久不衰的“饮食文化”。以阴菜为主题的阴菜牛展汤、阴菜铁板骨、阴菜蒸排骨、阴菜蒸肉饼、阴菜萝卜柴鱼花生粥等,形成餐桌上阴菜的系列特色美食,是东坑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在众多的阴菜食谱中,要数东坑阴菜牛展汤最有名。
别具特色——阴菜牛展汤
味道:清香扑鼻 口感:清甜润喉
美食点评:啖一口驰名的阴菜牛展汤,阴菜的精华融汇在汤水中,味道咸淡适宜,甘香无比,清甜润喉,既有着萝卜干的鲜香,又有着牛肉的野味,让人回味无穷。
材料解码:鲜牛腿肉,阴菜两三条,黄豆少许,几片烤姜。
食用功效:去肝火、益肺养颜。
中西合璧——阴菜铁板骨
味道:酱香浓郁 口感:肉嫩爽滑
美食点评:阴菜爽口,牛仔骨肉质嫩滑,酱香浓郁。牛仔骨吸收了阴菜和芡汁的浓郁香味,吃下去还有淡淡的陈皮清香萦绕口中,口感醇香,让人吃了齿颊留香。
材料解码:牛仔骨,阴菜切成条状,豆鼓少许,黑椒少许,几片陈皮。
哗~原来好野就在我们身边!
记得回家就叫阿妈用“人参”煲翻煲靓汤补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