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并存让农民“又爱又恨”
农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农膜主要分为棚膜和地膜。2015年,我国农膜使用总量达260多万吨,其中地膜用量为145万吨,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不过,这项技术让农民“又爱又恨”,随着地膜覆盖技术普及和应用,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目前,全国农膜回收率不足2/3。2016年,农业环保部门对甘肃部分区域的监测结果显示,所有监测地块都有不同程度的废弃塑料农膜,每亩残留量多达5-14 公斤,污染隐患相当严重。
由于现有膜栽生产技术措施不到位,治理措施未能及时跟进,致使面源农业污染加剧,造成“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农膜使用利弊
该技术应用扩大了玉米种植区域,北界北移2-3个纬度,播种时间提前5-10天,每年增产玉米100亿-150亿公斤,贡献了相当于全国玉米总产量的5%-8%。
此外,地膜覆盖使西北内陆棉区迅速扩大,棉花播种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不到全国棉花总面积的10%上升到现在的近40% ,每年增产棉花150万-200万吨,贡献了相当于全国棉花产量的20%-30%。
在蔬菜生产上,更是由于这项技术应用而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地膜覆盖优点众多、作用巨大,可以提高地温、抑制地表水分蒸发、抑草灭草、抑盐保苗、增加冠层下光照均匀程度和增加反射光等功能,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抗御不良环境,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热、水和养分,促进种子萌发和作物生长
正是由于地膜覆盖解决了“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墒、用好用活天然降水”,以及春季低温和积温不足等生产难题,使其成为广大旱作区抗旱节水增粮的主推技术。
然而
残膜弃于田间地头,被风吹至房前屋后、田野树梢,影响村容村貌,造成视觉污染。不仅如此,地膜残留导致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受阻,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肥力下降,导致作物出苗慢,缺苗断垄的现象严重,地膜残片还会导致一些优质饲料秸秆(花生)无法利用,且不合格地膜里的塑化剂是一种环境激素,会引发人体内分泌生殖系统病变。不仅如此,当农膜积累多了以后,许多农民则用一把火点燃,火烧带来的是更加严重的污染。
农膜有多种颜色,不同颜色的膜有不同的功效。
农膜回收政策落地,收哪种膜?
近日,农业部印发《农膜回收行动方案》,要求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
2017年,在甘肃、新疆和内蒙古启动建设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通过2—3年的时间,实现示范县加厚地膜全面推广使用、回收加工体系基本建立,到2020年,全国农膜回收网络不断完善,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区域重点及技术措施——
(一)西北地区
该地区主要覆膜作物为棉花、玉米、马铃薯。
棉花:新疆棉区全面推广使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发展地膜回收农机合作社,推进地膜机械化捡拾回收。
玉米:甘肃旱作玉米区全面推广使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建立人工捡拾专业服务队,示范推广机械化捡拾回收,培育专业化回收企业,提高回收效率。
马铃薯:全面推广使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在做好人工捡拾回收的基础上,部分地区示范应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机械化捡拾回收。
(二)东北地区
该地区大田主要覆膜作物为玉米、花生。
玉米:突出地膜使用减量化,探索实施地膜使用区域适宜性评价制度,推广生育期短、地膜依赖度低的玉米品种,逐步减少地膜覆盖面积。
花生:推广应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重点采取机械化回收作业的方式推进地膜捡拾回收。
(三)华北地区
该地区主要覆膜作物为棉花、花生、蔬菜。
棉花:突出地膜使用减量化,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减少地膜覆盖面积。
花生、蔬菜:推广应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重点采取地膜机械化捡拾回收,部分蔬菜种植区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应用。
(四)西南地区
该地区主要覆膜作物为烟草、玉米。
烟草:全面推广应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落实烟草企业地膜回收责任,在重点推动人工回收作业的同时,推进小型机械化捡拾,部分地区可推广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玉米:在大力推动捡拾回收的基础上,突出地膜使用减量化,推广应用一膜(两)多用技术。
由此可见,在未来,将会建起全方位的农膜回收政策,并推出相应的补贴措施,且会出现农膜由谁生产则由谁回收的局面,例如在甘肃、新疆选择4个县探索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由地膜生产企业,统一供膜、统一铺膜、统一回收,地膜回收责任由使用者转到生产者,农民由买产品转为买服务,推动地膜生产企业回收废旧地膜。
“白色革命”带来巨大效益,但农膜污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带来巨大的影响。图:农膜污染影响大呼唤农机来帮忙。
且不说农膜污染问题,你知道农膜该怎么选吗?农膜该如何选择呢?
如何分辨农膜好坏呢?蔬农可以从以下七方面来分辨:
(1)高透光农膜透明度好,而一般农膜颜色发白、发雾。
(2) 优质农膜耐候性好,在寒冷的冬天,仍然保持很好的柔软性,而一般农膜则变硬,稍一折就会有白痕。
(3)耐久性农膜拉力强度高,如剪一小条,拉伸时可伸长6~7倍,仍不会断裂,一般农膜则发脆。
(4)防流滴膜用水喷时,水珠呈片状,而且沿膜壁下流。
(5)保温性膜当被拉伸时,拉开的地方会变白,在变白的地方如反复拉,则又透明,说明高保温,一般膜则无此效果。
(6)防积尘农膜无粘性,铺膜方便,而且用水喷膜面时,集水呈小水珠,而一般农膜粘性强,膜与膜会粘在一起,不易拉开,易沾尘。
(7)散光性好的农膜透过太阳光时,光线柔和分散,而一般农膜则有直射的感觉。
农膜有多种颜色,不同颜色的膜有不同的功效——
黑色膜:杂草严重的地块或高温季节栽培夏萝卜、白菜、秋黄瓜、晚番茄,选用黑农膜效果最好。
紫色膜:适用于冬春季温室或塑料大棚的茄果类和绿叶类蔬菜栽培,可提高品质和产量。
黄色膜:据试验,用黄色膜覆盖,芹菜和莴苣植株生长高大,且抽蔓推迟;豆类生长壮实,可促进黄瓜现蕾开花,增加产量1到1.5倍。
红色膜:能充分满足水稻、玉米、甜菜等农作物对红光的需要,使其生长旺盛。红色农膜培育的水稻秧苗生长旺盛,甜菜含糖量增加,胡萝卜直根粗大,韭菜叶宽肉厚,收获早、产量高。
蓝色膜:主要适用于水稻育秧,有利于培育矮壮秧苗。还可以用于花生、草莓以及菜豆、茄子、甜椒、番茄等蔬菜、瓜类和其它经济作物,可较好地起到防除杂草的作用。
银灰色膜:主要适用于夏秋季蔬菜、瓜类栽培,能改良品质,有良好的防病、防蚜虫和白粉虱的作用。
怎样储存旧农膜?
对使用过的农膜,搞好回收储存,可以延长农膜使用寿命,提高农膜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此,对已用过的农膜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回收储存。
(1)不论是温室膜、大棚膜、小拱棚膜还是地膜,只要有再利用价值的,都应及时回收。农膜覆盖利用期一过,就是回收的最佳时期,要立即回收。回收过程中动作要仔细,尽量减少农膜破损。
(2)先将回收的农膜除去附着的杂质,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阴凉处晾干。晾时要扯上绳子,将农膜在绳子上展开,用夹子固定,防止农膜接触地面和滑落,直到晾干为止。
(3)晾干的农膜及时取下,抚平皱折。然后用光滑直立的木棒或纸棒卷起来,切忌折叠,防止受折部位破裂。
(4)存放地点要阴凉、干燥、通风,避免日晒、雨淋,防止农膜霉烂变质。
(5)存放农膜的上面不宜堆放其他东西,以免重压导致农膜相互粘连。
(6)农膜不要与化肥、农药等物一起存放。
源于网络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转自农财网种业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