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是龙舟之乡,龙舟竞渡历史悠久,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赛龙舟,不但可以渲染节日气氛,有利于吸引海外侨胞回乡观光、增强联络感情;还可以吸引外地游客来新会旅游、促成投资或慈善事业,整体提高新会的知名度,可谓一举多得。
看龙舟赛,吃龙舟饭
新会人的端午节很惬意
潭江自西向东流,汇入新会银洲湖。数百年来,在流经新会多个镇街的河道里,每逢端午的龙舟赛,都见证着新会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华。这片遍布水网的宝地,不仅孕育出新会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孕育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龙舟精神”。
龙舟竞渡闹端午,是新会人迎接、庆祝端午佳节的一大盛事。一到端午前后,各种赛事轮番上演,海外乡亲、港澳同胞、本地群众蜂拥而至,挤满一河两岸,驻足吆喝、观赛助阵。
5月27日,省第二届传统龙舟争霸赛开锣,由此拉开了新会端午龙舟竞渡的帷幕。来自全省12支龙舟队在大泽牛勒河上演“猛龙过江”。接着,端午节当天,新会各地的龙舟赛犹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司前圩镇、大泽牛勒村、罗坑镇潭冈村和和平村,会城天马村、天禄村和东甲等地,纷纷上演各式龙舟竞渡。
其中,司前镇的龙舟赛阵容鼎盛,共吸引18支龙舟队、700多名运动员参赛。当天的赛事以“九龙巡游”开场,18条龙舟分传统龙舟竞渡和快龙竞渡进行。一时间,大埗头河上赛龙夺锦,锣鼓喧天,吸引了近2万群众到场观战。
天马村龙舟赛则是8支男子队与6支女子队组队双双对决,尤其是各村小组自发组队参加比赛的女子龙舟队,天马“凤艇”赛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端午节,能吸引人、最激动人的还是赛龙舟。扣人心弦的龙舟竞赛,已成为端午节中最热烈的一项庆祝活动,体现了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焕发出心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昂扬斗志。
当那号令声一响,水中的龙舟就像出海蛟龙斩波劈浪,舟里的健儿在较劲,岸上的乡亲在鼓劲,那吆喝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声声入耳,交汇成一曲撼人心肺的交响乐章。对于参与者来说,龙舟竞渡活动,不仅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体育活动与民俗活动,从中你能领悟到龙舟所寄寓的一种精神,团结协作,奋勇争先,力争上游;对于岸上的观赏者来说,龙舟竞渡是众人同乐、和谐相处的载体。
作为新会人,跳水世界冠军余卓成在看了大泽的龙舟赛之后很有感触,他认为,家乡的端午龙舟竞渡不仅有群众基础,还体现了一种充满正能量的团结协作精神。“看到这么多年轻人齐心协力参与其中,我觉得很棒。这样的体育竞技活动,应该多多推广。”
看完龙舟赛,还吃龙舟饭。食龙舟饭是乡村的大聚餐,是传统的社日宴饮的继续。在新会,龙舟饭宴会开支款项来源,主要是村内工厂的企业老板,各热心人士等捐赠及港澳同胞的赞助。至于烹饪,则由村民中挑选多名业余烹调高手作“候镬”(即厨师),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全体村民宴开百席,每席有菜十余碗(碟),有鸡、鸭、烧猪肉、炆鱼等。“扒仔”(即赛龙舟运动员)与村民兴高采烈一起吃喝,虽无鲍参翅肚,倒也大鱼大肉,颇具豪情!
省第二届传统龙舟争霸赛精彩纷呈
大泽牛勒河上看“猛龙过江”
龙腾端午节,舟连侨乡情。5月27日,大泽镇首届龙舟文化节的重头戏——广东省第二届传统龙舟争霸赛在大泽牛勒河激情上演。
新会大泽镇是江门“首个龙舟文化之乡”,比赛所在地牛勒村则是首个龙舟“体育特色村”,这里民间赛龙舟、赛龙艇已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群众基础广泛。
比赛所在的大泽镇龙舟文化公园,占地5000多平方米,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舞台、观礼台,观众席等设施,是在原有牛勒村全民健身公园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的。该公园依牛勒河而建,多年来是大泽镇举办龙舟竞渡的活动地点,这两年更是承办省传统龙舟赛事。
本次比赛活动,共吸引来自新会、中山、佛山、珠海等地的12支龙舟队参加,比赛设立赛道3条,赛道长280米,比赛分初赛和决赛进行。12时05分开始,4组初赛在大泽牛勒河激烈进行,近万名观众把赛场周围围得水泄不通。
河道里,锣鼓震天,龙舟扒起,劈波斩浪、水花飞溅。河岸上,观众卖力助威,放声欢呼,为各自支持的队伍鼓劲加油,一阵阵的锣鼓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落,现场气氛紧张、刺激、热烈……
由于初赛采用“三驳水”方式进行,船上的运动员需在折返点前用力压桨以减慢龙舟的速度,再快带转身向前划桨,龙舟队员整齐、灵活的动作得到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声,不过,也有一些队伍在折返点摘牌时失误,卫冕冠军基达队就因此痛失决赛资格。
经这一番激烈的角逐,佛山祈泓友谊龙舟队、中山曹步龙舟队和新会司前增边龙舟队进入了决赛。经过“四驳水”的来回,中山曹步龙舟队发挥出色夺得冠军,佛山祈泓友谊龙舟队、司前增边龙舟队分获二、三名。
龙舟赛,有胜负,更是一种同享同贺的节日情怀。所有参赛队伍都获得烧猪一只,庆功酒一酲,带回去和队友好好庆祝。
新会天马龙舟赛
男女老少齐上阵,人人都获文明奖
5月30日,端午节。下午1点,新会会城天马村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正式开锣。这个因小鸟天堂而闻名的村子,如今端午节龙舟赛在本地也颇有名气。
每年五月初五,天马村都会邀请十里八乡、友好单位到天马河参加龙舟竞渡,欢庆佳节。天马龙舟竞渡更是打破传统,成立了女子凤艇队,让广大妇女也能参与到传统端午活动中去。本地人口口相传:到天马看龙舟竞赛,除了可以欣赏传统的男子龙舟队,还可以一睹女子凤艇队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实在不能错过。
让外人较为诧异的是,新会天马村虽然是一个临河而建的村庄,具备了举办龙舟赛的地理条件,但在2006年之前,不要说龙舟赛,就连龙舟,村里也没有。
以前,天马村的人每逢端午节到别的地方走亲戚,看别人划龙舟,村民们心生羡慕:我们村也要搞两条龙舟来比赛。村委会听到不少村民的提议,认为村里确实应该在端午节当天举办龙舟赛,让村民也能高兴一番。于是在2006年,天马乡亲公益联谊会出资,购买了两条坤甸木,然后村民自己动手制作出两条龙船。
天马的龙舟赛一经开办就在周边产生传播效应,过万名观众蜂拥而来,赛场两旁的河边站满了人。天马村各个村小组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名次不重要,图的就是开心;看见村民的澎湃热情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天马乡亲公益联谊会于2009年再次出资购买了2条龙舟。再后来,天马村又买了两条短一点的龙舟,给女子队划,叫“凤艇”。
虽然天马村划龙舟的历史并不长,但从2006年开始举办,10来年间,天马村的龙舟赛在新会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每年端午都会吸引上万人前来观看,最多的时候有数万人。
端午节当天中午,全村男女老少及闻讯前来的周边地区市民纷纷聚集在天马河边,等待观看这场龙舟赛,有的村民甚至争相下船,过下龙舟瘾,洗下龙舟水。
天马龙舟协会和龙舟队于11年前成立,龙船分别命名为金龙号、银龙号、腾飞号和卓越号,前两艘33.8长,后两艘36.8米长,都能坐68人;另有凤艇两艘,分别命名为招财号和进宝号。
龙舟队成立后,每年端午节,天马村都举办龙舟比赛,采取两两对抗的形式。今年改成分组对抗:第一组五村对七村,第二组六村对二村,第三组四村对三村,都以各村男女组队对抗的形式进行;第四组则是受邀参加的名仕队对阵气派队。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虽然一一对抗并排出最终名次,但赛事设立文明奖也是人人有份,参赛的每村都可获得6800元的奖励。
划完龙舟,龙船饭就在村里的各处空地上摆开了,这些年,最少要开五六百围,最多的时候有一千一百多围,除了本村人,也有村外的人,甚至还有香港的乡亲回来吃龙船饭。对于来天马村看龙舟赛吃龙船饭的人来说,图的就是个好意头:吃了龙船饭就龙马精神了!
省龙舟训练基地落户基达
这支“专业队”一年60战,赛季才刚开始
5月27日下午,广东省龙舟训练基地在双水镇正式挂牌成立,地点就在双水镇华兴工业园的基达公司内。江门基达龙舟队负责人表示,龙舟基地升级为省级基地后,将打造一个以龙舟为主题,集活动、训练、交流于一体的基地,致力弘扬龙舟传统文化,推动龙舟体育运动的发展。
江门基达龙舟队成立于2006年,由江门基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组建。在广东省“传统龙舟特色区”新会,基达龙舟队的历史不算悠久,但在龙舟赛事的战绩上,这支队伍丝毫不逊色,仅今年5月,该龙舟队就在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龙舟赛和中国侨乡(广西容县)国际龙舟邀请赛中连夺两金,后者更是实现蝉联。此外,在全国顶级龙舟赛——中华龙舟赛中,其战绩也十分辉煌,今年2月底,在长沙芙蓉站夺得第3名。
不过,在5月27日上午的省第二届传统龙舟争霸赛上,基达队却意外卫冕失利。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到达现场时,见到许多参赛队伍才刚刚到达赛场,但卫冕冠军江基队已在赛道来回练习。由于平时训练有素,基达队直线划桨时节奏明显更整齐,但大泽的传统龙舟赛不是单程直道赛,而是多程折返赛,在每一“驳水”(一个来回)往返前都必须在终点线摘牌为证。到达转折点时,龙舟不能调头返回,而是所有桡手一齐转身,往回扒;用力过猛或过少,则功亏一篑。
第3组预赛,有新会司前增边队、远航九江队以及卫冕冠军基达队。赛前,基达队的队员们信心满满地说,论实力,卫冕问题不大!但是,在第一次到达折返点摘牌时,船身未到位就往回扒,情急之下船头的队员甚至跳出去摘牌!这次失误导致浪费了时间,司前增边队一马当先力压基达队率先冲线,最后进入决赛,基达名列第五。
成立于2006年的江门基达厨具龙舟队,队伍由江门基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各部门员工组成,队员来自五湖四海。基达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类龙舟比赛,均获得较好成绩,不少脱产的队员每天训练数小时,从不间断。
江门基达龙舟队领队廖长亮是该公司总经理,龙舟队由其父亲廖华照先生于2006年组建,组建的初衷就是因为喜欢扒龙舟,“我父亲和我都是十五六岁就开始扒龙舟,我们都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传统运动。”
江门基达龙舟队成立后,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为了将这项运动发扬光大,我们允许部分喜欢扒龙舟且有这方面天赋的员工脱产训练,同时鼓励其他员工下班后参与训练。”廖长亮说,在公司的推动下,一批又一批员工加入了扒龙舟的运动中,并成为了扒龙舟运动的发烧友。目前,公司长期保持训练的员工有100来人。
不管春夏秋冬,训练几乎每天都进行。脱产的队员,训练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训练的内容包括体能、力量及水上实战,公司配备了相应的训练场所;没有脱产的队员,训练时间一般定在傍晚,自愿参与,每晚都有20多人参与。
据了解,江门基达龙舟队不仅有“专业”的龙舟队员,还专门聘请了龙舟界的穆里尼奥——伍新成担任教练,堪称“专业”级别。
授牌仪式上,新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淑质与基达厨具龙舟队的负责人亲切交流,详细了解龙舟队平时的训练情况,并勉励基达公司要充分利用省龙舟训练基地落户的契机,加强龙舟队伍的水平提升,加大龙舟文化元素建设带动旅游发展,为新会乃至江门地区的龙舟文化打出品牌效应。
授牌当天,基达基地内就成立了凤艇龙舟队,并进行了巡游表演。下一步,暑假好快到来,基达训练基地将对初中、高中学生进行龙舟培训。
【统筹】梁文悦
【撰文】杨兴乐
【通讯员】肖浩
【图片】杨兴乐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