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湾区,粤港澳共同的文化家园原来在这里!

南方+

你可能不知道,珠江三角洲已成全球最大都市区!

据世界银行2015年发布的一组数据,以广州、佛山、深圳及东莞等城市组成的珠三角已超过东京,成为在面积和人口两方面的世界最大都市区,人口超过阿根廷、澳洲或加拿大,达4200万人。

4000多万人聚集的珠三角,哪里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家园?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认祖归宗,溯溯源。要知道,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而使欧洲文明重新燃起新的光辉,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追溯珠三角的文化源头,还得从60年前的佛山,一项震惊世界的考古学发现说起。

60年前佛山的一个发现震惊世界

珠三角甚至东南亚历史就此改写

1958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一年。佛山岭南名山“西樵山”脚下,一项发现震惊了世界。

西樵山还是“飞鸿故里”、是儒、释、道共荣的“三教名山”。山顶观音坐像高61.9米。

这一年,刚成立了人民公社的西樵山人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沿着西樵山麓修挖了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排洪环山沟。

工人们把从沟道中挖出的泥土和石块填筑成了一条可供人行走的渠岸,其中有大批破碎石头片。

6月,南海文化科干部陈明定在开挖期间,拾获了不少石斧、石核、尖状器,但无人重视。直到10月初,中山大学地理系教师黄玉崑带着学生来西樵山地质实习,也发现了这些东西。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超越地质考察的重要发现!

标本送往中山大学后,一支由中大历史、地理系权威专家、省博物馆调查员组成的调查组当月迅速进驻西樵山,科学调查的初步成果更以最快的速度,于1959年发布在中山大学学报上,名为《广东南海县西樵山石器的初步调查》。

这一下,全国考古界都震惊了!贾兰坡、夏鼐等中国考古学泰斗都把目光聚焦在了这座岭南名山。专家们一致认为:西樵山是中国南方文明的发源地!6000多年前,当今天的珠江三角洲还周潭遍布、一片汪洋之时,这一片区域的史前人类,就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优质石料蕴藏丰富的西樵山,寻找制造生产工具的原料,留下了大量细石器,以及打制、磨制的双肩石器。

西樵山发现的双肩石器,指引了岭南农业文明的到来。

这些石头片有什么稀奇的?贾兰坡说了,当时的西樵山可是我国南方最大规模的采石场和新石器制造基地,北方就只有山西的鹅毛口能和她并肩了。贾泰斗把他们俩并列称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两大石器制造场,并率先提出了考古学意义上的“西樵山文化”。

吃瓜群众表示不懂,著名考古学家、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曾骐解释说,这些石器的发现,意味着这个地方出现了“社会分工与产品交换”,这些凝聚人类早期智慧的工具,指引了岭南农业文明的到来,所以,西樵山又被学界称为珠江流域从野蛮到文明航程中的灯塔,是岭南文化最原始的基因和发展源泉!

这种影响不只是珠三角,还扩大到了东南亚!因为考古学发现,除了珠三角,以霏细岩为原料的西樵山双肩石器,还广泛发现于粤西、广西,甚至是东南亚半岛的新石器至青铜时期的遗址,西樵山先民的足迹,早就出海了。

“这不但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南部文明的象征,而且影响意义还可以一直扩大到东南亚文明!”

珠三角为何这么富庶,

“重商”DNA竟源于明清西樵山的一群大叔?

时间的斗转星移,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远去,中原地区依次进入了李唐王朝和赵宋天下。

西樵山上茶叶与采石业兴盛,西樵山下又是另外的景象,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水利工程的新修,西樵山周围兴起了后面全国著名的桑基鱼塘农业。珠江三角洲,也从缀落着星星般小岛的海洋,演变成平原。

 西樵山下万亩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保护单位,誉为“世间少有的美景”。西樵供图

珠江三角洲商品性农业的兴起,国际国内贸易的繁盛,直接影响到当地士大夫对商业的看法,从而形成了与传统儒家文化不尽相同的“重商思想”。

“到了明代,以桑基鱼塘为基础的岭南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岭南经济开始在全国扮演重要角色,岭南特色的理学正是背倚着经济的发展开始壮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研究员邢益海说。

当时程朱理学兴盛,但由于岭南远离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因而其文化和思想多了自由、开放,少了教条和规矩,这种“特色”,让岭南理学思想在全国的文化中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西樵山,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潮集中地,出现了四大书院。

明代硕儒陈献章(陈白沙)被认为是将理学岭南化的第一人。他的弟子湛若水,通过在西樵山建立云谷书院、大科书院,将“白沙精神”发扬光大,成就了“甘泉学说”,让岭南理学在陈白沙之后得以传承和发展。随后,理学大师方献夫也在西樵山上建立了石泉书院。没过多久,曾任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的霍韬建立四峰书院。“他们在此或求学问道,或诗文唱和,使四大书院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学术中心,更发展成为岭南各地名儒大宦交流思想和政治主张的场所。”暨南大学教授王元林介绍。

从此,西樵不只是岭南的西樵,还成为了“天下之西樵”。

以西樵山四书院为中心的南海士大夫集团在经济思想上比一般官员开放,尤其是在对外贸易的态度上十分明智。在发生佛郎机(葡萄牙)入侵东莞事件后,不少人主张废朝贡贸易,霍韬则认为:“东南番皆由广入贡,因而贸易,互为利市焉,中国不拒之以自困。”意思就是说,儒家士大夫也要有通商贸易、发展经济的眼光。

士大夫们亦官亦商,认为农业和商业都是“治身”的手段。例如霍韬经营铁器、木炭和食盐,是佛山著名的商人,在“农本商末”的传统观念下,他大胆地提出“本末皆可协调”。

专家们认为,西樵山上的理学名家们通过修祠堂、编族谱、兴社学、办书院、撰家训等一系列手段和方式,在地方积极展开文化创造和商业活动,对珠三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珠三角为什么能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外地人都说广东人勤劳务实,有信仰,这和珠江文明几千年来不断传承和繁衍有关,几百年前南海西樵先人就能够做到这些。”

6000年精神家园再出发

西樵“岭南文旅小镇”要为大湾区代言

石器文明和理学思潮只是6000年西樵山文化的些许片段。这座岭南名山的文化价值,重点还有古火山文化采石遗址文化宗教文化龙狮武术文化名人古迹文化摩岩石刻文化、桑基鱼塘文化等等。

文翰樵山十大“最岭南”文化名片,传承至今。

专家说,西樵山文化之所以被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不仅因为西樵山是岭南文化的原点,更因为6000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改革与创新精神一路传承,使得西樵山文化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让“最岭南”文化精髓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从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到文化引领推动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再到文化引领提升城市文明……这些都在南海大地上生动实践着,注重传统文化的承接、开掘、融合和发展,将厚重的西樵山文化凝固在这座城市的建设中。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西樵人的不懈努力下,西樵山荣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并逐步确立了南海乃至佛山文旅中心的地位。

特别是随着西樵山听音湖片区的逐步成型,以及地铁线路的敲定,中海、恒大、希尔顿欢朋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争相入驻,西樵的价值正日益显现。

6月13日,西樵将发布“岭南文旅小镇”规划,听音湖片区则是核心区域。西樵供图。

在山上山下环境、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西樵山携领南海、佛山文旅资源已走向大西南,走向东部沿海,走向东南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珠三角正在发力世界级智慧型城市群。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引起越来越多共识,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的输出窗口。

事实上,在海上丝绸之路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具备开放、包容、创新、外溢四大特点。而基于深厚的地缘、史缘、亲缘等关系,粤港澳三地文化都以岭南文化为本根,并形成不同文化特色和相互间独特的文化关系。

这其中,作为珠江文明灯塔的西樵,理应为粤港澳大湾区扛起湾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旗。

就在6月13日,西樵即将发布”岭南文旅小镇规划,推出全新的城市品牌,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代言。

西樵镇政府方面介绍,小镇将依托西樵浓厚的理学文化、武术龙狮文化、观音文化、樵山文化、南拳文化等岭南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西樵山及其周边区域丰富的历史人文、建筑艺术、自然景观、民情风俗,努力打造集旅游度假、生态休闲、禅意养生、学术交流、影视动漫、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岭南文化旅游小镇。

大湾区视野下,随着岭南文旅小镇的起航,西樵山这座粤港澳共同的精神家园又将焕发怎样的生机?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吧!

【撰文】张素圈 关蕴琪

编辑 王虹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