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东江边一家木器厂,70岁的叶观康和他的弟弟、徒弟正忙着雕小龙舟(龙舟模型工艺品)。
木器厂里的收藏室,摆放着几条小龙舟,是叶观康和徒弟们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68cm长、5cm宽的小龙舟上,龙头、龙尾、龙舟鼓等一应俱全,56支船桨随意摆放,精致逼真。
最近,叶观康这家位于万江金泰社区的木器厂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他的小龙舟5月中旬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简称文博会),是东莞唯一参展的小龙舟,也是文博会上展出的两条小龙舟之一。
做了50多年木工的叶观康8年前开始钻研小龙舟制作,他的小龙舟曾“漂洋过海”到美国,也曾作为大陆与台湾两岸友好往来赠品。
钻研小龙舟8年成佼佼者
一见面,叶观康就带记者到他的收藏室,兴致盎然地介绍起小龙舟。
“我们有木工的经验和雕刻工艺,在制作船身时使用一条原木,选用酸枝或更加上乘且具有东莞特色的古沉香木(莞香),坚持手工雕刻,让小龙舟成为更具收藏价值的工艺品。”虽年近古稀,但叶观康看上去精神矍铄,他14岁到木器厂当学徒,至今和木工打交道53年。
叶观康8年前开始做小龙舟,缘于在美国读书的外甥。
2008年,在美国读书的外甥希望叶观康能做一条龙舟模型,带到美国去给同学们开开眼界,激起了叶观康做小龙舟的兴趣。
叶观康和弟弟走访了东莞万江、麻涌、中堂等水乡镇街制造龙舟或小龙舟的师傅,到各社区研究比赛用的龙舟,钻研学习。
经过一年多的走访和近1个月的精雕细刻,2009年,叶观康的第一条小龙舟面世了,外甥和他的美国朋友赞不绝口,至今仍有美国华人托叶观康外甥前来定制小龙舟。
8年来,叶观康和徒弟们不断钻研学习和改良,成为东莞小龙舟制作的佼佼者之一,上月文博会让低调的叶观康“红”了一把。
小龙舟“冲”向大海
昨天见到记者时,叶观康和他的弟弟、徒弟正在制作几条小龙舟,这是他另一个在美国读书的外甥和华人朋友定制的,“我外甥还要拿着我的小龙舟在学校演讲,主题是‘我祖国的龙舟’”。
至今,叶观康和他的徒弟已做了23条小龙舟,说起这些龙舟的“归宿”,他倍感自豪。
23条小龙舟中,有在万江社区和龙舟文化馆展示的,有政府部门定制送给外省市参观交流团纪念的,有3条作为大陆与台湾两岸友好往来赠品,还有跟着华人朋友“漂洋过海”出国的。
叶观康说,这些小龙舟定价6000~8000元,收藏价值高。
叶观康最得意的作品还是送往文博会参展的两条小龙舟,两条龙舟分别选用檀香和极具东莞特色的古沉香(莞香),“我们把万江传统龙舟文化和东莞莞香文化巧妙结合”。
叶观康告诉记者,文博会上参展的小龙舟今年仍会在中国环游展出,最近接到省文化部门的通知,计划前往北京展出。
记者手记
小龙舟的传承和创新
8年来,叶观康突破了一个个小龙舟制作的难点,从选材到设计雕刻,从船身到龙头、龙尾、船桨、锣鼓,细致入微,让自己做出来的小龙舟更具特色。
这位兢兢业业一生的老木工坚持龙舟传统特色和手工技艺,不忘结合实际创新,比如万江传统龙只有一个鼓,没有龙尾,他添加了一条龙尾,赋予“好头好尾”的好寓意。
为了让小龙舟能带上飞机“漂洋过海”,叶观康特意定做了玻璃罩,固定位置,方便携带。
虽然叶观康两个女儿没有传承他的木工技艺,但他把木工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徒弟。
【采写】邓文燕