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二人”奥尔德林现身中国,87岁的他新目标是登火星

南都原创

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第一个踏上月球并留下脚印,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从此被高光笼罩。

跟在阿姆斯特朗身后出舱的巴斯·奥尔德林(Buzz Aldrin),成为第二个踏上月球的人。许多年来,媒体最爱的问题之一是,没能成为登月第一人,你遗憾吗?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奥尔德林的故事,在登月返回后戛然而止。与那段广为传颂、妇孺皆知的历史相比,奥尔德林此后的生活,影响力着实有限。然而,动态的他,远比已固化的历史片段有趣得多,丰富得多。

65岁,他出席《玩具总动员》首映礼,因为主角"巴斯光年"的灵感源自他的名字。72岁,有人指责当初的登月是骗局,他回以老拳。83岁,他出版书籍,畅谈火星探索的可能性。86岁,他前往南极旅游,一度因身体状况紧急撤离。

今天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87岁的他再度谈起火星计划,眼神灼灼。

▲登月之后,奥尔德林一度抑郁。图来自奥尔德林推特

以中国的标准来看,奥尔德林实在不像87岁。他满手戒指和手环,一天能发好几条推特。他在全世界飞来飞去,跟成千上万的人分享过去和未来。出席活动时,他往往穿着带有自己名字和登月图案的 T恤,即使穿正儿八经的西装,也要配上全是星球花纹的领带。

奥尔德林的名望来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登上月球表面--事实上,他们当年差点没能回家。完成任务离开月表时,奥尔德林没有按标准方式操作,导致飞船无法启动。情急之下,宇航员都会随身携带的毡头笔帮了大忙。

"我制服的肩膀口袋中有一只毡头笔,为了防止尝试失败,我把倒计时程序提早了数小时。我把笔插入断路器开关原来所在的小开口中,我确信这把笔可以充当临时开关,我们将离开月球了。"奥尔德林晚年在书中回忆。

即使人类首次登月已过去半个世纪之久,奥尔德林仍因此被铭记。"每回出门都有人跟我说,当年我登月时他们在哪。这位空乘当时在奥地利。"5月25日,奥尔德林发布了一张和空乘的合影,配上如此推文。他还添加了定位,是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

出席 NASA 活动、出席博物馆活动、出席慈善组织活动、出席商业品牌活动……昔日的登月英雄,俨然成为社会活动家,风光无限。

▲图来自奥尔德林推特。

鲜有人知的是,英雄也曾迷失方向。奥尔德林曾在自传中披露,1971年从NASA退役后,他觉得生活失去了目标,患上抑郁症,并开始酗酒。期间,他接连结束了两段婚姻,还曾靠推销汽车谋生。直到遇上第三任妻子,他的生活才逐渐好转。

昔日的颓废生活似乎没有在奥尔德林身上留下明显的痕迹。在全球航天探索大会现场,他看起来精神很好。人们包围着他,即使是在他用餐时,也频频有镜头向他对准。

登上月球之际,奥尔德林感慨眼前景象是"华丽的苍凉"。后来他对媒体解释,"华丽"是指人类成就,"苍凉"是指月球。没有空气、一片漆黑、每个月一半炙热一半寒冷的月球,简直是最荒凉、最缺乏生气、对人类最不友好的地方,不适于人类生存。

与月球和辉煌的过去相比,奥尔德林更愿意谈论的是火星和未来。他透露,关于登陆火星一事,自己已经琢磨了30年了。2013年,他还出版了《火星任务》一书进行专门阐述。在他看来,与其花费巨大财力精力重返月球,不如尽快执行火星登陆计划。他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成功登陆火星,而是建立基地,使人类能够在火星上永久居住。

"我们应该在地面上做好细节上的准备,然后把人送上月球,让他们在月球上完成航天器的组装和测试。如果成功,那些人就可以接着去火星了。我的方案是,每26个月发射一次,每次发射3个火星登陆器,每个登陆器里6个人。"2014年,奥尔德林来中国参加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时,对媒体如是说。

▲奥尔德林在2017年全球探索大会。冯群星 摄

奥尔德林曾经判断,人类将在首次登月后70年内登陆火星。后年,也就是2019年,就是人类首次登月50周年。他坦言,自己可能看不到人类登陆火星的那一天了。即使有生之年内这个机会来临,自己的年纪也不适合再做航天员。

不过,奥尔德林仍在不断完善着他的设想。据媒体报道,他已经与普渡大学开展合作,并证实了其设想的可行性。他在本次全球航天探索大会的演讲很学术,题为《循环飞行器登陆火星路径》。演讲PPT 密密麻麻,用各种颜色标记着飞往火星的分解任务。奥尔德林说,考虑到任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他希望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都能参与进来。

▲奥尔德林带来的密密麻麻的 PPT。冯群星 摄

"如果大家有任何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与我联系。每个人的思想都有闪光点,我也期待着与你们沟通。让我们共同前往火星吧!"演讲结束,奥尔德林振臂一呼,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采写】南都记者 冯群星

编辑 陈梅玉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